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1018阅读
  • 262回复

美丽星辰-----莱茵哈特观银河英雄传说有感

楼层直达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4-10-1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71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6-08-27
引用
最初由 fw190a6 发布



这就足以说他的幼稚了
以马基维利主义的手法行事,却又没有马基维利主义的心态与决心。
那种惺惺生态的忏悔比起军务尚书决绝到顶的坚持就显得是多么的虚伪和无病呻吟.

杨真要只是大言不惭的光说不做。
巴米利恩之后早就没有所谓的莱恩哈特-冯-罗严克拉姆这号人物了。


看我编辑过的帖子。
而且,最多叫做教训,做错一件事情之后付出代价了,这个反倒被人说虚伪,真是笑话。一定要坚持推行,行事绝无瑕疵的尚书做派才是不虚伪,不假惺惺的?话说什么时候杨党再喜欢上杨各式各样可爱的性格和缺点的时候用双重标准去要求莱了?

ps.我说的是关于杨个人生存和国家的论调,和他作为民主主义武人的洁癖没有什么关系。

Never Knows Best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3-01-30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4806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6-08-27
精神路标--乔治·华盛顿(ZT)

  美国历史上,华盛顿及其伙伴们属于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的人。每一个国家都有她群星璀璨、精英齐瑰的魅人夜晚,尤其在发生大的社会震荡和思想激变之时。 北美独立战争前后正是这样一个经典性的辉煌时段: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帕特里克·亨利、托马斯·杰弗逊、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潘恩,还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常识》、《独立宣言》、《论自由与必然》、《不自由,毋宁死》、《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宣言》……这些纪念碑式的天才与著作,密度之高、才华之盛、能量之巨,可谓空前绝后。短短几十年间,他们为这个没有历史的国家积累的精神资源,比后续几代人加起来还要多。他们不遗余力,以最干净最节约的手法,一下子为美利坚解决了那么多难题,替未来免去了那么多隐患,实现了那么多令当时欧洲难以企及的梦想---关于军队、国家和个人(元首)的关系,政教分离,军政独立;关于联邦与共和、普选代议、三权制衡的宪法原理;关于现代大学教育……其建国水平表现出的才智、胆魄、美德,远远超越了历史所赋予那个时代的国家素质的“平均值”。
  世界经验已反复证明,创业者的一举一动于该国的性质定位及命脉走向都是影响至深的,就像手术刀在体肤上划出的第一道刃口,涉关整项“事业”的功败垂成。在这点上,北美人是幸运的。他们等来的是华盛顿而非拿破仑,是富兰克林而非俾斯麦,是杰弗逊而非罗伯斯庇尔或戈培尔……仿佛一夜间抓到了一副世上最漂亮的人物扑克牌,这批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优秀中年人,其额头和眸子闪烁着同样的光色和寓意---同样的精神豪迈、心理健全,同样的英勇与纯洁,他们像晶莹的蝌蚪,来自四面八方,又不约而同地朝着同一光点挺进:独立、平等、民主、自由……
  这群清高而儒雅的北美人真是太自尊太富有诗意了。那种不费周折就迅速达成的共识,那种彼此扶持从不欺诓的同道友谊,那种面对胜利后的权力果实坐怀不乱的从容与定力---真是一点不像后来的政客们:你看不出狗苟蝇营的蠢蠢欲动;听不见密谋者的窃窃私语和磨刀霍霍;没有异邦常见的官闱政变与“鸿门宴”式的权力搏杀;更无所谓“狡兔灭,走狗烹”的祭坛血灾……这群高智商的“大号儿童”,成熟而富于幻想,理性又热情澎湃,勇猛且不失教养,喜欢考试却拒绝作弊,他们要通过构绘一幅叫“美利坚”的新地图,来检验自己的能力、智力与品德。
  在这场浩繁的理想建国工程中,发生了几件很令人感动且影响深远的事。
