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4028阅读
  • 25回复

貌似找到希格斯玻色子了!琉璃琉璃啊啊啊!!

楼层直达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8-07-10
在线时间:
943小时
发帖:
463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2-07-05
個人色彩指的是那些科學家..

基礎科學的投入是值得的,沒有科學人們不易生存
理論科學的突破是值得高興,應用科學與道德觀念則須同時並進,生活環境才能正向改善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9-02-10
在线时间:
50小时
发帖:
305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2-07-05
引用
引用第14楼xinbada于2012-07-05 09:56发表的  :


没有啊?我觉得这里面多少钱砸进去都值啊,我是说我朝不重视科技和教育而已。只会搞些面子工程,弄些转啊转的东西在低轨道秀,基础理论几时见我们出过力了?
我真的很想知道,那些人除了展示强大的国力之外,真的有探索宇宙的宏图大志吗?真的是因为爱这个星空才想着把火箭射向天空吗?还是像俄罗斯的太空站一样,迟早迎来坠落的一日呢?拭目以待。

我就是学物理的,玻色子居然是中学时通过一部动画知道然后爱上的,而且还是通过盗版碟。想来都觉得羞耻,我朝的教育啊~


还有,13楼,我是在欢呼而已,单纯因为兴奋,没有个人色彩啥的。

少年们啊,生命短促,趁容颜未老,趁热情未冷,努力学习,投入到科学和动漫,还有爱之中去吧!





不要这么贬低中国航天人 ,早些年没钱的时候,撑着没散架,到现在有不小的进步,不容易了。
路是一步步走的,米帝都缩回地球了,现在不是冷战那个航天竞赛的岁月,米苏两国的航天飞机都成了废铁。
这么一个年代里,重走当年两强的航天路,已经是金光闪闪的了。

学物理专业的,那个波色子本来就不是中学的内容吗,这个用结果反推原因,大大滴不好。
我朝的基础教育还是很过硬的嘛,世界超一流;当然高等教育一塌糊涂,世界二流都未必有。
啥时候,像米利坚一样人才都来我朝了,或者有红色露西亚那么牛逼闪闪的高等教育水平,那时候。。(我等得到么

话说基础理论,我朝是差了很多很多,那需要持续投入要很多年的说,这才有几个闲钱几年,真以为现在是昔年开元之治日啊。
米苏持续高强度投入五六十年,差距摆在那,和老欧洲比也是囧囧有神的说。十年、二十年,有志于基础研究的兄弟姐妹可以上。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2-10-21
在线时间:
11小时
发帖:
139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2-07-05
回 16楼(talent1988) 的帖子
(我先为以下的言论致歉,希望不会影响您今天的好心情,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OTZ)

几千年的科举,世界超一流的基础教育,醒醒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们大可以在清华北大来个问卷调查,请问阁下是几岁知道玻色子这个名词的?
然后我们也可以在街上来个问卷,请问阁下知道玻色子这个词吗?

好吧,我们不讨论玻色子,我们甚至不单谈论物理,我们在大街上来个调查:
请问阁下知道微积分是啥?奇点是啥?虫洞您听过吗?电磁炮是啥?转基因食物是啥?爱默生是谁?《星际航行概论》是谁写的?三钱是指哪三位科学家?《少年中国说》是谁写的?

您用google被ban过吗?您见过facebook长什么样子吗?很多科学论文在twitter上转发您知道吗?twitter是什么您知道吗?清朝死于闭关锁国您同意吗?

据说航天员和香港市民喝的伊利都不含碱水神九用的杀毒软件是瑞星对吗?养老,医疗,住房,叹服,食品安全,通胀,就业,您觉得解决哪样比登天难呢?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盗梦空间里的几何原理是什么名称?您多大的时候听过分形几何这个词的?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又称PP破坏)是谁和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基础理论都是欧洲本地土人奠基,没靠亚非拉外援您晓得吗?天朝什么时候全球最富您知道吗?唐朝还是清朝?辛丑条约天朝赔款4.5亿两白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您听说了吗?我们富裕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呢您说说看?

没学过是教材的问题,完全不知道就是环境的问题了。
请问在我朝大学校园里听到讨论玻色子的概率是多少,万分之一?亿分之一?

抱歉,帖子都变味了,这帖子我不再跟,バカバカ的我,再次OTZ。

愿玻色子改变世界.

================================================================================================================================================================
楼下的
论文我收了,我最喜欢长篇大论了,谢谢(握手)。

这贴不该顶,我就不回了。

介绍你读《为纯科学呼吁》一文——1883年8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全文发表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会长亨利·奥古斯特·罗兰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发表的题为《为纯科学呼吁》的著名演讲,这是一篇美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经典文章,影响了美国科学的发展。文中对只重视技术而忽视纯科学最终导致落后的中华民族给予极其尖锐的批评。任何曾经思考过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精神的国人应该都能从中获得教益。

然后我不得不再问一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单纯进行智力攀比竞赛的教育行为,本身就说明中国的教育家们根本还不懂什么是【人的教育】吧?中国的基础教育,也许适合制造天顶星人吧,确实宇宙第一,但是,爱,你还记得吗?


================================================================================================================================================================
再楼下的,我不是说中学生什么都得会,你的方向性观点我认同。
我只是觉得,号称世界第一的基础教育,教出的学生却孤陋寡闻这到底神马回事。

别小看美国的基础教育,他们是按小孩子的成长规律办事,表面上学的东西难度低,甚至我们看上去都有些傻,实际上很好地保护了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该怎么学到手,然后放手让你自己去探索,不需要任何知识都由学校教,学校教的,是做人 两个大字。一到适当的年龄,孩子们的热情和傻劲上来了,就会不顾一切地向前猛冲,追求梦想,这就是青春啊。
不像我们,基本上读完高中就失去了热情和欲望,只剩下被应试教育SM过的思想,被填鸭教育毁灭殆尽的创造性,只剩下麻木不仁黑化的眼神。






[ 此帖被xinbada在2012-07-06 15:40重新编辑 ]

想约可怜去划船,和她挽着手回家;
想和咲耶一起去逛街,吃饭,约会;
想陪千影去看星星,去神秘的古堡里点着蜡烛探险;
想听花穗对我说“加油啊!”每天去看她啦啦队的练习;
想带鞠绘去海边的图书馆看看书,太阳下山的时候在沙滩上散步;
想请卫教我游泳,我会陪她踢球;
想听铃凛说她的新发明,为了她我会努力学习,也会去打工赚钱;
想吃白雪做的菜,也想和她一起做饭;
想看春歌跳舞,喝她泡的茶,听她念的和歌;
想让亚里亚枕着我的膝枕午睡,听她奇怪的梦呓,数她长长的睫毛;
想跟四叶玩侦探游戏,偶尔也玩怪盗游戏哦;
想扛起雏子放在肩膀上,去摘水果,去麦田里玩,去见兔子先生。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9-02-10
在线时间:
50小时
发帖:
305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2-07-05
回 17楼(xinbada) 的帖子
这帖子当然不影响我心情了。
在我看来,这个国家渣的地方很多,但是会越来越好,仅此而已。

某些性质话看多了,多过几年,大家能明白的都会明白的。
小学初高中教育,我朝难道不是世界最强吗,让世界上最大的受教育群体得到科学文化教育,程度还挺高。
建国以来,我朝初高中教育水平除了嗡嗡嗡时代之外基本都是世界顶尖。
拿个文盲率和文盲标准出来,就足够拍死绝大多数国家了。
科举,科举是啥,可以吃吗。俺仅指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基础教育。

基础的科学文化教育也就是给你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后面该怎么走,是高等教育的事情。

理工科绝对是社会栋梁 ,咳咳,不是辱骂文科党。
理工科治国原则拥护者给跪了。

欧洲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科学大发展也只是那么一个历史的偶然,不具有必然性。
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是欧洲大牛构建的,但是没有啃嫩草的杨振宁,SM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欧洲上世纪初的物理学群星闪耀,所有人都必须要顶礼膜拜的,ORZ。

做街头问卷那啥,欧洲不说,不清楚,美国那个神一般的基础教育就搞笑了【显然美国是精英教育厉害。
欧洲人谈论波色子这个的概率有多大,哦,是欧洲大学生,有多大呢?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嘛。
XD,欧洲做个类似的问卷,会好吗?
这个年代只能是碧蓝。伟大的理想都已经消逝在冷战的岁月里了。
OTZ,我这是在吐糟啥。

当然,波色子可以改变世界,也不可以改变世界。

==================================================

怎么说的这么泛政治向。。。。XD
此帖也是到此为止了。


==========================================================================
囧,不纠缠理论了,一个电子类毕业生说物理什么的好可怕。
物理学大厦是欧洲人建立的,但是我是认为科学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偶然事件。

中华大局域网和闭关锁国还是不一样的嘛,你能否认中国是世界上受全球化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吗。
不止经济,科教文卫都有千丝万缕的对外交流关系。

