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高规格的动漫展会,中国动漫艺术大展在我国业内的影响力堪比影界奥斯卡.大展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上业界专家提出的关于国内动画教育的各种观点,为业界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新思路.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廖祥忠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开设了动画专业的高校,专科本科一共是282所,并不是有数据所说的,中国有400所、500所开设了 动画学院.而就是这200多所高校开设的动画专业,再加上遍布各地的民营动漫教育培训机构,每年毕业的学生就将达到10万余人.对于这些年轻的毕业生们, 在就业上一定会面临这四个字——大浪淘沙.如何能使动画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之上提升针对性成了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书记、副院长林超教授提出要结合每一个学校的情况和各自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就中国美术学院而言,要尽可能地培养创造型人才,因为中国美术学院的特长在于美术人才的培养,而在真正涉及到编剧、导演的培养上是弱项.所以就要求学院本身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扬长避短.林超介绍,“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一年只招50个学生,我们希望能够以美术学院作为我们的基础来发展,我们按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时训练第一代学生的办法来训练我们的学生,很多老师还是厂里面回来的老先生帮助我们教学,我们的这种方法对于产业的好处或者坏处我还不好讲,但应该说我们和动画产业的联姻是很密切的”.
廖祥忠表示,目前国内的一些院校在建动画专业的时候是比较盲目的,没有进行过自己的学生定位、教师定位包括日后毕业学生的去向定位.也没有想明白如何将自身优势与动画有机结合来建设动画专业.
急功近利
成动画人才绊脚石
我国动画企业与动画专业毕业生之间一直存在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的问题,这也让动画教育开始受到关注的同时遭到了不少质疑.除了尚在摸索阶段的教育模式和院校规划的问题,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就是动画专业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与其他艺术专业不同,动画人才的培养要遵循一定的培养周期.吉林动画学院副院长常光希将这个过程比做飞行员的训练,“必须要飞到一定的小时才称合格”.比如,合格的动画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培训和实践的经历;合格的原画至少要有五年以上的动画、原画的经历;一个称职的导演(指商业动画片)则至少需要八年以上的入行经历等等.这样的时间跨度对于心态上还比较浮躁的年轻人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能够在这条路上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
“急功近利”是廖祥忠在评价现在很多动画专业学生的心态时提到的四个字.在行业内,尤其是培养阶段,有很多学生很有灵气,功底也很好,可一旦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脑子里面想的总是要拿高薪.北京电影学院动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曹小卉提出动画人要成才少不了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和磨炼.
动画要做
“终身教育”
对于当前单一的动画教育模式,业内人士提出教育应当根据动画产业的结构方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教育结构的重组和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布局.常光希就提出了动画要做“终身教育”的想法.他指出,要采取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原创动画人才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养,共同推进中国动画教育走向协调发展的道路.
首先可以从中等动画教育入手,把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时段提前三年,经过中专三年或四年学习后,再从毕业生中挑选可塑人才进入大学部深造,其余学生可直接进入动画公司等相关产业担任初级动画工作.这样可以为动画产业输送合格的初级人才,既解决了中专生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本科生毕业后到动画公司当不成导演、原画,又不愿意干动画的尴尬局面.又因为动画中等教育的基础,使动画高等教育有了更理想的生源,必将提升动画高等教育的水平.
动画高等教育以创意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导,动画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则以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各尽其职、各安其心、各尽所能.这样不但没有把动画教育的规格降低,相反,提高了动画人才培养的实效.从附中(中专)到本科,从本科再进入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由于分年龄、分层次因材施教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画教育链.通过动画教育链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将会对中国动画产业特别是产业链有了准确的接轨.
有专家曾经把动画人才的结构比做金字塔,处在最高层的是创意人才,是少数,下面一大部分是制作人才.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产业中从上到下都缺少精英人才.常光希提出,国内动画的教育应该多层次、多阶段且社会化培养,甚至应该从小学开始动画教育,“现在小学都开始京剧教育了,为什么我们小学甚至学龄前的儿童,不让他们在最小的时候能够受一点动画的启蒙呢”?
《北京商报》
有时候看到那些“游戏学院”“动漫学院”就觉得不可思议,报读都不需要任何资历,高中毕业就可以报读了= =美其名日就业率9X %
唉···骗谁呢[/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