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子的评论很赞。关于骁宗,大家观点差不多呢。贴一篇旧文吧(原文超长,这只是其中一段)。
字缝里的人
《黄昏之岸,晓之天》让我觉得压抑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用最含蓄的方式写出了骁宗的阴暗面。
骁宗是泰麒选出的泰王。他在先王时代就是美名远播国外的将军,是非常杰出的人物。虽然在玉座(这是日语中的一个名词,意思是王的宝座所在之处)的时间很短,但是他的执政却得到了很多正面的评价。正如人们所形容,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然而这样的人物,却为什么会使戴国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呢?
骁宗很早就预见到了先王的失道。所以他从部下中选拔培养了很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这些人才,成了先王治世末期阻止国家崩溃的防波堤。他出身的乍县,因人才济济甚至有“小戴”的美誉。骁宗登基后,这些部下自然而然地成了支持国家的栋梁。
这样的高瞻远瞩实在令人佩服,然而,这高瞻远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是什么?骁宗这种组建自己班底的做法,是基于什么样的信念?仅仅是为了救戴国吗?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会成为下一任泰王的绝对自信吧。万一泰麒没有选中他,那该怎么办?《风之海,迷宫之岸》里,认为自己没有成为泰王资格的骁宗,是打算返还仙籍,连将军也不当的。这样的话,他以前所建立的小朝廷会怎样?恐怕就此彻底埋没了吧。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却让人感到彻骨的寒。
骁宗登基后的第一个冬天,泰麒被派去出使涟国,去感谢曾经帮助过他的廉台辅。跟泰麒同行的除了正赖等人外,还有丈阿选。这便是《冬荣》的故事。然而与此同时,在戴国展开的是比严冬还要肃杀的冬狩。为了使国家稳固,清楚先王时期的奸臣是必要的,但是,为什么要把泰麒支开,为什么一定要用如此雷厉风行的方式?
秋官长花影的担心与害怕,仅仅是因为骁宗行事太过仓促吗?行事太过操切,难免会有冤狱产生。——我每天处死的官员,真的是那样的最大恶极,真的是那样的罪有应得吗?——这恐怕才是让花影害怕的根本原因吧?冬狩的时期,为了保密,连贵为将军的李斋都要亲自掩埋尸体。如果是惩罚罪大恶极的犯人,光明正大有何不可?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盖世太保式的做法?唯一的解释,就是为了加快清洗的步伐,很多时候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判罪。所以骁宗要向百姓隐瞒,要向代表民意的泰麒隐瞒。因为这种“大清洗”式的做法,与尚隆处决斡由,阳子扳倒籍恩不同,这是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的无慈悲的事。事实上,骁宗与李斋的交谈,正暗示了他的这种心态:正因为明知道冬狩是无慈悲的事,所以才任用花影这种仁慈之人做大司寇。这固然是为了尽量减少冤狱,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宁可有大量冤狱也要把排除异己的事进行到底的决心。
戴的官吏是察觉不到他的这种心思的,因为骁宗是个心机太重的人。直到事情发生了很久,李斋和花影才隐约猜到冬狩的另一层意思:剪除阿选的羽翼。泰麒访问涟国,阿选是同行者之一。这表面上是对阿选的信任,但是在还有其他人同行的情况下,阿选是没有加害泰麒的机会的。这么安排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在冬狩的时候支开阿选。对泰麒封锁消息,实际上也是对阿选封锁消息。所以,赶在泰麒回国前结束冬狩,实际上就是赶在阿选回国前结束冬狩。其用意,不言而喻。
文州之乱是阿选的反击吧。表面上看,本来就不稳定的文州在冬狩后爆发叛乱是预料中的事,但是叛乱的中心竟然是跟骁宗有着密切关系的辙围,这很明显是将泰王诱出王宫的阴谋。骁宗出于信义不得不亲征,表面上看是中了阿选的奸计,但实际上是不是在反用他的阴谋呢?骁宗抽调的,正是阿选的军队,阿选却被留了下来。这即给了阿选搞小动作的机会,又确保了阿选没有足够的兵力叛乱。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身边豢养了阿选的奸细。心机深沉、极度自负的他,在文州的叛乱中失踪,真相如何,没有人清楚。十有八九,是被阿选幽禁了吧。
深水流急。在泰麒被害之前,骁宗和阿选的角力都是在水面下进行,白圭宫表面上看,像潭水一样平静。最让人不安的,恐怕就是这种平静了吧。如果骁宗把一切摊到台面上,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处理反对势力的话,虽然收效会慢些,国家不会很快地上轨道,但是至少应该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吧?唯有藏在暗处地东西,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无法预料它会在何时何地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
李斋向庆国求救,阳子向青辛请教骁宗的为人。青辛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应该是很了不起的人吧,但是却让戴国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如果真的是出色的王,又为何会败得如此凄惨?真的是命运的捉弄吗?骁宗如此的下场和他做事的方式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的联系呢?
如果推测正确的话,骁宗被阿选幽禁了六年。他这样高傲自负的人被幽禁了六年,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不知为何,我想到了《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一股寒意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