朝廷是按着政治向原因掐了脸谱和忒特,还有搞搞谷歌。当然有个无耻之极的论调是保护民族IT产业,保护度娘、渣浪微薄什么额,XD,当然这个笑笑而已。
咱都可以翻墙。朝廷给了一个宽松至极的网络环境,咱自个利用。

伊利,呸,蒙牛那个贱人,带坏了全国大型乳制品企业,蒙牛该死,之后伊利也该死。

其他的么,天朝最富有的时候是南宋,商业赋税很高,岁入极高,冠绝历代。按财政算,盛唐给南宋提鞋都不配。
南宋被蒙古灭亡之后,中国转入了几百年的下降通道,这些年才复起。
囧,清朝后期是靠进出口海关关税来填补窟窿,传统的盐税什么的都衰败了。那时候是富裕吗,富裕还有童萌会么?
即便富裕,要产生科学,也要有当年欧罗巴的条件,可惜,从来没有那条件。

确实科学氛围很重要,但是不代表了现在的欧洲还有那么好的科学氛围,美国甚至在基层教育里反智。
欧美精英里面氛围好,下面氛围很烂没法否认。基础教育不如我朝基本是板上钉钉的。
脸谱/忒特转发科研论文,也只是小圈子里看看。
打个比方,咱可怜又可悲的渣浪微薄上,上千字的长微薄有几个人回去看。
类比反证,欧洲普通人也不会很喜欢长篇大论的科研论文。

我绝对赞同国内大学烂,科研氛围渣,所以我是期望有提高。

养老,医疗这也当然是比登天还难了,整个地球君上都是庞氏骗局。
住房,中央和地方博弈,大量各方利益参杂,官僚阶级还有资本的力量比科学研究难缠,窃以为确实难比登天。
食品安全,资本趋利,加大查处力度就没问题。
通胀,当年你花钱买了平安,这就是代价。
就业,人口老龄化下去,会变得缺人,目前而言,我宁愿相信是无解。


所以呢,我是真对这个国家,我们的祖国有恨也有爱,当然,作为中国人,我倾向于变得更好,去爱。

XD,TM快成纯爱了。

======================================囧了,看到有人一篇介绍SM的科普文,再加一段=============================================



标准模型简史
Steven Weinberg
卢昌海 译

译者序:

        2003 年, 物理学家们相聚在欧洲核子中心 (CERN) 纪念中性流发现三十周年及 W 与 Z 粒子发现二十周年。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Steven Weinberg 在纪念会上作了题为 "The Making of the Standard Model" 的演讲。 这一演讲经整理后发表于 Eur. Phys. J. C34 5-13, 2004, 本文便是据此而译。 Weinberg 是电弱统一理论的提出者之一, 亲身参与了标准模型诞生过程中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进展, 因此他的这篇文章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翻译本文的过程中恰逢今年的 Nobel 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物理学家 D. J. Gross, H. D. Politzer 和 F. Wilczek, 以表彰他们对 “发现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进自由” 所做出的贡献。 这是物理学家因标准模型领域中的工作又一次获奖。 标准模型虽已不再 fancy, 却枝繁叶茂、 沉稳如昔。 最后提醒读者一下, 原文所附的参考文献实在太多, 为了节省时间, 同时也考虑到阅读译文的读者一般不会去阅读原始文献, 就大都从略了, 只以译者注的方式保留了正文直接提及的一小部分。 不过参考文献之多也从一个侧面表明 Weinberg 的这篇文章对历史的叙述具有很大的严谨性。

正文

        我被要求对标准模型的诞生过程做一个回顾。 这种回顾的一种很自然的做法是把整个故事叙述成一系列的辉煌思想和实验, 但在这里我同时也要述及这一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出发点, 以及为什么一些有可能取得的进展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没有取得。 研究科学家们未能理解、 或理解错了的东西在我看来往往是科学史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 不管怎么说, 这是标准模型中我非常熟悉的一个方面, 因为正如你们将会看到的, 这些错误中也有我的一份。

        我将把大家带回到标准模型之前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从那里开始叙述。 那是一个充满挫折与困惑的年代。 四十年代末量子电动力学的成功曾给基本粒子理论带来了一段蓬勃的发展, 但很快整个领域就崩溃了。 人们发现弱相互作用的四费米子理论 (four-fermion theory) 中的无穷大无法用在量子电动力学中得到过辉煌应用的重整化方法来消除。 四费米子理论在最低级近似下毫无问题, 但一推进到下一级近似就会遇到无法消除的无穷大。 强相互作用面临的则是一个不同的问题, 构筑一个象最初的汤川理论 (Yukawa theory) 那样的可重整的强相互作用理论并不成问题, 但由于相互作用很强, 微扰理论变得毫无用处, 因此人们无法用这些理论做任何现实的计算。 在我们对弱和强相互作用理论的理解中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是所有这些理论都没有任何理性基础。 弱相互作用理论只是为了拟合当时已知的实验数据而拼凑起来的, 而强相互作用理论则干脆没有任何证据。
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人对量子场论丧失了信心。 那时理论物理学家分成了两个派别, 以原子波函数为比拟分别被称为径向物理学家 (radial physicists) 和角向物理学家 (azimuthal physicists) [译者注: 这种分类可能来自 S. Glashow, 可参阅他的自传性科普作品《Interactions: A Journey Through the Mind of A Particle Physicistand the Matter of This World》]。 径向物理学家们关心的是动力学, 尤其是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 他们很少涉及弱相互作用。 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只运用普遍原理 - 比如色散关系及 Regge 极点展开 - 来构筑理论。 他们希望最终能为强相互作用构筑一个完全脱离量子场论的纯 S 矩阵理论。 至于弱相互作用则留待未来。  角向物理学家们比较谦虚。 他们的工作原则是不必试图去理解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 他们研究的是一类无需这种理解便可作出预言的东西 - 对称性原理。

        但是对对称性原理的理解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当时已知的对称性原理有许多种,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近似的。 可以回溯到 1936 年的同位旋对称性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 奇异数守恒在弱相互作用下的破缺在一开始就为人所知。 到了 1956 年甚至连神圣的时空对称性 P 和 PT 都被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下破缺, CP 守恒也在 1964 年被发现只是近似的。 六十年代早期发现的 SU(3) “八正道” (eightfold way) 对称性即使在强相互作用下也至多只是一个粗略的近似。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基本的问题。 许多角向物理学家相信对称性原理是对大自然最深层简单性的一种描述。 那么近似对称性原理又算什么呢? 是大自然的近似简单性吗?

        从五六十年代的挫折与困惑中萌生出了三个出色的想法。 这些想法经过了很长时间才成熟, 但它们奠定了今天粒子物理学的基础。 我在这里强调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这些想法究竟适用于什么, 部分的原因是为了鼓励今天的超弦理论学家, 我想他们也有一些需要假以时日才会成熟的出色想法。

        我要提到的第一个出色的想法是夸克模型, 由 Gell-Mann 与 Zweig 于 1964 年所独立提出。 对这种将强子视为由夸克与反夸克组成的想法的朴素运用使得人们可以从日益扩展的强子谱中看出些眉目来。 同时这种朴素夸克模型看来得到了 1968 年由 Friedman, Kendall 及 Taylor 在 SLAC 所领导的实验的支持, 这一实验类似于 1911 年 Geiger 与 Marsden 在卢瑟福实验室所做的实验。 在那一实验中 Geiger 与 Marsden 发现 α 粒子有时会被金核以大角度散射, 卢瑟福由此推知原子的质量集中分布在后来被称为原子核的类似于点状粒子的东西上。 同样的, 在 SLAC 实验中人们发现电子有时会被原子核以大角度散射, 这一点被 Feynman 与 Bjorken 解释为中子与质子是由点粒子组成的。 这些被称为 “部分子” (parton) 的东西与 Gell-Mann 与 Zweig 的夸克有着很自然的联系。 但是显然所有这些都面临一个谜团, 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任何夸克? 为什么, 比方说, 在油滴实验中从未发现过 1/3 电荷? 我记得 Dalitz 与 Lipkin 曾在各种会议上介绍过朴素夸克模型在强子物理中的种种成功预言, 但我依然固执地不为所动, 因为人人都知道我们找过夸克却从未找到过。

        出现于五六十年代的第二个出色的想法是 (定域) 规范对称性。 (当然电动力学比这古老得多, 并且可以被视为是基于 U(1) 规范对称性, 但这并不是三十年代人们发展量子电动力学时所采用的观点。) Yang 和 Mills 于 1954 年构筑了一个规范理论, 它所基于的不是电动力学中的简单 U(1) 规范群, 而是同位旋守恒中的 SU(2) 群。 他们希望这会成为强相互作用的理论。 这是一个优美的理论, 因为对称性确定了相互作用的形式。 特别是, 由于规范群是非阿贝尔的 (“荷” 彼此不对易), 在规范玻色子之间存在自相互作用, 就象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子自相互作用那样。 这正是让粒子理论学家们从心底里感到高兴的东西。

