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围棋古代史简述 众所周知,围棋的发源地是中国。据说围棋最早出现于太古时代,尧帝受仙人赐教之后,将围棋教给了太子丹朱;又传舜帝觉得其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但尧舜之说不过是前人美丽的故事,考古学家们也不能从众多的古物中得到更多的证据。目前能肯定的是:围棋在原始社会已经初具雏形,从出土棋盘的十、十三、十五……直至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线的发展过程看,围棋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在某一天突然创造出来的。它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积累了无数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逐渐被改进、被丰富,经历千年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围棋的创造者是我国广大的劳动人民。(汗……真像教科书。)
在尚无文字的时代,古早的人民最先是用那纵横交错的棋盘来表示浩瀚的宇宙,那黑白棋石就是阴阳算子,他们观测天文,占卜阴阳。在战乱纷起的年代,人们发现围棋棋法和军事用兵的相似之处,棋盘有如战场,军法家们在没有硝烟的平台上锻炼着调兵谴将、运筹帷幄,于是战争的需要加速了围棋的发展,最终使围棋成为了胜负之争的竞技。
据查,围棋在我国史籍上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经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那时正值我国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确立之时,诸子百家各执己见,逢事必争。对于十分风行的围棋和相伴出现的许多弈棋高手,百家同样予以关注,于是诸子言论中出现了围棋。或褒或贬,或直接论述、引用为例,呈以百家争鸣之态。围棋的理论开始形成。其中师承孔子的孟子一方面肯定老师对围棋不良影响的评解,另一方面又承认它是门深奥的艺术,同时还在《孟子》一书中记载了史籍上第一位棋手。在之后,围棋的地位逐渐提高,甚至于提升到礼、乐、射、御、书、数同等的地位,并与操琴、笔书和绘画合称“四艺”。
到了两汉三国时期,社会贤达中喜好围棋的不少,精者也不乏其人。他们对围棋的造诣很深,加上他们的学识和社会地位,他们对围棋论述的深刻性、系统性、全面性、影响面,较之春秋战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期间还出现了一些有关围棋的专著:东汉班固的《弈旨》,马融的《围棋赋》,黄宪的《机论》等等,均很有见解和影响力。相对的,也有反对围棋的议论。这些议论大都沿袭孔孟的偏见,“失礼迷风”认为围棋是迷乱风气之物,还有认为下棋太浪费时间的看法。由于围棋本身的魅力,只要下得适度,非但不浪费时间,而且能够启发智力,磨砺思维,加强人们彼此的感情,那些反对言论没有阻滞围棋发展。通常说的发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棋艺的提高和棋盘的改进,二者互相关联。前者提高了就要求进一步改进后者,后者改进了,又对前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查阅史料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所用的纵横十九道三百六十一路棋盘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个发展时期出现的。
晋朝和南北朝的人们,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富贾书生,对弈棋的喜爱,简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老母亲过身了非得下完那盘棋才去办理后世的阮籍、王戎——是不是该称之为不孝?古人最忌讳的,难怪老孔坚决反对,老孟还把下棋扔进五不孝之一;下棋下到不及荣辱的斐遐——挨了揍竟然没有反应,爬起来继续下棋,这不叫痴还是什么?;还有更多性情各异的东晋棋手,他们的“痴”一样叫人倒地不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出现了有据可查的最早一次全国性围棋比赛,赛后还给棋手们定品级,沿用的是三国时就已经出现的围棋九品级。九品[* ],即“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这种品级制,为我们现在实行的棋手九段制奠定了基础。同一时期,统治者的重视以及纸的广泛应用,促使越来越多棋谱的出现。不能不说南北朝时期是围棋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是以往几千年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以后几百年发展史的开端。