  新生国家的政治雏形往往最早反映在“国父”们的信仰和人文理念中。 按一般的民族解放惯例,开国元首应由最具负责精神、贡献最卓越的人来担当,惟具最威望者才匹配这种象征“统一”的精神覆盖力和道德凝聚性---也就是说,须寻一位“镇”得住天下的人以坐镇天下。其时美国,此人无疑即乔治·华盛顿了。 这位叱咤马背的将军,该如何面对唾手可得的最高权力和民众拥戴呢?历史学者有个说法: 华盛顿打下了一场美国革命,杰弗逊则思考了一场美国革命(《独立宣言》和很多重大决策的构思者之一)。按通常的游戏规则,将军和“参谋长”一前一后登上御座就是了,要不干脆玩点野的---像刘邦和赵匡胤那样:一个干掉另一个(或一群)。谙悉历史的人都清楚。胜利后最棘手的莫过于权力的重组与分配了,常表现出比“造反”本身更凶舛更血雨纷飞的惊险场面。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造反”残剩的激情此际几乎无一例外地向着阴暗、贪婪、狭私的方向转化,“共患难”又岂能“同富贵”?你不这样想不等于别人不这样想---不等于不疑心别人这样想。“树欲静而风不止”,谁掌控了军队即等于把国家抄进了自个儿袖筒,克伦威尔、拿破仑、袁世凯、博卡萨、苏哈托、波尔布特……无不把军队视为家产,逻辑很简单:个人即政府---政府即军政府---军政府即国家。失掉了枪杆子即失掉了命根子和最大的权利筹码,犹如虎嘴里被掏走了犬齿,大象被锯掉了象牙---按“丛林法则”,真是一天也活不成。
  此时的华盛顿心里想什么?他在思考眼下这支军队和政府的关系。
  1776年,《独立宣言》一诞生,大陆会议就把军权正式授予了华盛顿。可当时这个仅仅概念上的国象并无一兵一卒,华盛顿临危受命,历尽艰险,从无到有缔造了一支属于新大陆的子弟兵。八年浴血,终将殖民者赶下了大海,使“美国”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理概念。现在,建国者遇到了一道棘手的难题:这些战功赫赫、九死一生的将士该怎样安置?……正义的召唤使他们将身上的布衣竞相换成了军服,可胜利后的美国当务之急是和平建设而非斗争搏杀,并不需要维持如此庞大的武装……怎么办?如何使军队转化为一种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沾带内政色彩的安全力量?欧洲及亚洲例子早已证明:由残酷斗争启动并急速旋转起来的庞大激情,如果战后得不到合理的“中止”,得不到妥善的转移与稀释,那将是极可怕的---随时都有被野心家、独裁者或宗派集团挟持之危险。如何确定军队性质和其在国家中的职能,这是能否避免恶性政治与专制悲剧的最重要环节。
  于其时的美国而言,真正实施这个理念并不轻松。在此问题上,有一个人的态度举足轻重:尊敬的乔治·华盛顿。这位披坚执锐的美利坚军队之父,与军方关系最牢固,彼此的感情和信任也最深挚。按一般理解,双方的利益维系无疑也最紧密。国会静静地期待着他的抉择,代表们焦灼的目光也一起投向将军……虽然大家心中已悄悄埋下了一个答案,但它只能充做“候选”,谁都清楚,无论将军做何决定,军队都会奉为圣旨,而国会亦将绝对地接受。
  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时刻,华盛顿显得异常平静,他说他们该回家了!
  这样说的时候,将军一点也没犹豫。但内心却涨满了痛苦和疚愧:这支刚刚挽救了国家的队伍,尚未得到任何应有的犒劳,而此时的财政一片空白,军饷都发不出,更不用说安置费、退休金了。尤其伤残病员,亦将得不到任何抚恤……如今,却要让他们回家---多么残酷和难以启齿的主意啊。
  华盛顿做到了。他能够做的,就是以个人在八年浴血积攒起来的全部威望和信誉,去申请大家的一份谅解。那一天,他步履沉重地走下检阅台,他要为自己的国家去实现最后一个军事目标:解散军队!他的目光掠过一排排熟悉的脸,掠过曾冲锋陷阵的累累伤痕之躯,替他们整整衣领,掸掸尘土,终于艰难地说:“国家希望你们能回家去……国家没有恶意,但国家没有钱……你们曾是英勇的战士,从今开始,你们要学做一名好公民……” 将军哽咽了,他不再以命令,而是以目光在恳求了。寂静中,士兵们垂下头。当他们最后一次、以军人的姿势齐刷刷向后转的时候,将军再也忍不住了,他热泪盈眶,赶上去紧紧拥抱部下……没有这些人,就没有美国的诞生,但为了新生的“美国”,他们必须无言地离去。
  一个理念就这样安静地兑现了。从构思到决定,从颁布到履行,没有吵闹,没有喧哗与牢骚,更没有动乱和内讧。正直的第一代美国大兵们,就这样循着他们尊敬的统帅指定的“行军路线”,两手空空,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
  华盛顿也要离开了。他决意和自己的士兵一样,开始“学做一个好公民。”他先把军中行装打成包裹。托人送回故乡蒙梵侬庄园,然后去找好友杰弗逊,他们要商量一件大事:战争既已结束,将军理应将战时授予自己的权力归还国家,且刻不容缓,应尽快履行。
  这种主动弃权的事本不奇怪,尤其于华盛顿就更不足怪了,军队都可以遣散,供让军权又算得了什么。
  在今天的美利坚国会大厦里,有一幅巨制油画,讲述的正是二百年前华盛顿正式向国会归还军权的情景---一间临时租借的礼堂里(当时国会尚无正式办公地点),历史功臣和国会议员们济济一堂,屏息以待那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会场气氛肃穆庄严,大家已提前被那将要发生的一幕感动了:他们知道,再过几分钟。自己竟要接受“国父”卸职仪式上的“鞠躬”礼---而作为受众,自己只须让手指轻触一下帽檐即可。这可真有点让人受不了,但必须如此,因为此非感情生活的普通礼节,而是作为一种理念象征---从此它将规定一种崭新的国家意志和政治秩序:将军只是武装力量的代表,而议员却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无论如何,军队都只能向“国家”表示尊敬和服从。华盛顿出场了,寂静中,其高大身躯徐徐降落之幅度远超出了众人想象,代表们无不隐隐动容,谁都明白,这是将军正竭尽全力---用身体语言---对这个新诞生的国家理念作出最彻底、最清晰的阐释。感动之余,有人竟忘了去触帽檐……将军发言极简:“现在我已完成了战争所赋予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尊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所有的公职。” 他从前的一名下属,现任国会议长答道:“您在这块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您将带着全体同胞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您的道德力量并没随您的军职一起消失,它将永远激励子孙后代!”