        其他一些物理学家研究了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量子化, 但他们通常并没有将之运用于任何已知相互作用中去的想法。 他们中的一些人把对 Yang-Mills 理论量子化的研究视为是对他们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 - 广义相对论量子化 - 的热身练习。 直到几年之后物理学家们才开始将 Yang-Mills 的想法用到弱相互作用中去。 之所以如此, 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在 1954 年, 正如你们也许还记得, β 衰变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标量、 张量或许还有赝标量四费米子相互作用的混合。 这是一系列错误实验的结果, 这些实验中的每一个一经发现是错误的就立刻又被另一个错误实验所取代。 直到 1957-58 年人们才普遍意识到弱相互作用事实上是矢量与轴矢量相互作用的混合, 是那种可以由中间矢量玻色子传递的相互作用。

        在这之后许多人提出了有关中间矢量玻色子的理论, 但是除了 1958 年 Bludman 及 1964 年 Salam 与 Ward 的论文外, 这些理论普遍没有提到定域非阿贝尔对称性。 (比方说, 除去刚才所提到的例外, 那些论文都没有包含具有定域非阿贝尔对称性的理论所特有的矢量玻色子间的相互作用四次方项。) 我将在后面更多地提及这些论文中的一部分。

        从一开始起, 将 Yang-Mills 方法无论应用到弱还是强相互作用中所遇到的主要障碍就是质量问题。 规范对称性禁止规范玻色子带有任何质量, 而任何无质量的规范玻色子显然早该被发现了。 在所有文献 12 所列的论文 [译者注: 这些论文是 J. Schwinger, Ann. Phys. 2, 407 (1957); T. D. Lee and C. N. Yang,Phys. Rev. 108, 1611 (1957); 119, 1410 (1960); S. Bludman, NuovoCimento 9, 433 (1958); J. Leite-Lopes, Nucl. Phys. 8. 234 (1958); S.L. Glashow, Nucl. Phys. 22, 519 (1961); A. Salam and J. C. Ward,Phys. Lett. 13, 168 (1964).] 中, 质量项都是人为加入的。 但这样做破坏了规范理论的逻辑基础, 因为一旦加入质量, 促成这些理论的定域对称性原理就被破坏了。 此外人为地加入质量项显然也有损理论的预言能力。 最后, 通过几位作者在六十年代的工作, 人们意识到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加上一个人为的质量项是不可重整的, 从而并不比当初的四费米子弱相互作用更高明。

        我想提的第三个出色的想法是自发对称性破缺: 即拉氏量可能具有一些真空所不具有的对称性。 物理学家们通过两种途径得到了这一想法。

        第一种途径来源于一种根本性的错误理解。 我们还记得当时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各种已知的近似对称性。 许多人, 包括我自己, 一开始都有一种错觉, 以为如果描述自然的场方程中的一个严格对称性自发破缺, 那它将在实验上表现为近似对称性。 这是非常错误的, 但那正是我们当时所认为的。 (Heisenberg 直到 1975 年还相信这一点。) 一开始这似乎为我们理解近似对称性 - 比如同位旋, 八正道等 - 提供了很大的希望。 因此 1961 年由 Goldstone 提出, 并在次年被 Goldstone, Salam 及我本人证明的每一个自发对称性破缺都必定伴随着一个无质量无自旋粒子被认为是一个可怕的挫折。 因为我们知道并不存在这种无质量的 Goldstone 粒子 - 否则的话它们在很多年前就该被发现了 - 这看上去切断了由自发对称性破缺带给我们的希望。 受这一失望的刺激, 1964 年 Higgs 试图找到一种突破 Goldstone 定理的方法。 他发现如果原先的对称性不是象同位旋那样的整体对称性, 而是象当初的 Yang-Mills 理论中的定域同位旋对称性那样的规范对称性, 则 Goldstone 定理将不成立。 在那种情况下 Goldstone 粒子仍然存在, 但它将变成规范粒子的螺旋性为零的分量, 从而使后者获得质量。 几乎与此同时, Englert 和 Brout 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不过他们的动机有所不同: 他们试图回到用 Yang-Mills 理论构筑一个由有质量矢量玻色  子传递的强相互作用理论的想法上来。 这一现象在更早的时候还被 Anderson 在非相对论情形下注意到过。

        得到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第二种途径是研究半轻子弱相互作用中的流 - 矢量及轴矢量流。 1958 年 Goldberger 和 Treiman 推导出了 π 介子衰变常数、 β 衰变轴矢量耦合常数及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间的一个关系式 [译者注: Goldberger-Treiman 关系式是 GπN=2mNgA/Fπ, 其中 Fπ 为 π 介子衰变常数, gA 是 β 衰变轴矢量耦合常数, GπN 是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 它与实验的误差只有 6% 左右]。 这一公式的精度远高于从推导中所用的极其失真的近似中所能期待的。 为了解释 Goldberger-Treiman 公式的成功,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些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了轴矢量流部分守恒的想法, 即轴矢量流的散度虽然不等于零, 但正比于 π 介子场。 严格地讲这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任何具有正确量子数的场算符, 比如轴矢量流的散度本身, 都可以被称为 π 介子场。 大自然并未给出任何特定的场算符作为这个或那个粒子的场。 1960 年 Nambu 对这一想法作了极大的澄清。 他指出在一个轴矢量严格而非部分守恒的理想世界里, 非零的核子质量及轴矢量耦合常数的存在将要求 π 介子的质量为零。 在足够小的动量传递中, 这种无质量 π 介子将主导轴矢量流单核子矩阵元的赝标量部分, 这可以导出此前导致部分流守恒的那个 Goldberger-Treiman 公式。 Nambu 和 Jona-Lasinio 提出了一个动力学模型, 在其中轴矢量流严格守恒, 他们证明了在束缚态能谱中的确包含了无质量的 π 介子。

        在这一工作中基本没有提到自发对称性破缺。 特别是, 由于 Nambu 及其合作者有关软 π 介子 (soft pion) 相互作用的工作只涉及单个软 π 介子, 因此没有必要指定一个特殊的破缺对称群。 他们的工作大都是以简单 U(1) 作为对称群的。 Nambu 等人和 Gell-Mann 等人一样, 强调的是 β 衰变中流的性质而不是对称性破缺。 Nambu, 特别在他与 Jona-Lasinio 的论文中, 将他所做的工作描述成与 Bardeen, Cooper 及 Schrieffer 有关超导的成功理论相类似。 超导体正是电磁规范对称性自发破缺的产物, 不过谁也别指望在 BCS 的经典论文中找到提及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文句。 Anderson 曾经意识到自发对称性破缺在超导理论中的重要性, 但他几乎是唯一意识到这一点的凝聚态物理学家。

        半轻子弱相互作用中的流继续吸引着 Gell-Mann 及其合作者的注意, 他们提出了与 Heisenberg 1925 年有关量子力学的著名论文中计算原子电偶极跃迁矩阵元相同的方法, 即先推导出流的对易关系式, 然后插入对合适的中间态的求和。 这被称为流代数方法。 除了其它一些成果外, 这一方法被 Adler 与 Weisberger 用来推导他们有关 β 衰变轴矢量耦合常数的著名公式 [译者注: 即 Adler-Weisberger 求和定则]。

        到了 1965 年左右, 我们开始对所有这些发展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联有了一些更现代的理解。 人们意识到强相互作用必定有一个破缺的 SU(2)×SU(2) 对称性, 包含了普通的同位旋变换及对核子左右旋部分具有相反作用的手征同位旋变换。 与我及其他人曾经以为的不同的是, 这种破缺的对称性在实验上并不表现为普通的近似对称性。 如果一个严格的对称性自发破缺, 其效应将出现在对无质量 Goldstone 玻色子 - 对于 SU(2)×SU(2) 来说即 π 介子 - 的低能相互作用的预言上。 Goldberger-Treiman 公式就是有关 “软 π 介子” 的公式中的一个, 它应该被理解为是关于零动量下 π 介子-核子耦合的公式。 当然 SU(2)×SU(2) 只是强相互作用下的近似对称性, 因此 π 介子不是无质量粒子, 而是我后来称之为 “赝 Goldstone 玻色子” 的质量特别小的粒子。
用这种观点人们可以计算一些与电弱相互作用、 半轻子矢量及轴矢量流无关, 而只与强相互作用有关的东西。 自 1965 年起, Tomozawa 和我独立计算了 π 介子-核子散射长度, 我并计算了 π-π 散射长度。 由于这些过程含有不止一个软 π 介子, 因此 SU(2)×SU(2) 对称性对于计算结果至关重要。 这些工作有着双重的影响。 影响之一是它倾向于结束强相互作用 S 矩阵理论的生命, 因为 S 矩阵哲学虽没什么错误, 但其实际应用有赖于低能 π-π 相互作用很强这一前提, 而这些新的计算表明那种相互作用在低能下实际上是很弱的。 这些工作在一段时间里还倾向于削弱人们对 Higgs, Brout 及 Englert 所做的东西的兴趣, 我们不再希望除掉那些可恶的 Goldstone 玻色子了 (Higgs 曾希望除掉它们), 因为现在 π 介子被证认为了 Goldstone 玻色子, 或很接近于 Goldstone 玻色子。