唐代一共经历了二百九十余年。在这个昌盛平和的时代,围棋有了空前的发展和真正较大范围的普及,甚至有了渡海前来学艺的日本留学生。在多如星云的唐代棋手中,最负盛名的当推王积薪。他的盛名不仅是因为棋艺高超,而且由于他提出了一套围棋理论——《十诀》[* ],对于围棋世界的复杂多变,王积薪仅仅以十条,四十字,及其简练、准确而又通俗的概括了围棋实战中的战略和战术,总结了全局和局部,进攻和防守的一些重要原理。广为后人传诵。至宋、金、元、明和清初时期的发展也只是唐朝的继续,有了更多的能人,写了更系统的的理论。
清道光以后,帝国主义冲进中国大门,由于清政腐败,经济落后,文化衰退,围棋艺术也呈现出百花凋谢、万木枯黄的凄惨景象。可以说在中国历史最黑暗的年代,中国围棋史从此步入衰落和没落。直到近代棋圣吴清源的出现,那段黑暗的历史留给中国围棋发展史的也只是一片空白而已。
围棋在日本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是始于平安时代。在唐朝较大范围普及围棋的同时,日本亦盛行弈棋之风,而围棋真正得到有序的发展,并在执政者认同下建立起正规的棋士体系,是在战国时期,由当时的织田信长赐封日海禅师为日本围棋史上首位名人开始的。还记得在《棋魂》中那个被顶尖棋士们角逐之名“本因坊”吗?这个本是日本四大棋士家族之一的本因坊家,是日海在改名为本因坊算砂后开创的,此后本因坊家族作为日本围棋界的轴心,在历史上走过了近四百年的岁月。在今日,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已然和“名人”头衔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
本因坊家开派祖师算砂,出生在动荡的战国时代。童年时家庭相当贫困,于是他像许多穷人家的小孩一样自幼出家,法名寂光寺日海。凭着绝顶的聪明,日海在二十岁时已成为全日本公认的围棋第一国手。在那个战乱年代,风云天下的诸侯们对围棋的喜爱十分出名,第一国手的日海自然成为他们弈棋的对象。有如织田信长,与日海对局时受五子仍不是对手,出于钦佩,信长称日海为日本围棋界第一界“名人”。此后,这一头衔便成为日本围棋界最强的称号。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最终成为战乱群雄的敖首,而他在围棋之道上正是寂光寺日海的弟子。于是丰臣秀吉为日海设立了名人棋所,领朝廷俸禄。日本职业棋士的历史便是从这里正式开始的。同时寂光寺日海在这里改名为本因坊算砂,建立了辉煌的本因坊一门。
如果说太阁丰臣秀吉的好弈还只是本因坊算砂的幸运,那么在秀吉之后得到天下,并开始了三百年幕府时代的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好弈,则可以说是围棋之道在日本的幸运了。在德川得到天下后,为以本因坊一门为首的职业棋士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福利和权益。因此,职业棋士世界的许多体制都在这里得以确立,比如对棋士段位的认定制、御前棋赛制[* ]、棋所制度的改善以及棋士俸米的保荐等等。执政者的支持和体系化的产生带来了棋士世界的繁荣。日本围棋家族门派体系亦在这时形成大的规模,其中被称为棋院四家的是: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和林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家族派系的棋士们,将在棋坛上演出无数轰烈的故事。而四家之首的本因坊家族,它那四百年的历史正是日本古代围棋史的具体写照。