  据史记载,当时几乎所有的眼睛都流下了热泪。
  个人、权力、军队、政府、国家……这些在政治金字塔周围始终缠绕不清的问题,就这样被华盛顿们一系列大胆而优美的新思维杠杆给予了澄清和定位。它们的性质与职能,被一一定格在严厉的法律位置上,不得混淆或僭越。将军朝向议员们的“深鞠躬”是为了让后人永远牢记一条常识:一切权力来自上帝和人民,武器的纯洁性在于它只能用来保卫国家和公民幸福;军队从来就不是个人或集团财产,军队属于国家,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只能献身国防而不可用于内政;领袖本人须首先是合格公民,须随时听从国家召唤,其权力亦将随着阶段任务的完成而及时终止……
  这是第一代美国人为后世贡献的最杰出的理念之一。犹如慈爱的父母在孩子胳膊上提早种下的一粒“痘”,正是凭借这份深情的“疫苗”,此后的美国政治才在肌体上灵巧地避开了"军事独裁"的凶险。二百年来,“枪指挥国”、“枪指挥政府”这类国际上屡见不鲜的惯例,在美国竟始终无出头之日。
  华盛顿鞠躬的油画悬挂了二百年,“国家绝不允许用武力来管理”这个朴素理念,在美国公众心里也扎根了二百年。两个世纪以来,美国政治秩序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发生大的集团动乱和恶性斗争,这受益于华盛顿们最初对军队的定位。1974年 6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倒了运,当最高法院的传票下达时,白宫幕僚长黑格冒失地提议:能否调第82空降师来“保卫”白官?犹太人国务卿基辛格轻轻一句话即令这位武夫羞愧难当,他说:“坐在刺刀团团围住的白宫里,是做不成美利坚总统的。”
  那幅画不是白挂的,它不是一道装饰,而是生动的课堂,一盏红灯闪烁的警告牌。它镌刻着第一代美国创业者以严厉目光刻下的纪律。 尼克松难道会自以为比华盛顿更伟大、更享有军中威望吗?谁敢把乔治当年交出的权力再劫回来?保卫白宫和保卫每一座民宅的都只能是警察,而永远轮不到军队。美国《宪法》明文规定,任何个人、集团都不得对军队发号施令,动用军事力量干预国内事务是非法的。军队只能是“国防军”,而不会沦为“御林军”、“锦衣卫”之类。尼克松最终向这一理念垂下了高傲的头颅。他宣布降职的刹那,脑海里会不会蓦然闪出华盛顿那意味深长的微笑……
  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人;停滞的权力也绝对停滞一个社会的进步。当权者爱护这个国家最好的方式便是在适当的时候交出权力。仪式一结束,华盛顿真的就回家了。像一个凯旋的大兵,两手空空,轻松地吹着口哨,沿波托玛克河,回到阔别多年的农庄。那儿有一幢两层小楼、家人和几条可爱的狗等着他。五年后,当美利坚急需一位总统的通知正式下达。他的休养计划被迫中止。但连任两届后,他坚决辞去了最高权力职务,理由很简单:我老了,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他当然明白,假如自个儿乐意,即使“耽搁”几年,是决不会有人喊“下课”的。但那样一来,即等于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即等于不尊重国家和人民对自己的尊重……离职不久,他在故乡的小房里平静地去世。
  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华盛顿走完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困之时,实在没什么“荣福”可享……每一次都是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每一次都是听从国家召唤,履行一个公民的纯洁义务。那提议用“华盛顿”来为美国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人类历史上,大人物的名字比比旨是,可真正经得住时间、真相和道义检验的却凤毛麟角。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煊赫当朝,“验明正身”后很快就暗淡无光了。而华盛顿不,作为生命个体,他的清白、诚实及所有伟岸特征皆完整保持到了生命终点。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其理想内涵不会因光阴的淘洗而褪色变质,相反,却历久弥新,来自后世的敬重与感激亦随着历史经验和世界参照的积累而愈发强烈。