        这把我带到了由我和 Salam 独立发展起来的电弱理论。 遗憾的是 Salam 不能在这里向我们介绍将他引向这一理论的思路, 因此我只能叙述我自己的工作。 我在 1967 年的出发点是一个旧目标, 即回到 Yang-Mills, 发展一个有关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 只不过我所选的规范群是那些有关软 π 介子的成功预言背后的 SU(2)×SU(2) 对称群。 我沿用了一个旧的想法, 假定这一理论中的矢量规范玻色子是 ρ 介子, 而轴矢量规范玻色子是我在同年稍早时提出的为推导谱函数求和定则而需插入的 π-ρ 道 (π-ρ channel) 中的加强态 a1 介子。 在 SU(2)×SU(2) 是严格但自发破缺的假定下, 我得到了早些时候 Higgs, Brout 及 Englert 得到的结果, 即 Goldstone 玻色子消失, 而 a1 介子变成有质量的粒子。 但是由于同位旋子群没有破缺, ρ 介子仍是无质量的 (与 Kibble 的普遍结果一致)。 我当然可以人为地为 a1 和 ρ 引进一个共同质量。 这初看起来可以给出令人振奋的结果: π 介子重新以 Goldstone 玻色子的形式出现, 对称性自发破缺使得 a1 的质量比 ρ 大一个因子 √2, 而这正是从谱函数求和定则中得到的因子。 有一段时间我因此而感到鼓舞, 不过那样的理论实在太难看了。 还是那个老问题: 人为地引进 ρ 介子或其它任何规范粒子的质量破坏了理论的逻辑基础并有损其预言能力, 同时它还使得理论不可重整。 因此我深感失望。

        然后我忽然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完全正确的理论, 只不过被我用到了错误的相互作用上。 这些想法的真正用武之地不是强相互作用, 而是弱及电磁相互作用。 那里会有一个自发破缺的规范对称性 (很可能不是 SU(2)×SU(2)), 导致一个有质量的规范玻色子, 但那个粒子和 a1 介子无关, 而是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矢量玻色子。 规范对称性的某些生成元也许不会自发破缺, 它所对应的无质量粒子不是 ρ 介子, 而是光子。 规范对称性将是严格的, 无需人为地引进质量。

        我需要一个具体的模型来实现这些普遍想法。 当时我对夸克的存在毫无信心, 因此我决定研究轻子。 有点任意地, 我决定只考虑作用在一代轻子 - 即左旋电子、 电子中微子及右旋电子 (不包括反粒子) - 上的对称性。 对于这些粒子, 可能具有的最大规范群是 SU(2)×U(1)×U(1)。 其中的一个 U(1) 可以作为对应于轻子数守恒的规范群。 由于我知道轻子数在很高的精度上守恒, 因此这个 U(1) 应该不是自发破缺的。 我还知道并不存在与轻子数有关的无质量规范玻色子, 因为按照 Lee 和 Yang 曾经作过的论证, 这样的粒子会产生足以和引力相匹敌的相互作用。 因此我决定剔除这部分规范群, 只保留 SU(2)×U(1) 规范对称性。 由此所得的规范粒子便是通常被称为 W 粒子的有质量带电粒子 (及其反粒子), 一个被我称为 Z 粒子的有质量中性矢量粒子, 以及光子。 这些规范玻色子彼此间以及它们与轻子间的相互作用由规范对称性所确定。 后来当我回溯五十年代后期及六十年代早期有关中间矢量玻色子理论的文献时, 发现整体 SU(2)×U(1) 群结构早在 1961 年就被 Glashow 提出过了。 我只有到更晚些时侯才知道 Salam 和 Ward 1964 年的独立工作。 我想我们四人之所以各自独立地得到了相同的 SU(2)×U(1) 群结构, 完全是因为对于这种只包含一代轻子的费米子成员, 你很难得到其他群。 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理论建立在了严格对称性的基础上, 虽然这种对称性是自发破缺的。

        这种对称性的自发破缺不仅给出了中间矢量玻色子的质量, 也给出了电子 (以及另一组轻子二重态中的 μ 子) 的质量。 唯一能够通过真空期待值产生电子和 μ 子质量的标量粒子必须构成 SU(2)×U(1) 双重态, 分别带电荷 +e 和 0。 为简单起见, 我假定这就是理论中仅有的标量粒子, 这使得理论具有很强的预言能力。 它使得我们能够用一个单一未知角度 θ 来计算 W 和 Z 粒子的质量及他们的耦合常数。 无论 θ 的数值多大, W 和 Z 粒子的质量都很大, 大到足以逃脱检测。 这类结果也适用于多组标量双重态。 (顺便提一下, 这些预言也可以通过 "technicolor" 理论得到, 在那种理论中电弱规范对称性通过强作用 [译者注: technicolor 中的 “强作用” 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 “强相互作用”, 虽然在很多模型中它具有类似于后者的渐进自由] 而自发破缺, 如 Susskind 和我本人在 12 年后所实现的。 这直到今天仍是一种可能性, 但这类 technicolor 理论有其自身的问题, 我更相信当初的标量双重态。)

        除了通过一个单一角度预言 W 和 Z 粒子的质量及相互作用外, 电弱理论还有一个不仅当时未能证实, 直到现在还悬而未决的惊人预言。 一个复标量场双重态可以写成四个实场。 SU(2)×U(1) 规范对称性中的三个自发破缺的对称性消去了与这些标量场相关的三个 Goldstone 粒子。 唯一剩下的有质量中性标量粒子 - 作为一个实标量粒子 - 可以在实验上被观测到。 这个于 1967 年首次出现在物理文献中的粒子直到今天仍未在实验上被观测到。 它的耦合常数早在当年的论文中就被预言了, 但它的质量始终是未知的。 为了将这一粒子与 Goldstone 粒子区分开, 它被称为 Higgs 玻色子。 现在它是一个重要的实验目标。 如果有多组双重态 (如超对称理论中那样), 则将会有不只一个这类粒子, 其中的某一些有可能是带电荷的。

        Salam 和我都猜测电弱理论是可重整的, 因为我们是从一个明显可重整的理论出发的。 但是带有对称性自发破缺的理论具有新的微扰展开式, 因此问题是可重整性是否在新的微扰展开式中得到了保留。 我们都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但都无法证明它。 我无法替 Salam 回答, 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为什么我无法证明它。 那是因为当时我不喜欢唯一能够证明它的方法: 路径积分方法。 量子化有两种方法: 可以回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旧算符方法, 以及 Feynman 的路径积分方法。 当我在研究生院及后来的阅读中学到路径积分方法时, 它在我看来并不比算符方法更有力, 却有不少故弄玄虚之处。 我试图在算符方法中能够使用的最方便的规范 - 幺正规范 (unitary gauge) - 下来证明电弱理论的可重整性, 却无法做到。 我建议我的一个学生去做, 他也无法做到。 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在那一规范下做到。 我没有意识到的是路径积分方法能够让我们使用一些无法作为量子场算符的约束条件而引进的规范, 因此它提供给我们用以构筑规范不变理论的可能规范要多得多。

        虽然我没能意识到路径积分的潜力, 但 Veltman 和他的学生 't Hooft 意识到了。 1971 年 't Hooft 用路径积分定义了一个规范, 在其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只带最简相互作用的对称性自发破缺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具有一个对重整化至关重要的性质, 即在所有阶的微扰理论中都只出现有限多个无穷大。 这还不能算是证明了理论的可重整性, 因为拉氏量受到严格但自发破缺的对称性的约束。 在这种 't Hooft 规范中理论很明显只有有限多个无穷大, 但我们怎么才能确信它们正好与受规范不变性所限的原有理论中的参数严格匹配, 从而可以被参数的重新定义所吸收呢? 这最初是在 1972 年由 Lee 和 Zinn-Justin [译者注: 此处的 Lee 是 B. W. Lee] 及 't Hooft 和 Veltman 所证明, 后来被 Becchi, Rouet, Stora 及 Tyutin 纳入了一个优美的框架中。 不过我要说在 't Hooft 1971 年的论文 (对我来说再加上稍后 B. W. Lee 的相关论文) 之后多数理论物理学家对理论的可重整性已深信不疑, 起码那些热衷于这类理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如此。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 把这么多注意力集中到可重整性上似乎是很奇怪的。 就象广义相对论那样, 旧的四费米子弱相互作用理论可以被视为有效量子场论, 在足够低的能量下完全适用, 加上几个额外自由参数后甚至可以计算量子修正。 这类理论中的展开参数是能量除以某个特征质量。 只要局限在能量的某个阶数上, 你只需有限多个耦合类型来吸收所有的无穷大。 但是这类理论在能量高于特征质量时不可避免地会丧失所有的预言能力。 对于弱相互作用的四费米子理论来说, 特征质量显然不高于 300 GeV。 我们现在知道, 它实际上是在 W 质量的量级上。 电弱理论可重整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无穷大可以被重整化所消除, 而在于理论具有在远高于 300 GeV, 甚至可能高到 Planck 标度的能量下描述弱及电磁相互作用的潜力。 寻找可重整的弱相互作用理论是正确的策略, 但 - 如后来所知 - 不是出于我们原先以为的理由。

