引用
最初由 oldgoat 发布
那倒不一定。第一,美军F-22和F-35后下一代战斗机必定是无人的;第二,采用飞翼一是有隐身考虑,二是为了符合空战向空天一体发展,战机需要全球到达、超高音速巡航能力的趋势,因此可以采用大推力发动机。如果是在大气层下部运用的战机,第一发动机推力不可能过大(不然真的不如造火箭),第二绝对不可能没有飞控(对流层的气流不是一般的混乱,你敢想象B-2没飞控?)。飞控的作用就是在复杂的气流中维持飞机姿态,如果是造在外大气层使用的飞行器自然可以不重点考虑,如果说战斗机就因为发动机推力不足,需要在气动上作妥协并最终需要飞控未免幼稚。
呵呵,有些意思,其实你忽略了因果条件。
飞控是随着控制翼面的增多才被越来越重视。控制翼面为何增多?追求机动性。那提高机动性其他方法?动力。可行性?早期到90年代否。结论:飞控是追求机动性导致控制面增多而伴随的产物。
原因很简单,每一个翼面只能各司琪则,而在其他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利于飞行姿态的;飞控根据发动机状况在这多个翼面受到力矩的情况下作出一个折衷,来维持飞机的飞行和战术要求。控制面越多飞控越复杂,这才是飞控越来越被关注的原因。而当发动机技术提高可以到籍由矢量控制来实现操控的时候,纯粹以气动操纵面为主的状况有了改变。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平尾和垂尾,谁都明白其重要性,但现在的趋势就是砍掉。
这种气动简单化的改变在可预见的将来都还会持续下去,其实上面提到的飞碟、飞翼都是这样一类极端玩意,控制翼面只有一个——就是自身。不妨再极端一些,考虑一个圆球,球身等角度各个方向有向外垂直的喷口,你认为这样的玩意还需要考虑飞控问题吗?不载人的话连姿态控制都不需要。上面推力大的提法不严谨,这里总结一下,随着推重比提高和矢量技术等为主的主动控制技术成熟,气动外形只会越来越简洁,摒弃掉繁琐气动和飞控的桎梏,换来的必将是机动性上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