废话就不多部了。看贴子吧!克伦威尔、拿破仑、袁世凯、博卡萨、苏哈托、波尔布特……无不把军队视为家产,逻辑很简单:个人即政府---政府即军政府---军政府即国家

为天地不容,人神共愤!而我索尼与任逆更有七大恨:
诱使MH3叛逃WII,此恨一也;
夺我PS系巨作DQ9,此恨二也;
PS2未退,便抢其风头不让善终,此恨三也;
以无耻掌机DS常压我PSP,此恨四也;
以弱智主机WII折我PS3出师不利,此恨五也;
逼我仁皇久多良木健退位,此恨六也;
使我高清大业普及拖后数年,此恨七也。
此七恨如杀父之仇,使我索饭痛心疾首、寑食难安,与任逆不共戴天,誓以讨之!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4-10-1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71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6-08-27
汗,上面这个算无关水贴么。
难道要用民主国家武人的标准来要求莱?
这个似乎不是讨论的问题吧...把无关话题扯进来,看来争论也进入无营养阶段,我就不奉陪了。毕竟是在帝国派mm(?)的地盘上。

像不像霍克倒也无所谓了。承认了也无所谓,话说确实两个人做事都是相当偏执,但是偏执狂也不是贬义词,起码要成大事不偏执是不行的,所以不能因为霍克火灾的原因,否认火的价值,恩。
不过只是这个比喻有些令人不快,我反应过度,确实抱歉了。

Never Knows Best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4-04-25
在线时间:
4小时
发帖:
1661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6-08-27
突然發現樓主一下子得罪了紅茶黨和尚書派,真是不靈光。

级别: 精灵王
注册时间:
2005-04-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735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6-08-27
火药味怎么这么浓...相比之下.某狼更现实一些.比起莱茵和杨的神奇.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02-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7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6-08-27
其实我一直觉得莱就像是早些时候的曹操或是上衫廉信.扬则像是郭嘉(纯指打仗的水平)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3-02-2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905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6-08-27
笑晕

造英国反的是大陆会议
背后支持美国的是法国
没有这后者的支持
大陆军军饷都发不出来
还真以为他是手上黄金土地大把的凯撒了么
[/TX]

亚历山大立功了!!!
不要给波斯人任何机会!!!!
伟大的马其顿骑兵!!!
他们继承了希腊民族的光荣传统!!!!
阿喀硫斯,赫拉克里斯在这一刻灵魂附体!!!!!
亚历山大一个人!!!!!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不是一个人!!!!!!!