        电弱理论的这些引人入胜之处并不表明理论是正确的 - 后者需要由实验来判断。 在论证了电弱理论可重整后人们开始认真看待它的实验预言。 理论预言了中性流的存在, 但这已是老生常谈。 有关弱中性流的建议可回溯到 Gamov 和 Teller, Kemmer, 及 Wentzel 1937 年的论文。 中性流后来出现在 1958 年 Bludman 的论文及文献 12 [译者注: 详见上篇译者注] 所列的全部后续论文中, 其中当然包括 Glashow, Salam 及 Wald 的论文。 但是现在我们对中性流的强度已略有所知。 1972 年我研究了半轻子中性流的观测难度, 结果发现尽管在电弱理论中它们比普通的带电流弱一些, 但没有弱到无法观测的程度。 特别是, 我指出中微子-质子弹性散射与对应的非弹性带电流反应之比与未知角度 θ 有关, 数值大约在 0.15 到 0.25 之间。 1970 年的一个实验曾对这个比值给出过 0.12±0.06 的结果。 但是当时的实验者不相信他们真的观测到了中性流, 因此没有声称在带电流的大约 12% 的强度上观测到了中性流, 而只把结果引述为一个强度上界。 这一比值的最小理论值 0.15 对应于 sin2θ=0.25, 与我们今天所知的正确值相去不远。 我怀疑 1970 年的那次实验其实已经观测到了中性流, 但你只有声称你做出了发现才能够得到发现的荣誉。

        中性流是 1973 年在 CERN 被发现的。 我想今天晚些时侯会有人提到这个, 因此就不细说了。 一开始中性流反应的数据看上去和电弱理论完全一致, 但随后的一系列实验给出了相反的结果。 最严重的挑战来自于 1976 年的两个原子物理实验, 那两个实验似乎表明铋原子中由电弱理论的中性流电子-核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宇称破缺效应没有出现在预期的强度上。 对于大多数理论物理学家来说, 这些实验并不足以挑战弱相互作用产生于规范对称性自发破缺这一基本思想, 但对于用 SU(2)×U(1) 实现这一思想的具体方式形成了严重威胁。 在那段时间里人们尝试了许多其它模型, 但无一例外地极为难看。 最终, 中性流中的宇称破缺在预期的强度上于 1978 年在 SLAC 的电子-核子散射中被观测到了, 至此物理学家们基本认定电弱理论是正确的。
标准模型的另一半是量子色动力学。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 电弱理论的成功重新引起了人们对 Yang-Mills 理论的兴趣。 1973 年 Gross, Wilczek 和 Politzer 独立地发现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具有令人瞩目的渐进自由性质。 他们用 Gell-Mann 和 Low 所提出, 并于 1970 年经 Callan, Symanzik, Coleman 和 Jackiw 重新发展的重整化群方法定义了一个作为能量的函数的有效规范耦合常数, 并证明了在没有太多费米子的 Yang-Mills 理论中耦合常数在能量趋于无穷时趋于零。 ('t Hooft 曾于 1972 年发现并在一个会议上提出过同样的结果, 但他因忙于其它研究而延误了对这一结果及其推论的发表, 从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从对重子分类及中性介子衰变成两个光子的研究中人们已经知道每种 flavor 的夸克, 如 u, d, s 等, 都必须有三种颜色。 因此强相互作用的规范对称性被很自然地选为作用在夸克的三值色量子数上的 SU(3) 规范群。 随后 Gross 和 Wilczek 及 Georgi 和 Politzer 运用 Wilson 算符乘积展开论述了这一理论中耦合常数随能量的增加而减少可以解释为什么在 1968 年的 Friedman-Kendall-Taylor 实验中 “部分子” 看上去处于弱耦合之中。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那就是怎么处理无质量的 SU(3) 规范玻色子, 即胶子? Politzer, Gross 和 Wilczek 的原始论文提议用类似电弱理论中的规范对称性自发破缺来解释为什么观察不到无质量的胶子, 即假定胶子的质量大到无法被观察到。 紧接着, 几位作者彼此独立地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方案, 那就是规范对称性根本就没有破缺, 胶子的确是无质量的, 而我们无法看到它们的原因和我们无法看到夸克一样, 是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特殊红外行为 - 色禁锢 - 所致。 带色荷的粒子如夸克和胶子永远无法孤立存在。 这一点从未被证明过。 现在 Cray 基金会 (Cray Foundation) 为能够严格证明这一点的人提供了一百万美元的奖金, 不过由于这一点肯定是正确的, 因此我和其他一些人一样很乐意把证明留给数学家去做。

        从这一时期电弱及强相互作用理论的发展中产生出的精彩结果之一是对发现已久的那些旧的近似对称性的理解。 现在我们知道那些对称性之所以近似是因为它们只是偶然出现的, 根本不是基础对称性。 可重整的量子色动力学必须遵守奇异数守恒和电荷共轭不变性, 以及 - 除了我没有时间介绍的一个非微扰效应外 [译者注: 指由瞬子 (instanton) 导致的 θ-真空 (θ-vacua) 效应] - 宇称和时间反演不变性。 假如强相互作用中有标量场参与, 就象旧的汤川理论那样, 则这些都将不成立。 这些结果不仅在美学上令人愉快, 而且极其重要, 因为假如可重整的相互作用会破坏, 比如, 奇异数守恒, 或宇称守恒, 那么即使你不把这些相互作用引入理论, 它们也会被高阶弱相互作用在精细结构常数的一阶效应中产生出来。 那样强相互作用中的宇称或奇异数守恒就会在百分之一的量级上被破缺, 这显然与观测不符。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定 u, d, s 夸克的质量很小, 则无需对它们的质量之比做任何假设就可以得到理论具有近似 SU(3)×SU(3) 对称性的结论。 这不仅包含了八正道, 而且也包含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用以推导各种低能介子定理的自发破缺的 SU(2)×SU(2) 对称性。 更进一步, 由很小的 u, d, s 夸克质量造成的这一内在 SU(3)×SU(3) 对称性的破缺可以导致 Gell-Mann——Okubo 质量公式, 并证实 1965 年推导 π-π 散射长度时所做的对称性破缺假设。 最后, 这类理论中的弱相互作用半轻子流会自动成为与这一 SU(3)×SU(3) 对称性相对应的对称流。 对理论物理学家来说这真是一个快乐的时刻。 忽然之间, 在跟近似对称性厮混了这么多年后一切都纳入了正轨。 那些对称性完全不是自然界的基础对称性, 而只是由量子色动力学的可重整性及电弱相互作用的规范起源所决定的偶然效应。

        在结束之前, 我还必须提一下另外两个话题: 弱相互作用中的奇异数不守恒问题, 以及第三代夸克和轻子及 W 和 Z 粒子的发现。

        人们早就发现交换电荷的半轻子相互作用会破坏奇异数守恒, 因此任何带电 W 玻色子必须具有改变一个单位奇异数的耦合。 由此可知交换 W 粒子对有可能产生诸如 K-K 转换那样的奇异数改变两个单位的过程。 利用一个在 W 质量附近的紫外截断, 这类过程的振幅只受 W 质量倒数的平方所抑制, 就象一个一阶弱相互作用, 这与已知的 K1-K2 质量差的大小相矛盾。 解决这一困难的一个方法是 1970 年由 Glashow, Iliopoulos 和 Maiani 所发现的。 他们发现假如有两组夸克双重态以同样的方式参与弱相互作用, 则上述破坏奇异数守恒的一阶弱相互作用将会消失。 这要求存在第四种夸克, 它被称为 c 夸克 (charm quark)。 他们还证明有了这第四种夸克, SU(2) 理论中的中性流将不会破坏奇异数守恒。 1972 年 我证明了这种 GIM 机制对 SU(2)×U(1) 电弱理论中的 Z 交换也适用。 引进第四种夸克还有一个令人愉快的结果, 那便是由 Bouchiat, Iliopoulos, Meyer 和我本人独立证明的, 能够破坏理论规范不变性的三角反常全部互消。  K1-K2 质量差作为 c 夸克质量的函数被 Gaillard 和 Lee [译者注: 此处的 Lee 也是 B. W. Lee] 所计算, 他们利用这一质量差的实验值估计出了 c 夸克的质量大约为 1.5 GeV。 更进一步, 利用量子色动力学的新结果, 即强耦合在这种量级的能量上并不真的很强, Applequist 和 Politzer 于 1974 年 (刚好早于 J/ψ 粒子的发现) 预言 c 和 c 的束缚态将是一个相当窄的峰。 这个很窄的束缚态 [译者注: 即 J/ψ 粒子] 于 1974 年被发现, 从而不仅为第四种夸克的存在, 而且为夸克整体的实在性提供了立即而生动的例证。