本因坊家的掌门一共传了二十一代,历代家主均以其精湛的技艺,个人的风采为后人瞻仰。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四代目本因坊·道策,他在实力上凌驾于与其同时代的所有棋士,人称拥有十段以上力量的棋圣,被后世成为“名人之王”。比起他的修为,令他留名青史的重要因素是其开创了全新的行棋思路,令之后的棋士对局时的手法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最强的棋圣并在那二十一位当中。是的,书中那个被多次提到的本因坊秀策,才是日本围棋史上最强的棋圣。本因坊秀策旧姓桑原,生于西历1829年的天保元年,自幼投入第十四代本因坊·秀和的门下,很早便显示出超凡的资质。据记载,在井上幻庵与本因坊秀和的第三次对决时,棋至中盘,幻庵精心设下了能置对手于死地的圈套,包括当局者秀和在内的现场所有高手都未能看破,却独有当时年方十四岁的,以弟子身份在一旁递茶伺候的秀策看出了棋盘的杀机,遂样做失手令茶盏翻倒。在秀和抬头时以眼色示警,令秀和重新审局才躲过一劫。不过,那时秀策的实力除了其师外还不为人所知。直到他数年后一次出游,偶遇已经引退的井上幻庵交手之时连连获胜,这才震惊棋坛。而这不过是秀策光芒万丈的棋圣生涯的开始。
秀策二十岁时,被秀和正式指定为本因坊一门的继承人,并开始在御城棋战中出场。谁也没有想到,在此后直到秀策去世的十数年间,他在强手林立的御城棋战中保持全胜!而且,败在他手下的各家棋士无不输得心悦诚服。如此神乎其技,令人不禁联想到两百年前第四代本因坊家主·道策。更难得的是,秀策虽有如此冠绝古今的实力,为人却温文谦和,因此同代棋士大多与他交好。但所谓天妒英才,可能会成为史上最强棋士的秀策,在他仅三十多岁时染病早逝。而秀策因辞世太早,连本因坊掌门都没有当上,真是悲哀啊。这时想想《棋魂》里的编排,如果秀策真的是被一个不停追求“神乎其技”的鬼魂附身的话,呼呼,人气为阳,鬼气为阴,阴阳相生相克,互长互消,借用某人的话来说就是秀策是被“克”死的,佐为的怨念太重了~~(最后这句是扯谈,不要信)
本因坊末代家主,秀哉。于1908年继承第二十一代本因坊的名号。当时的日本棋坛因为秀哉名人思想的古旧和高傲姿态呈现分裂局面。但是世事难料,大正十二年即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为棋坛重新带来统一。在地震发生后,棋坛各门派都遭受重创,面临生存危机,这时大财阀大仓喜七郎伸出援手,资助的同时他表示了棋士们团结合作才是自己相助的前提,在大仓财阀的促成下,建立了日本棋院,包括本因坊一门在内的大多数派别都合并在棋院中。这一事件标志了日本棋坛真正的统一机构的诞生。尽管仍有一些棋手不甘屈于秀哉之下而离开棋院自立棋社,但那也不过是与秀哉结有私怨带来的个别现象而已。此后,日本棋院成为了日本围棋的中枢,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
[注]
九品:
明人许仲冶在《石室仙机》中作过这样的解释:
一品入神,指“变化不测,而能先知,精义入神,不战而屈人之棋,无与之敌者”,这算上上。
二品坐照,指“入神饶半先,则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有“至虚善应”的本领。
三品具体,指“入神饶一先,临局之际,造形则悟,具入神之体而微者也”,这算上下。
四品通幽,指“受高者两先,临局之际,见形阻能善应变,或战或否,意在通幽”,这算上中。
五品用智,指“受饶三子,未能通幽,战则用智以到其功”,这算中中。
六品小巧,指“受饶四子,不务远图,好施小巧”,这算中下。
七品斗力,指“受饶五子,动则必战,与敌相抗,不用其智而专用斗力”,这算下上。
八品若愚,九品守拙,分别算下中和下下,但未做解释。
十诀:
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轻速。
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
十、势孤取和。
御前棋赛:
从德川时代开始,四大家的棋士们每年一度聚会于江户城(东京),在天皇或将军面前对局,这就是“御城棋”制度。御城棋又叫天览棋。比赛规定,每年十一月六日报名,由四大家协议,决定对局者之间的比赛标准,而且一般要在七段溢最隆重的盛会。当时,由于四大家对外实行技术保密,平日轻易不与别家的棋士对弈,所以除了争棋外,御城棋便成为公开较量的唯一场所。对参加御城棋比赛的棋士来说,对局胜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本门本派的荣辱,甚至与日后棋所宝座归谁家所有有关。故对局者无不全力以赴,比赛紧张酷烈的程度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也着实弈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好棋来。
[参]
1、中国围棋史话 BY见闻 (来源:E书)
2、日本围棋故事 BY薛至诚、半日闲 (来源:
http://www.psc-a.org/sgf/story/rb/) 3、本因坊的四百年 BY KING (来源:名家彩图鉴赏之《棋魂》)
本因坊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