大流士逃跑了!!!!!!!!!!!!!!!!!!!!
战斗结束了!!!!!!!!!!!!
马其顿人获得了胜利!!!!!!!!!!
击溃了波斯人!!!!!!!!!!!!!
他们没有再一次受到众神的庇护!!!!!!!!!!!!!!!!
伟大的马其顿王国!!!!!!!!!!!!
伟大的马其顿伙伴骑兵!!!!!!!!!!!!!!
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们今天生日快乐!!!!!!!!!!!!!
马其顿王国万岁!!!!!!!!!!!!

这次冲锋是一个理论上的绝杀,绝对会冲白!
胜利属于希腊,属于雅典娜,属于狄俄尼索斯,属于宙斯,属于阿波罗~~~属于所有敬畏神明的人!!!
波斯人也许会后悔的,大流士在20多万人数优势的情况下,打得太保守太沉稳了~~~
他失去了自己的勇气,面对希腊文明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他没有打出他的前辈居鲁士大帝横扫千军的作风!
终于,自食其果!
他们该回家了!
他们不用回遥远的巴比伦,因为巴比伦已经是马其顿人的了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5-05-2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278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6-08-27
引用
最初由 芙莉蝶儿 发布
火药味怎么这么浓...相比之下.某狼更现实一些.比起莱茵和杨的神奇.


可笑
这有可比性么[/han]


为了你的这个笑容,我可以背叛一切,永远都是你一人的“正义的味方”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02-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7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6-08-27
引用
最初由 fw190a6 发布
精神路标--乔治·华盛顿(ZT)