        为使标准模型完备所剩下的就是第三代粒子: τ 轻子 (及其对应的中微子) 以及 b 和 t 夸克了。 这一代的存在为 CP 破缺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 即出现在半轻子弱相互作用中的 Cabibbo-Kobayashi-Maskawa 矩阵中的复相位。 第三代夸克与前两代夸克在这一矩阵中只是微弱混合这一事实甚至可以很自然地说明这一机制中的 CP 破缺很弱。 不幸的是, 对 Cabibbo-Kobayashi-Maskawa 矩阵中的质量和相位的解释迄今仍困扰着我们。

        这些发展随着 W 和中间玻色子 Z 的发现于 1983 年达到了顶峰。 这些粒子的质量被证明是可以用极高的精度加以测量的, 从而使得电弱理论与实验的严格对比成为可能。 这些对比甚至开始为确定迄今尚未发现的标量粒子的性质提供线索。

        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一个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彼此关注, 在合作中做出伟大发现的年代。 自那以后在基本粒子物理中我们再也不曾有过同样伟大的日子, 但是我希望再过几年, 随着这个实验室 [译者注: 即欧洲核子中心] 新一代实验的开始, 我们能够看到那个伟大时代的回归。


================================================================

我朝只有技术么有科学,这是历史传统问题,怎么说都行。
现在的中国科学人要做的还有很多。当然,前提是要继续堆钱,囧。基础学科不出效益的都要吃财政饭了。

=================================================
美国普通人孤陋寡闻甚于中国普通人很多倍哦。
我们是指着大街上的平头百姓说,没错吧。

美国基础教育是很有特色,可以出天才,但是普通人还是绝大多数。
虽然我朝的填鸭式教育是不好,但是让大多数人得到相当一部分知识。
是天才,同样可以冒尖。
两大体系各有优劣。
这个严格的基础教育是东亚传统,日韩也是囧囧有神。
我朝基础教育那些缺点,说了多少次了。
美国基础教育制度,缺点是基础性比较差。
你说孤陋寡闻,是指尖端科学领域,这个是要看人了,喜欢的才会关注。不能说中国孩子就没有这样人,当然比例少。
那什么,青春,嗯,好想有那样的青春,可咱的鸭梨多大,消遣不起的啊。
很多年以后,或许有那么一天,可以借鉴美国的基础教育制度。
我们的下一代不知道可以不可以,我们先要准备好引导。
我是觉得美国式引导加上中国式教育很好啊。

说一点美国高等教育,不是黑美国,是实话。
美国可以搞精英教育(法律类和金融类居多,科技人才少数},加上五大洲的科学人才,支撑起美国的强大力量。
美国高等教育是笼罩在阶级固化的绝对力量下的精英教育,上层圈子可以搞精英教育,拿议员的推荐信进顶级名校。
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出头很难很难,比现今的中国要难很多倍。
想进上流社会,美国是千难万难,中国也会有那么一天,现在也有这个趋势了。
托中国相对公平的高考制度的福,现在我们还有晋级上层的阶梯。
现在中国沿着美国的路在走,和以前的美国一样混乱,一样朝气蓬勃。但是我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代,过去的三十年。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只是个笑话,没有哪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可以搞出这个。
美国的基础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兴趣,基本是专注于一个方向。
当然,我朝那个伪素质教育真的造出了个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感觉,完全是逼着孩子上。
爱?爱能吃吗?
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受工业化极速发展的影响,造就世界上最庞大的工程师大军(应该是高级民工。
当然这模式有个优点是工程师治国,也就是理工科治国。
工业化面前什么都是渣,等去工业化时代到来,再说爱吧。

可以杯葛我们的基础教育制度,但是不能否认它的巨大作用,这是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事实。
时代如此,我们只是小虾米。既然期望迈向星辰大海,受罪是逃不了的。

======================================

咱们这么编辑来编辑去的说。真的到此为止吧,不要再编辑了,囧啊。多想这个纠结,还是去看看片好了。
[ 此帖被talent1988在2012-07-06 10:14重新编辑 ]

级别: 天使
注册时间:
2005-07-23
在线时间:
1797小时
发帖:
43241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2-07-05
这种争论没有意义,美国大多数的人甚至只关心汉堡的价格,连一点点物理基础可能都没有,玻色子这种东西并不需要人人都要知道都要懂,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是给人一个方向而不是全部,如果有人喜欢这方面的知识,应该有一个提供其学习的机会,而对于这些没有兴趣的人,也不应该强求每个人都要懂,世界之大,知识之多,没有什么是必须全民普及的,今天有人说中学生不知道玻色子是错误的,明天就有人说中学生不懂社会学是有问题的,中学生凭什么需要什么都学,什么都了解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6-09-24
在线时间:
326小时
发帖:
3011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2-07-06
发表文章是不是要署名几百个作者呢

fr6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6-07-11
在线时间:
3小时
发帖:
432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2-07-06
那个质疑中国基础教育的 纱布 还是去混网易,凯迪或天涯杂谈好了,连天涯国关都混不下去。在中国大街上找个人问什么是 玻色子自然没几个人答得出,可要是在纽约 DOWNTOWN 找几个人问什么是原子分子。那些老黑老墨不把你看成是装B污蔑他们的智商当街捅了就算你运气。在那里谈基础教育
中国好歹有全世界最大的理工科毕业生,搞文的高中时也学过两年基础理科。上面那位大侠转发的神论文多少可以看的懂芝麻点东西。要送到纽约时代广场边的办公室里去问那些被传统精英教育出来的 律师,会计,金融家们。他们不会捅人,但会礼貌的对你说,对不起,我从小没这个兴趣。高中就没选过几门理科。你去问其他人吧

整个人都SKIP BEAT了

签名违规众的权利:
1.一个月内个人资料更改被锁定,再犯的三个月,三犯的直接禁言
2.随管理员心情更换签名,再犯的连头像也随管理员心情
3.免费参观小黑屋(刑满后按黑屋格式申请脱离签名违规次元组)
签名违规众的义务:
顶着签名努力发贴,让签名违规次元组的权利与义务传遍PPG
ps.签名大小超过800*600的(整个签名,包括图片和文字)就算违规,长宽任意一个超出都算。
03/02/2009 BY 影魂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2-10-21
在线时间:
11小时
发帖:
139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2-07-06
引用
引用第21楼fr6于2012-07-06 10:42发表的  :
那个质疑中国基础教育的 纱布 还是去混网易,凯迪或天涯杂谈好了,连天涯国关都混不下去。在中国大街上找个人问什么是 玻色子自然没几个人答得出,可要是在纽约 DOWNTOWN 找几个人问什么是原子分子。那些老黑老墨不把你看成是装B污蔑他们的智商当街捅了就算你运气。在那里谈基础教育
中国好歹有全世界最大的理工科毕业生,搞文的高中时也学过两年基础理科。上面那位大侠转发的神论文多少可以看的懂芝麻点东西。要送到纽约时代广场边的办公室里去问那些被传统精英教育出来的 律师,会计,金融家们。他们不会捅人,但会礼貌的对你说,对不起,我从小没这个兴趣。高中就没选过几门理科。你去问其他人吧   



原来在美国发问卷调查还会被捅啊~~好怕怕,只不过是发表一下质疑而已就混不下去的是什么国度啊?
然后不过问个问题就上升到捅人的高度,好吓人哦,这就是中国基础教育教出来的学生?
然后我问的问题:“请问您听过玻色子这个词吗?”——不需要了解,听过就可以——这样还是装B啊?好深奥。
好吧,我承认,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宇宙第一,我以后再也不诋毁它了,我不该上访的,请不要关我到精神病院,或者洗脸死。

我不混论坛的,我只看动漫,不知道论坛里在争论什么,陈述的都是自己日常收集的事实。所以说,纱布是啥?SB?真高兴,我身边没有这种素质的,难得遇到这种。
我们以前宿舍常讨论玻色子,不过也是因为动漫宅多,我记得曾经和一同寮争执如果没有M粒子是机动战士厉害还是战斗机厉害,现在想想还真是SB,年轻啊。

我也是这种基础教育里长大的,所以也不够诚信,说好不再跟帖的,还是出来说话(OTL跪拜)。

不要在什么东西前面都加神,即使是神论文我们也要辩证地找出它的谬误和价值所在,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也是有别于我们这个社会传统中对待事物态度的不一样的存在。
不要老是:我看过了,大牛,我懂一点,我比别人厉害多了,然后这东西跟我没关系了,我从小没这个兴趣。
如果是西方人,他也许会(当然不可能是所有人):好像挺有趣,所以我会思考。至于我的思考是否有结果,who care。
说不定那些律师、金融师们,会突然开始思考:玻色子和我现在处理的事务有必然联系吗?这个体系与我的日常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我能否用其中的一些原理解决我遇到的问题,然后也许一个新理论就会诞生。
牛顿如果真的是因为苹果发现的地球引力(这里不纠结其真假),他也不是学农业的。达尔文通过航海构建进化论,也没有成为海贼王,他只是观察,思考,以科学的思维,以科学的态度。

我只问两个问题:
一、扪心自问,你在中国的学校里快乐吗?
二、我们的学校教过你如何思考吗?

