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战国之中,甲、骏、相同盟三国,合其力能得半天下,皆有取天下之势,而三国竟相继至于国破家亡,反不如其属下之真田、德川诸家远矣,实在令人感叹,今从此三家开篇。
三家之中又以甲斐武田家最为后人所称道,其家主武田信玄公,怀有天下之雄才、驾驭二十四名将、坐拥甲斐之悍卒、盘踞王霸之基地,其所制定之《武家法度》又为后来德川幕府所用,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全矣!而竟为织田、德川后生小子所灭,家名不保,常使人扼腕。究其根源,天命乎?人事乎?
我的结论是:吹牛吹过头了。
在我看来,武田信玄虽然自身具备卓越的才能,使自己成为战国最耀眼的将星,但他这一人之名是以武田家灭亡为代价而成的,换言之,他只有“雄才”并无“伟略”,不具备作为领导者的才能,下面罗列他最主要的,最能暴露他短处的三个败笔:
1、甲骏相三国同盟:可能看到这条很多信玄公的粉丝就不干了,三国同盟还能叫败笔?此盟约历来公说都是三家共赢,今川氏可以放心上洛,北条氏可以专心攻略关东,而武田家可以一心经营信浓,看起来很完美,不是么?
大错特错!
三国中最大的失败是武田家,武田家不是“可以”一心一意攻略信浓,而是“只能”一心一意攻略信浓,这样就不得不与上杉家相互牵制,坐观他人问鼎天下。对上杉家来说无所谓,姐姐么,大家都知道上杉谦信本就没有野心,而武田家却就此锁定,东、南两方都是盟友,只有西北山高谷深的信浓是出路,使信玄前半生都虚耗在信浓和与上杉谦信的交战上抽不开身,龙虎相争,两败俱伤。本来嘛,两家根本没有仇怨,试探下知道上杉姐姐是硬骨头那就言和罢兵好了,武田没有这么做,硬要分个高低,结果观其一生,在他继承武田家时,其父信虎已经完全控制了甲斐国,并把触角伸向信浓的诹访,而终武田信玄一生,也只是扩张了一个不完整的信浓和一个穷途末路的骏河,而且骏河是在年近五十撕毁盟约取得的。这样的成就不说与织田信长、毛利元就、德川家康、岛津义久等人相比,就是与同盟中的北条氏康相比也实在汗颜。
信浓是什么地方呢?豪强林立,不足以形成威胁,等于是一道天然屏障,若有人试图一统信浓,或有外势侵略,则可待两败俱伤之时出兵盗取,岂不比自已耗心费力的攻占省力的多,或许还能赢得大义之名。若信浓不变,则可全心全意图谋关东或骏河,时值北条家与今川家不睦,正可以联盟一家攻取另一家,而据有其地,甚至向关东攻略也不见得马上就同北条家开战,北条家就一外来户,武藏、下总等地尚未完全被北条家取得,大可慢慢蚕食,相信也比他以甲斐一国之力攻取容易得多。
2、秘不发丧之计:武田信玄死后,遗嘱三年密不发丧,使影武者替身,传位于武田胜赖之子,世人皆称其智。我看这个策略非常搞笑,单问一句,即使保得三年平安,三年之后怎么办?信玄竟目光短浅如斯,先前其大略之失亦不足为怪矣!四郎胜赖是诹访湖衣姬生的儿子,素为家中疑忌。倘若信玄直接传位给他,家臣虽然反对,能奈主公遗命何?即使不传其位,而死后即发丧,胜赖也可凭借一场内乱树立威信。然而武田信玄竟选下下之策,传位于胜赖之子,一介幼童,三年能长成么?况且其父代权,若他有能力夺其父之位自立,则负不义之名;若他无能力,即使胜赖让权也无益于武田家,如此则为武田家埋下祸根。而在武田信玄死后执掌家权的胜赖,也因为三年密不发丧的遗命,失去了在武田家树立威信、统一家臣的时机。导致了后来胜赖为了统合离心的家臣强行在长篠发动合战,结果悲剧了。
其实秘不发丧之计用得好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武侯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逝于五丈原,恐在撤军途中为敌攻击,乃使密不发丧之计,死诸葛走生仲达,姜维接班人的地位经此一战更是确定无疑。现在关键的问题来了,以武侯之智、姜维之贤,武侯亦未尝敢言三年,摆脱敌军后即号哭发丧。夫人言鼎沸,敌之耳目左右伺机,岂有禁口三年而密不泄者?密泄而后丧,徒留他人笑柄。武田信玄不通其中决窍,自以为得计,说得难听点,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3、撕毁与今川家盟约强吞骏河:这个失策我到不是指的失去了信义,乱世嘛,这个看得太重会吃亏,此策确确实实是在“实利”上亏了。看官可能会说:“既然谈到实利,先前你不是主张武田家攻略关东和骏河吗?怎么前后不一,这么快就改口了?”这个是因为此一时,彼一时,时势变幻,谋略亦当随之而变。
如果最开始不进行三国同盟而跟今川交战的话,胜即能得骏河这块肥沃之地,
还不用碰上初期杀手上杉姐姐,难点则在于今川很强,攻取较难。但是今川再强,他能有姐姐强吗?与今川家交战的难度能超过川中岛五次会战么,我想不能,何况当时今川与北条家正在交战,若联一家攻取另一家,其利大于害,可用。
而此时呢,利在于今川家当主氏真无能,实力薄弱;害在何处,家族内部有嗣子信忠反对,外部撕毁盟约必招致北条家敌对。外敌倒也罢了,试问哪一家又不是在与外敌周旋中挣扎生存?然而以骏河一国舍贤子、良臣,不值!古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倘若有人,何愁不得地,倘若无人,得地亦必失。而且今川氏的领地又不是独取,乃是与德川家共同瓜分,德川家如何?新兴的强势!其西面与织田家结盟,一心攻掠东方。武田信玄此举岂不是舍昔日盟友引寇入室,驱今川之羊喂德川之虎,自断一臂,另树强敌!实属不智。然而武田信玄就坐困甲斐两国,无处发展了么?不然,其时,信玄掌控南信浓,何如从天龙川南下,直取三河!今川氏真昏庸无能,不足为惧,况且又是盟友,或者还能请求援军;北条氏有盟约,且关东未固,亦当不致毁约为敌;上杉家关系已经缓和,谦信又无争霸之心,向来忠于将军,今将军义辉新被松永久秀所杀,正可以高举义旗,为将军复仇,谦信必不相攻。如此后方稳固,内部团结,明为上洛,实则攻略三河、尾张、美浓三国,并把新兴的尚在弱势的德川与织田两家一举歼灭,既可得地盘,又可除强敌,岂不一举两得。到时候再反击今川氏,哪能抵挡。
凡此三失,足以限定武田信玄的成就。武田信玄实是一代枭雄,关于其文治武功,众人皆知,不佩服不行。然而,他有力有谋,百战攻掠,亦不过拘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无放眼天下之伟略。照我看来,他比信长,差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