  美国历史上,华盛顿及其伙伴们属于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的人。每一个国家都有她群星璀璨、精英齐瑰的魅人夜晚,尤其在发生大的社会震荡和思想激变之时。 北美独立战争前后正是这样一个经典性的辉煌时段: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帕特里克·亨利、托马斯·杰弗逊、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潘恩,还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常识》、《独立宣言》、《论自由与必然》、《不自由,毋宁死》、《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宣言》……这些纪念碑式的天才与著作,密度之高、才华之盛、能量之巨,可谓空前绝后。短短几十年间,他们为这个没有历史的国家积累的精神资源,比后续几代人加起来还要多。他们不遗余力,以最干净最节约的手法,一下子为美利坚解决了那么多难题,替未来免去了那么多隐患,实现了那么多令当时欧洲难以企及的梦想---关于军队、国家和个人(元首)的关系,政教分离,军政独立;关于联邦与共和、普选代议、三权制衡的宪法原理;关于现代大学教育……其建国水平表现出的才智、胆魄、美德,远远超越了历史所赋予那个时代的国家素质的“平均值”。
  世界经验已反复证明,创业者的一举一动于该国的性质定位及命脉走向都是影响至深的,就像手术刀在体肤上划出的第一道刃口,涉关整项“事业”的功败垂成。在这点上,北美人是幸运的。他们等来的是华盛顿而非拿破仑,是富兰克林而非俾斯麦,是杰弗逊而非罗伯斯庇尔或戈培尔……仿佛一夜间抓到了一副世上最漂亮的人物扑克牌,这批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优秀中年人,其额头和眸子闪烁着同样的光色和寓意---同样的精神豪迈、心理健全,同样的英勇与纯洁,他们像晶莹的蝌蚪,来自四面八方,又不约而同地朝着同一光点挺进:独立、平等、民主、自由……
  这群清高而儒雅的北美人真是太自尊太富有诗意了。那种不费周折就迅速达成的共识,那种彼此扶持从不欺诓的同道友谊,那种面对胜利后的权力果实坐怀不乱的从容与定力---真是一点不像后来的政客们:你看不出狗苟蝇营的蠢蠢欲动;听不见密谋者的窃窃私语和磨刀霍霍;没有异邦常见的官闱政变与“鸿门宴”式的权力搏杀;更无所谓“狡兔灭,走狗烹”的祭坛血灾……这群高智商的“大号儿童”,成熟而富于幻想,理性又热情澎湃,勇猛且不失教养,喜欢考试却拒绝作弊,他们要通过构绘一幅叫“美利坚”的新地图,来检验自己的能力、智力与品德。
  在这场浩繁的理想建国工程中,发生了几件很令人感动且影响深远的事。
  新生国家的政治雏形往往最早反映在“国父”们的信仰和人文理念中。 按一般的民族解放惯例,开国元首应由最具负责精神、贡献最卓越的人来担当,惟具最威望者才匹配这种象征“统一”的精神覆盖力和道德凝聚性---也就是说,须寻一位“镇”得住天下的人以坐镇天下。其时美国,此人无疑即乔治·华盛顿了。 这位叱咤马背的将军,该如何面对唾手可得的最高权力和民众拥戴呢?历史学者有个说法: 华盛顿打下了一场美国革命,杰弗逊则思考了一场美国革命(《独立宣言》和很多重大决策的构思者之一)。按通常的游戏规则,将军和“参谋长”一前一后登上御座就是了,要不干脆玩点野的---像刘邦和赵匡胤那样:一个干掉另一个(或一群)。谙悉历史的人都清楚。胜利后最棘手的莫过于权力的重组与分配了,常表现出比“造反”本身更凶舛更血雨纷飞的惊险场面。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造反”残剩的激情此际几乎无一例外地向着阴暗、贪婪、狭私的方向转化,“共患难”又岂能“同富贵”?你不这样想不等于别人不这样想---不等于不疑心别人这样想。“树欲静而风不止”,谁掌控了军队即等于把国家抄进了自个儿袖筒,克伦威尔、拿破仑、袁世凯、博卡萨、苏哈托、波尔布特……无不把军队视为家产,逻辑很简单:个人即政府---政府即军政府---军政府即国家。失掉了枪杆子即失掉了命根子和最大的权利筹码,犹如虎嘴里被掏走了犬齿,大象被锯掉了象牙---按“丛林法则”,真是一天也活不成。
  此时的华盛顿心里想什么?他在思考眼下这支军队和政府的关系。
  1776年,《独立宣言》一诞生,大陆会议就把军权正式授予了华盛顿。可当时这个仅仅概念上的国象并无一兵一卒,华盛顿临危受命,历尽艰险,从无到有缔造了一支属于新大陆的子弟兵。八年浴血,终将殖民者赶下了大海,使“美国”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理概念。现在,建国者遇到了一道棘手的难题:这些战功赫赫、九死一生的将士该怎样安置?……正义的召唤使他们将身上的布衣竞相换成了军服,可胜利后的美国当务之急是和平建设而非斗争搏杀,并不需要维持如此庞大的武装……怎么办?如何使军队转化为一种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沾带内政色彩的安全力量?欧洲及亚洲例子早已证明:由残酷斗争启动并急速旋转起来的庞大激情,如果战后得不到合理的“中止”,得不到妥善的转移与稀释,那将是极可怕的---随时都有被野心家、独裁者或宗派集团挟持之危险。如何确定军队性质和其在国家中的职能,这是能否避免恶性政治与专制悲剧的最重要环节。
  于其时的美国而言,真正实施这个理念并不轻松。在此问题上,有一个人的态度举足轻重:尊敬的乔治·华盛顿。这位披坚执锐的美利坚军队之父,与军方关系最牢固,彼此的感情和信任也最深挚。按一般理解,双方的利益维系无疑也最紧密。国会静静地期待着他的抉择,代表们焦灼的目光也一起投向将军……虽然大家心中已悄悄埋下了一个答案,但它只能充做“候选”,谁都清楚,无论将军做何决定,军队都会奉为圣旨,而国会亦将绝对地接受。
  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时刻,华盛顿显得异常平静,他说他们该回家了!
  这样说的时候,将军一点也没犹豫。但内心却涨满了痛苦和疚愧:这支刚刚挽救了国家的队伍,尚未得到任何应有的犒劳,而此时的财政一片空白,军饷都发不出,更不用说安置费、退休金了。尤其伤残病员,亦将得不到任何抚恤……如今,却要让他们回家---多么残酷和难以启齿的主意啊。
  华盛顿做到了。他能够做的,就是以个人在八年浴血积攒起来的全部威望和信誉,去申请大家的一份谅解。那一天,他步履沉重地走下检阅台,他要为自己的国家去实现最后一个军事目标:解散军队!他的目光掠过一排排熟悉的脸,掠过曾冲锋陷阵的累累伤痕之躯,替他们整整衣领,掸掸尘土,终于艰难地说:“国家希望你们能回家去……国家没有恶意,但国家没有钱……你们曾是英勇的战士,从今开始,你们要学做一名好公民……” 将军哽咽了,他不再以命令,而是以目光在恳求了。寂静中,士兵们垂下头。当他们最后一次、以军人的姿势齐刷刷向后转的时候,将军再也忍不住了,他热泪盈眶,赶上去紧紧拥抱部下……没有这些人,就没有美国的诞生,但为了新生的“美国”,他们必须无言地离去。