然后关于德智体美劳,我觉得一点不难,可参照香港教育。
1.德:就是做人,做合格的公民,有尊严,有担当,不畏强权等,比如不乱穿马路,不随地吐痰,不懂得说“我爸是XX"……
2.智:重在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我们不是懂得少,而是似懂非懂的太多了。个个诸葛亮,通通都“略懂”。
3.体:除了体育课,中学成立体育社团,不要老是高考指挥棒了,让青少年们4点以后锻炼去吧!培养我们的大空翼、香川真司吧!
4.美:旅行吧,阅读吧,插花吧,跳舞唱歌吧,成立K-ON,成立SOS团吧,别老是升学率了。
5.劳:劳动吧,种树吧,做义工吧,建立网站吧,别再往富士康里扎了!

不要老纠结钱,钱不是万能的,为什么我们老不信呢?居里夫人一家很穷,马克思也很穷,当然如果老举一些伟人就流于说教了,不是钱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不是西方东方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问题。
科学不是为政权服务的,不是为既得利益者服务的,不是说我要搞高精尖,你们政府支持我,给钱我,不给钱我就搞不出来,那不是科学,那是玷污科学。
国库有钱了,聚集一群牛人砖家,圈养一段时间就能搞出基础物理,轻小说也不会这么写。

如果有一天,我们饿着肚子,也懂仰望星空,这个民族就不败了。如德国,二战后国破家亡,不是忙着填饱肚子,不是填饱肚子然后开始享乐,而是出版,出版书籍。
他们很懂,人吃饱了,顶多可以活100年,一个读书的民族,可以强大好几百年,甚至一千年。
基础学科的建立,不是因为有钱才搞搞,而是因为其他的什么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我很浅薄,说不上来,但绝不是因为钱。也许是因为某一些人,他们从自己生活的时代,由他们身边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了动力,热情,进而产生了献身精神,坚持着做着一些工作。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带来了伟人的创造性,也塑造了伟人成长的环境——那些社会上的普通人们,也许是父亲,母亲,也许是牧师,也许是医生,也许是老师,也许是帮助过他们的普通的电工,科学就是美学,由周围的人们身上感受到道德,智慧,看到他们辛勤的劳动,一个国家的教育教会了伟人们、普通人们思考的意义,美德的意义,体育、劳动的意义,而不是读写背抄,这个世界才有爱。若没有爱,爱好,博爱,挚爱,纯爱,鬼畜爱,就不会有我的琉璃琉璃,也不会有工业化。

所谓相对公平的高考,我以前是相信的,但现在越来越不信。
至于美国的上流社会,你可以借鉴奥巴马是怎么当上总统的?我认为奥巴马的家庭至多算中产,当选时有300万美元的财产。如果连总统都能当上,那么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越来越多的黑人孩子成为美国社会举足轻重的人物,至少说明,哪怕从外表上,美国梦是可信的。最近有一位黑人的流浪儿,上了哈佛,你可以问问看现在清华北大里是些什么人。从莉斯·默里,到大卫·布恩,这也许只是励志故事,只是特例,至少美国媒体用这种特例告诉我们,是的,孩子,你可以的。

天朝应该本不需要特例来作秀不是吗?我们的教育是平等的,我们的孩子应该拾荒也能进清华北大不是吗?不会因为父母是民工户口不在当地就不能报名高考不是吗?不会因为没钱交择校费、没钱买学位房穷人的孩子就不能上好的中学不是吗?不应该一地震就校舍先塌方连命也留不下来参加高考不是吗?

至于11区的教育,我觉得它的高中教育是失败的,但至少人家的大学是自主招生。一段时间的宽松教育是一种反思,但失败了,方向是对的,11区人也不是傻子,他们总是能捉准世界的大潮流。


“你可以改变世界,孩子,只要你肯努力,再大的梦想也可以实现。”
我们来猜一猜,以上的台词是来自天朝的父母,还是美国的父母?

“我有一个梦……”当马丁路德金在中国作这番演讲时,能听懂的人,还没出生。

18楼,你恪守自己到此为止的约定,但还是关注此贴,我编辑的胡言乱语你都还回来看了,非常尊敬你,回见啦!你的观点我大部分也都同意,有一些以前想不通的,现在思索中~~
用反复编辑回帖来争论在论坛上应该不多见,我们也算是创造历史了
这里毕竟是动漫论坛,我说得还是太多了(抽我吧)。

我只是困惑,天朝的教育已经烂得无药可救,依然还是有人出来给它辩护。
令我不由得觉得,灾难深重啊~(长叹)

我一定会被知弦学姐讨厌吧,成了一个满嘴政治的成年人。


回去看我的《机动战舰NADISCO》,宇宙盛开的白色花朵,烽火戏诸侯,在NADISCO-C上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无敌电子妖精,洗涤身心。


===========================================================
世间人多如星数,邂逅亦多如星数,紧接着的……是别离
















============================================================
楼下的,我错了,我错了,不要赶我走啊(抱大腿,拖~)

不过我从不谈政治,只谈教育。
童话大王说过,政治不过是小孩子吵架,今天为了一个玩具和好,明天又会因为一个玩具打架,很无聊的。
我出身山村,家里有田,不羡鸳鸯不羡仙,不羡慕京户,PM2.5我翻译成Play Me 2.5升级版。
美帝的down town 我没有去过,所以没有发言权,至于我朝用于在天桥下面驱赶流浪汉的锥子,我用手摸过,用脚踩过,也用心想过,自己有一天落魄得要饭,是不是要躺在这上面。如果睡不习惯,我该在哪里过夜,将心比心吧,25楼。
我不讨厌任何国家,就事论事而已。如果问我喜欢地球上的什么地方生活,我会回答:月球——因为那里有银色月宫(我真心的)
公知应该是公的,我9年前曾经在popgo上宣称本人是忠贞的百合,所以我不是公知。


教育不一样,教育是全人类的事业,是永恒的事业,新大陆的时候是这样,秦朝的时候也是这样,未来人类迈向宇宙时也会是如此。
以上。


勿谈国事,勿谈国事,喝茶喝茶。























[ 此帖被xinbada在2012-08-14 22:42重新编辑 ]

想约可怜去划船,和她挽着手回家;
想和咲耶一起去逛街,吃饭,约会;
想陪千影去看星星,去神秘的古堡里点着蜡烛探险;
想听花穗对我说“加油啊!”每天去看她啦啦队的练习;
想带鞠绘去海边的图书馆看看书,太阳下山的时候在沙滩上散步;
想请卫教我游泳,我会陪她踢球;
想听铃凛说她的新发明,为了她我会努力学习,也会去打工赚钱;
想吃白雪做的菜,也想和她一起做饭;
想看春歌跳舞,喝她泡的茶,听她念的和歌;
想让亚里亚枕着我的膝枕午睡,听她奇怪的梦呓,数她长长的睫毛;
想跟四叶玩侦探游戏,偶尔也玩怪盗游戏哦;
想扛起雏子放在肩膀上,去摘水果,去麦田里玩,去见兔子先生。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2-10-10
在线时间:
368小时
发帖:
9822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2-07-06
楼主的政治偏向性十分大。。。

如果楼主去做中国政治坐标系测试的话,肯定负值十分高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7-11-05
在线时间:
824小时
发帖:
8223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2-07-06
这贴还真能吵

站着说话不腰疼,鄙视那些转啊转啊,撞啊撞啊的那些,你知道那些设备动不动就几百亿几百亿的吗?每年维护费得多少?除了米国之外,俺真的想不出哪个国家每年都有那么多钱砸进去

知道什么叫青春苦短么?俺们系最年轻的叫兽(应该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26岁当上叫兽的,还是个母的,忙活那么多年浪费那么多钱连个p都放不出来(应该是吧...不是俺的boss,具体的俺也不清楚),顶着那么个天才光环,尼玛你知道人家有多大的鸭梨?光是读研的人都受不了,每年都那么一大群一大群跳楼的,心理素质好一点的就退学不读,别说这种搞科研的了

