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DMHY看到......
马克思主义与婚外恋 [ZZ]
乍一看,马克思主义和婚外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不然,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对
婚姻制度及其发展作出了十分科学而精辟的论述,这是解析当今大量存在的婚外恋问题
的一把钥匙。
君不见,中国的发展够惊人的。也就是十几年时间,几千年的传统家庭婚姻观念几
乎被摧毁得面目全非。婚外恋这个被指称为"万恶淫为首"的现象,不仅从原罪的地下转
到了公开,而且愈演愈烈。虽然没有人对此进行过统计,但有过这方面体验的人肯定不
是一小撮。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是人性的解放还是人格的颓废?这个社会现象对社会究
竟有着多大的影响?许多社会学家对此衷莫一是。本文试图以恩格斯有关论述为指导,
从历史角度破解婚外恋现象。
是否人人都有婚外恋倾向?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何出此说?理由有三。
其一:一夫一妻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而不是社会和生理需要。19世纪摩根
在考察了印地安部落婚姻情况后,提出了人类曾经历了四种婚姻形态。恩格斯十分赞赏
摩根的研究,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描述了四种婚姻形态的状况。
这四种婚姻形态是:群婚、氏族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婚姻。
他指出:人类最早出现的是十分混乱的群婚制,这种婚姻形态特征是,所有男人是
所有女人的丈夫(包括父母及兄弟姐妹),反之亦然。这种状况没有排除近亲繁殖,对人
种进化十分不利。 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进化后,人类自觉认识到了这个弊病,于是改变
为氏族婚。这种形态的特征是,本氏族内不得通婚,只能与外族通婚。即:所有外氏族
的女人都是本氏族男人的妻子,反之亦然。这比群婚制有了明显的进步。
之后,上述婚制出现了一种变化形态,即对偶婚,印地安人称为"普那路亚"家庭。
这种婚姻,是以一男一女形式存在的,但很不稳定。通常是以女人为主体,根据女人的
意愿决定男女同居的时间。一个人一生可以有许多次婚姻。这种婚制在我国一些少数民
族中还可以见到。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人财产出现了。这就产生了财产继承问
题,如果不把婚姻固定下来,就无法使自己的子女继承家庭财产。在此之前,财产是由
部落继承的,即父母死后,其财产不是由子女继承,而是由父母的兄弟姐妹继承,这使
得个人财产不会落到其他部落的手里。然而,最亲的子女却得不到父母的财产。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逐渐出现了稳定的家庭。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仍然十分低下,一个
男人不可能养活更多的人,于是婚姻单位缩小到最小限度--一夫一妻。
恩格斯由此得出第一个重要结论:人类的一夫一妻制不是因为社会需要和人的生理
条件决定的,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是人类从来没有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酋长的
初夜权、皇帝的嫔妃制、社会上的娼妓现象,都是对人类一夫一妻制的补充。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及支持这种婚姻制度的道德,只是社会发
展所造成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人们对婚姻以外的异性的追求并不奇怪,因为这
种一夫一妻制本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类最佳婚姻形式。目前人类固守的道德并非一成
不变,道德是前进路上的一朵小花(马克思语)。既然一夫一妻制是在生产力的变化下产
生的,那么生产力的新的变化也可能会再次改变目前的婚姻制度。
其二:恩格斯进一步分析说,以性爱为基础的婚姻才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当社会生
产力高度发达,人类不再为生存而奔波,不再为抚养子女而忧虑,他们的道德观念就会
发生变化,恩格斯由此得出第二个重要结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恩格斯解释
说,每一个人的爱情持续时间不同,而无论长短,只要一方爱情消失,维持婚姻就是不
道德的。这与我国现阶段的道德观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当今,社会强调的是家庭的稳定,爱情被放到了次要地位。这种观念虽然适应当
前的社会状况,但却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我国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人民生活水
平大幅度提高,更加接近恩格斯所说的理想社会状况。人们开始注重婚姻的内在质量,
对于没有爱情的婚姻的不满程度愈加提高。这就与社会婚姻制度的稳定性发生了矛盾冲
突。冲突的结果,是在婚姻制度仍然稳定的表面假象中,更多的已婚男女偷偷或公开背
叛了家庭。也许,这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婚外性
行为十分普遍,而在落后的穷国,对婚外恋却十分严厉,例如阿富汗,女人出门都要把
脸蒙起来。可见,经济的发达与婚外性行为是成正比的。这恰恰印证了恩格斯的论断。
其三:恩格斯最后在预见共产主义道德观时得出第三个重要结论:在人类最高境界
的社会制度中,社会实现了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即:个人婚姻不再受社会的管制而成为
纯粹的个人私事。诸如婚姻登记制度等均已消亡。这就是说,一天也好,终生也罢,只
要男女双方愿意,就可以在一夜之间同床共枕。而爱情不再,也许第二天早上就好合好
散。在这样的社会,难道还会有婚外恋吗?也许,消除婚外恋的根本途径就在于此。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婚姻道德观是一个放在历史大系统中的动态观念,它
既不赞成超越现实的破坏社会稳定的做法,也不同意用僵化的态度对待人类的性爱婚姻
制度。我们在反思婚外恋问题时,不能不考虑马克思主义对待婚恋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