  一个理念就这样安静地兑现了。从构思到决定,从颁布到履行,没有吵闹,没有喧哗与牢骚,更没有动乱和内讧。正直的第一代美国大兵们,就这样循着他们尊敬的统帅指定的“行军路线”,两手空空,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
  华盛顿也要离开了。他决意和自己的士兵一样,开始“学做一个好公民。”他先把军中行装打成包裹。托人送回故乡蒙梵侬庄园,然后去找好友杰弗逊,他们要商量一件大事:战争既已结束,将军理应将战时授予自己的权力归还国家,且刻不容缓,应尽快履行。
  这种主动弃权的事本不奇怪,尤其于华盛顿就更不足怪了,军队都可以遣散,供让军权又算得了什么。
  在今天的美利坚国会大厦里,有一幅巨制油画,讲述的正是二百年前华盛顿正式向国会归还军权的情景---一间临时租借的礼堂里(当时国会尚无正式办公地点),历史功臣和国会议员们济济一堂,屏息以待那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会场气氛肃穆庄严,大家已提前被那将要发生的一幕感动了:他们知道,再过几分钟。自己竟要接受“国父”卸职仪式上的“鞠躬”礼---而作为受众,自己只须让手指轻触一下帽檐即可。这可真有点让人受不了,但必须如此,因为此非感情生活的普通礼节,而是作为一种理念象征---从此它将规定一种崭新的国家意志和政治秩序:将军只是武装力量的代表,而议员却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无论如何,军队都只能向“国家”表示尊敬和服从。华盛顿出场了,寂静中,其高大身躯徐徐降落之幅度远超出了众人想象,代表们无不隐隐动容,谁都明白,这是将军正竭尽全力---用身体语言---对这个新诞生的国家理念作出最彻底、最清晰的阐释。感动之余,有人竟忘了去触帽檐……将军发言极简:“现在我已完成了战争所赋予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尊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所有的公职。” 他从前的一名下属,现任国会议长答道:“您在这块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您将带着全体同胞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您的道德力量并没随您的军职一起消失,它将永远激励子孙后代!”
  据史记载,当时几乎所有的眼睛都流下了热泪。
  个人、权力、军队、政府、国家……这些在政治金字塔周围始终缠绕不清的问题,就这样被华盛顿们一系列大胆而优美的新思维杠杆给予了澄清和定位。它们的性质与职能,被一一定格在严厉的法律位置上,不得混淆或僭越。将军朝向议员们的“深鞠躬”是为了让后人永远牢记一条常识:一切权力来自上帝和人民,武器的纯洁性在于它只能用来保卫国家和公民幸福;军队从来就不是个人或集团财产,军队属于国家,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只能献身国防而不可用于内政;领袖本人须首先是合格公民,须随时听从国家召唤,其权力亦将随着阶段任务的完成而及时终止……
  这是第一代美国人为后世贡献的最杰出的理念之一。犹如慈爱的父母在孩子胳膊上提早种下的一粒“痘”,正是凭借这份深情的“疫苗”,此后的美国政治才在肌体上灵巧地避开了"军事独裁"的凶险。二百年来,“枪指挥国”、“枪指挥政府”这类国际上屡见不鲜的惯例,在美国竟始终无出头之日。
  华盛顿鞠躬的油画悬挂了二百年,“国家绝不允许用武力来管理”这个朴素理念,在美国公众心里也扎根了二百年。两个世纪以来,美国政治秩序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发生大的集团动乱和恶性斗争,这受益于华盛顿们最初对军队的定位。1974年 6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倒了运,当最高法院的传票下达时,白宫幕僚长黑格冒失地提议:能否调第82空降师来“保卫”白官?犹太人国务卿基辛格轻轻一句话即令这位武夫羞愧难当,他说:“坐在刺刀团团围住的白宫里,是做不成美利坚总统的。”
  那幅画不是白挂的,它不是一道装饰,而是生动的课堂,一盏红灯闪烁的警告牌。它镌刻着第一代美国创业者以严厉目光刻下的纪律。 尼克松难道会自以为比华盛顿更伟大、更享有军中威望吗?谁敢把乔治当年交出的权力再劫回来?保卫白宫和保卫每一座民宅的都只能是警察,而永远轮不到军队。美国《宪法》明文规定,任何个人、集团都不得对军队发号施令,动用军事力量干预国内事务是非法的。军队只能是“国防军”,而不会沦为“御林军”、“锦衣卫”之类。尼克松最终向这一理念垂下了高傲的头颅。他宣布降职的刹那,脑海里会不会蓦然闪出华盛顿那意味深长的微笑……
  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人;停滞的权力也绝对停滞一个社会的进步。当权者爱护这个国家最好的方式便是在适当的时候交出权力。仪式一结束,华盛顿真的就回家了。像一个凯旋的大兵,两手空空,轻松地吹着口哨,沿波托玛克河,回到阔别多年的农庄。那儿有一幢两层小楼、家人和几条可爱的狗等着他。五年后,当美利坚急需一位总统的通知正式下达。他的休养计划被迫中止。但连任两届后,他坚决辞去了最高权力职务,理由很简单:我老了,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他当然明白,假如自个儿乐意,即使“耽搁”几年,是决不会有人喊“下课”的。但那样一来,即等于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即等于不尊重国家和人民对自己的尊重……离职不久,他在故乡的小房里平静地去世。
  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华盛顿走完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困之时,实在没什么“荣福”可享……每一次都是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每一次都是听从国家召唤,履行一个公民的纯洁义务。那提议用“华盛顿”来为美国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人类历史上,大人物的名字比比旨是,可真正经得住时间、真相和道义检验的却凤毛麟角。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煊赫当朝,“验明正身”后很快就暗淡无光了。而华盛顿不,作为生命个体,他的清白、诚实及所有伟岸特征皆完整保持到了生命终点。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其理想内涵不会因光阴的淘洗而褪色变质,相反,却历久弥新,来自后世的敬重与感激亦随着历史经验和世界参照的积累而愈发强烈。