为了出个成果,弄虚作假的手段层出不穷,分钱的一大堆,出事了就找几个倒霉蛋背黑锅,严重的就杀掉,死无对证,这种事情都见怪不怪了

俺是科技黑,俺认为人类这种欲望永远也无法满足的种族,科技越发达,越是会加速人类灭亡的速度,所以俺才会浪费了6年光阴之后立马拍拍屁股回老家当起一无是处的国家米虫,科研什么的,想都不要想,把硕士给读完,干了2年苦力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fr6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6-07-11
在线时间:
3小时
发帖:
432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2-07-07
引用
引用第22楼xinbada于2012-07-06 13:48发表的  :



原来在美国发问卷调查还会被捅啊~~好怕怕,只不过是发表一下质疑而已就混不下去的是什么国度啊?
然后不过问个问题就上升到捅人的高度,好吓人哦,这就是中国基础教育教出来的学生?
然后我问的问题:“请问您听过玻色子这个词吗?”——不需要了解,听过就可以——这样还是装B啊?好深奥。
好吧,我承认,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宇宙第一,我以后再也不诋毁它了,我不该上访的,请不要关我到精神病院,或者洗脸死。

我不混论坛的,我只看动漫,不知道论坛里在争论什么,陈述的都是自己日常收集的事实。所以说,纱布是啥?SB?真高兴,我身边没有这种素质的,难得遇到这种。
我们以前宿舍常讨论玻色子,不过也是因为动漫宅多,我记得曾经和一同寮争执如果没有M粒子是机动战士厉害还是战斗机厉害,现在想想还真是SB,年轻啊。

我也是这种基础教育里长大的,所以也不够诚信,说好不再跟帖的,还是出来说话(OTL跪拜)。

不要在什么东西前面都加神,即使是神论文我们也要辩证地找出它的谬误和价值所在,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也是有别于我们这个社会传统中对待事物态度的不一样的存在。
不要老是:我看过了,大牛,我懂一点,我比别人厉害多了,然后这东西跟我没关系了,我从小没这个兴趣。
如果是西方人,他也许会(当然不可能是所有人):好像挺有趣,所以我会思考。至于我的思考是否有结果,who care。
说不定那些律师、金融师们,会突然开始思考:玻色子和我现在处理的事务有必然联系吗?这个体系与我的日常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我能否用其中的一些原理解决我遇到的问题,然后也许一个新理论就会诞生。
牛顿如果真的是因为苹果发现的地球引力(这里不纠结其真假),他也不是学农业的。达尔文通过航海构建进化论,也没有成为海贼王,他只是观察,思考,以科学的思维,以科学的态度。

我只问两个问题:
一、扪心自问,你在中国的学校里快乐吗?
二、我们的学校教过你如何思考吗?

然后关于德智体美劳,我觉得一点不难,可参照香港教育。
1.德:就是做人,做合格的公民,有尊严,有担当,不畏强权等,比如不乱穿马路,不随地吐痰,不懂得说“我爸是XX"……
2.智:重在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我们不是懂得少,而是似懂非懂的太多了。个个诸葛亮,通通都“略懂”。
3.体:除了体育课,中学成立体育社团,不要老是高考指挥棒了,让青少年们4点以后锻炼去吧!
4.美:旅行吧,读书吧,插花吧,跳舞唱歌吧,成立K-ON,成立SOS团吧,别老是升学率了。
5.劳:劳动吧,种树吧,做义工吧,建立网站吧,别再往富士康里扎了!

不要老纠结钱,钱不是万能的,为什么我们老不信呢?居里夫人一家很穷,马克思也很穷,当然如果老举一些伟人就流于说教了,不是钱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不是西方东方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问题。
科学不是为政权服务的,不是为既得利益者服务的,不是说我要搞高精尖,你们政府支持我,给钱我,不给钱我就搞不出来,那不是科学,那是玷污科学。
国库有钱了,聚集一群牛人砖家,圈养一段时间就能搞出基础物理,轻小说也不会这么写。

如果有一天,我们饿着肚子,也懂仰望星空,这个民族就不败了。如德国,二战后国破家亡,不是忙着填饱肚子,不是填饱肚子然后开始享乐,而是出版,出版书籍。
他们很懂,人吃饱了,顶多可以活100年,一个读书的民族,可以强大好几百年,甚至一千年。
基础学科的建立,不是因为有钱才搞搞,而是因为其他的什么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我很浅薄,说不上来,但绝不是因为钱。也许是因为某一些人,他们从自己生活的时代,由他们身边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了动力,热情,进而产生了献身精神,坚持着做着一些工作。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带来了伟人的创造性,也塑造了伟人成长的环境——那些社会上的普通人们,也许是父亲,母亲,也许是牧师,也许是医生,也许是老师,也许是帮助过他们的普通的电工,科学就是美学,由周围的人们身上感受到道德,智慧,看到他们辛勤的劳动,一个国家的教育教会了伟人们、普通人们思考的意义,美德的意义,体育、劳动的意义,而不是读写背抄,这个世界才有爱。若没有爱,爱好,博爱,挚爱,纯爱,鬼畜爱,就不会有我的琉璃琉璃,也不会有工业化。

所谓相对公平的高考,我以前是相信的,但现在越来越不信。
至于美国的上流社会,你可以借鉴奥巴马是怎么当上总统的?我认为奥巴马的家庭至多算中产,当选时有300万美元的财产。如果连总统都能当上,那么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越来越多的黑人孩子成为美国社会举足轻重的人物,至少说明,哪怕从外表上,美国梦是可信的。最近有一位黑人的流浪儿,上了哈佛,你可以问问看现在清华北大里是些什么人。从莉斯·默里,到大卫·布恩,这也许只是励志故事,只是特例,至少美国媒体用这种特例告诉我们,是的,孩子,你可以的。

天朝应该本不需要特例来作秀不是吗?我们的教育是平等的,我们的孩子应该拾荒也能进清华北大不是吗?不会因为父母是民工户口不在当地就不能报名高考不是吗?不会因为没钱交择校费、没钱买学位房穷人的孩子就不能上好的中学不是吗?不应该一地震就校舍先塌方连命也留不下来参加高考不是吗?

至于日本的教育,我觉得它的高中教育是失败的,但至少人家的大学是自主招生。一段时间的宽松教育是一种反思,但失败了,方向是对的,日本人也不是傻子,他们总是能捉准世界的大潮流。


“你可以改变世界,孩子,只要你肯努力,再大的梦想也可以实现。”
我们来猜一猜,以上的台词是来自天朝的父母,还是美国的父母?

“我有一个梦……”当马丁路德金在中国作这番演讲时,能听懂的人,还没出生。

18楼,你恪守自己到此为止的约定,但还是关注此贴,我编辑的胡言乱语你都还回来看了,非常尊敬你,回见啦!你的观点我大部分也都同意,有一些以前想不通的,现在思索中~~
用反复编辑回帖来争论在论坛上应该不多见,我们也算是创造历史了
这里毕竟是动漫论坛,我说得还是太多了(抽我吧)。

我只是困惑,天朝的教育已经烂得无药可救,依然还是有人出来给它辩护。
令我不由得觉得,灾难深重啊~(长叹)

我一定会被知弦学姐讨厌吧,成了一个满嘴政治的成年人。


回去看我的《机动战舰NADISCO》,看一骂倾国的琉璃琉璃,看烽火戏诸侯,在NADISCO-C上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无敌电子妖精,洗涤身心。


===========================================================
世间人多如星数,邂逅亦多如星数,紧接着的……是别离


我败了,我拜了 居然见证了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公知"在破狗这里诞生 下一个HH,哦不!下一个李大眼.....去死吧,他俩怎能和此君相比,那缠绵的文风,浓浓的爱意。神啊,您创造了一个怎样“基情”的“精英”。破狗又何曾荣耀诞生了未来的指明星啊。
很好,很强大,但还是请奋战在米利坚帝国前沿的宅友们为其科普下各大城市的 下城区 里面是什么样的和谐景象。因为保不准哪天我们这位就要怀揣着无比的崇敬之心去膜拜直面“曾经有个梦”的那个种族了,这万一如滔滔江水般的敬意泛滥出堤真要问出上面那个问题了.......也请帝都里飘着的宅友们为我们社会未来的旌旗人科普下各大高校里面的 “经济特别生徒”们的家境。再帮着问问其他的高富帅或白富美童鞋们是不是都是走后门,谈价钱进去的。好不容易我们这长了朵纯洁绚丽的奇葩,大家都要爱护有加不是么!

最后还要有句刚句,破狗破庙小容不下这伟大高尚的“公知”。出门右转就是天涯。不甚感激。














整个人都SKIP BEAT了

签名违规众的权利:
1.一个月内个人资料更改被锁定,再犯的三个月,三犯的直接禁言
2.随管理员心情更换签名,再犯的连头像也随管理员心情
3.免费参观小黑屋(刑满后按黑屋格式申请脱离签名违规次元组)
签名违规众的义务:
顶着签名努力发贴,让签名违规次元组的权利与义务传遍PPG
ps.签名大小超过800*600的(整个签名,包括图片和文字)就算违规,长宽任意一个超出都算。
03/02/2009 BY 影魂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