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angelblue 发布
原來如此,受教了
當初看完的時候其實還不是很明白這故事
當時從第四本開始就感到作者從另一個角度去寫地海,看到的的確是地海,可是感受到的卻與前三本不同
其實這套作品我覺得是很正經嚴肅啦,不能用acg的思維去看
我当然觉得它正经,不然也不会盘在这里码字,不过万物都本可以用爱的原力去看啊(死
无论如何,勒奎恩女士是道德经英译本的译者,面对这种bt,我们又有谁把它读过?所以心态轻松一点也未尝不可。
==============
作者对东方哲学有浸透骨髓的喜爱,但是其实嘛那一套东西虽然是咱们先人所创的,但是中国人也一直都是很世故很中庸的(或者说先秦还好?),做的一套,那是为生所迫;说的一套,那是境界是追求,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分得蛮开的。
整个地海系列自始至终贯穿着苍凉和灰尘的气息,但又充满了真实的气氛和可靠的道理,这些提供了足够的温暖。就像梦魇时压在身上的被子,你断然不会轻易就此把被子踹开出去,即使那么做了不一会就又给拽回来了。笑。
前三部以杰德的人生穿线,抛开其上连缀的各种丰富的支线情节来看,整个就是一部雀鹰的荣耀史。虽然此时也和其他魔幻小说显现了相当大的差别,但在投读者所好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多的。
在三部曲结束的时候,笔锋一转,让我们看到一个刹那间除了生命一无所有的雀鹰(哦,当然还有让人心里不愉快的荣耀),作者开始跟否极泰来之类的老道理致敬起来了。
作者又以外传的题材写了雀鹰的老师以及老师的老师各自的故事,这时候读者才知道,哦,之前那么重要的雀鹰在时间长河面前只是一个小点而已,他身前、身后都自然会有其他人写在历史上。雀鹰的老师的老师我已经忘记名字了,他的弟子远比他有名,但其实却是他以生命为代价终结了足以摧毁哈佛诺尔的地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和荣耀,但倘若不是作者“赏脸”给那些角色(这只是反话,事实却是相反,作者是故意的)把脑海中的这些情节写给你看,你会以为雀鹰身前、身后都是尘土,只有这里兀出一个金字塔来的。
至此,雀鹰这座塑像被一点点立起来,又兀自给打得粉碎。但他也从一个半神一样的存在变回为一个人,甚至和寡妇在炉边的泥地上彼此交合--他已经甘心为寻常人,法师必须单身的条律已经对他不起作用。在《tehanu》里,他已经只是个爷爷了。这个故事结束于一个不是家庭但确实又有形式的“家”建立的时候:特哈努--弃儿;杰德--年老单身法师,如今只是牧羊人;泰纳--老寡妇。他们磨合并最终相亲相爱,有点古怪,但却是对三人各自都最好的选择。其实从感情价值上全书结束在这里就可以了。当然,这也依旧是很中国的--告老还乡,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田园生活?其实我为这个设定笑扑了很多次.....
在the other wind的开端部分,作为本篇目主线的新角色--一个修补魔法方面的青年术士--也就是那个新的穿线的人--去见雀鹰。就像很多人那样,他不知道雀鹰这个充满荣耀的词汇已经和真实的杰德割裂开了;这还不是重点,远在这之前,作者描述了大量这个旅人在充满灰土的灼热小径上赶路的过程,下笔巨细靡遗得就像海明威附体一样,让人看了简直要抓狂(尤其我啃的是英文....),就像这样的情节,前面的作品也有,但基本是个随时间变化越来越明显露骨的趋势。也可以说,随着接近结束,作者越来越放开。
特哈努的出现是引爆了一颗关于人性的炸弹,包括雀鹰最开始对她都表达了一种震惊引发的厌恶(我想乃们可以自行去找些老外画的重口味同人,一切独眼无口萝莉的yy都会被击成渣的),而同时她自己的人性却是作者更想表达的。一个纯粹的人,他有什么人性,有什么爱恨,那都不免让读者觉得有点老套,虽然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的思维定势。而特哈努,她几乎死过一次,身体内部也埋藏着另一种生物的火种。她的人性很模糊,人格破碎不堪,就像一个蜷缩的小兽,但此刻她又确实未曾变兽。台词少而珍贵,这就能调动起从作者到读者的神经兴奋来。
另外,同时用作为人类和火龙的纽带的特哈努还担负着表现融合和共存题材的使命。不得不说,这蛮辛苦的,无论是萝莉还是作者--所以她表现得有点神棍,而且在幼年时期就赶时间把故事结束掉了。
另外也要注意,不能把走极端:某些方面东西方是没有对应关系的。地海的世界里自然仅受规则支配而没有实体代言人的(我们的就是龙啦!)。因此作者的自然观念只是限制于朴素的“勿滥用”“贪婪吞没人格”的层次,特哈努也无法代表什么。但她对动植物表现出了天然的博爱,也算是作者在这方面的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