废话就不多部了。看贴子吧!克伦威尔、拿破仑、袁世凯、博卡萨、苏哈托、波尔布特……无不把军队视为家产,逻辑很简单:个人即政府---政府即军政府---军政府即国家



说的好,但是能不能说说为什么美国会变成现在这样?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6-04-0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19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6-08-27
~~~如果从幼年经历上来说,Reinhardt很像Napoleon,出身下等贵族,年少时上少年军校,并且小时候就性格好强,只是Napoleon没有恋姐情节,不过他母亲对他影响很大.

从中层战术上说,Reinhardt比Napoleon还要柔软些,虽然他们都一样喜欢利用大规模机动带来的时间差和局部兵力优势,但是Reinhardt还知道在同盟入侵时用空间来换优势.

至于杨,在给他一定兵力后他确实总能发挥出最大效能.

要说思想,那么我要说银英里的人都是矛盾结合体,而且都是很尖锐的矛盾

小R要登上宝座就要用厚黑之术,但是他又是个对于厚黑之术有洁僻的人

杨要救自己以及自己朋友以及所有战友的命,就不得不杀更多人

拈一朵今夜的花,当作天上的浮云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5-02-0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141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6-08-27
引用
最初由 lodoss 发布



类比吧,先寇布跟吉尔菲艾斯差不多平手,而吉尔菲艾斯又和莱因差不多,当然这是白兵战了,舰队战就……

对对
一人打了七八个
连华伦都吃了一惊

红线不是一直都在身上吗?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3-06-1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28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6-08-27
说实话
比起莱茵哈特
我更喜欢杨千百倍
一直认为,杨要是推翻自由行星联盟,自己建立一个新政府就好了........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05-2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0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6-08-27
引用
最初由 sunshining 发布


可笑
这有可比性么[/han]



很可笑吗?我觉得拿疾风之狼与那两位做比较也不会辱没了那两位.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5-02-0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141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6-08-27
引用
最初由 sunshining 发布


可笑
这有可比性么[/han]

米达打仗可没话说
PS米达好象比安尼还大

红线不是一直都在身上吗?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5-02-0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1141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6-08-27
要是单挑
杨绝对打不过莱茵哈特

红线不是一直都在身上吗?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