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中国银监会下属北京银监局刚刚完成北京地区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房价下跌20%至30%,将引发房地产业相关贷款质量恶化;而房价下跌50%,银行业将不能承受。
尽管中国当局惯于通过《新京报》等小型媒体传递微妙的信息,测试国内舆论,但市场可能对这篇特别报道作过多解读,认为中国正在做好准备,迎接房价最高达50%的跌幅。
中国房价已经高入云霄,其走势如何是个难以求解的问题,而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的种种举措让这个问题引发人们的种种猜测。即使全球经济趋势未随欧元区主权债危机发生转变,情况也是如此。
尽管自4月中旬以来,中央政府看似强硬的房产地控制措施频频出台,包括提高房贷利率及首付要求等,但高层领导对房价确切走势的态度一直含混不明。
过去两年中,中国官方对房价政策提法的演变可谓中国当局被视作语义学大师的经典例证。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房价急剧下调,中国国务院发布声明要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2009年,房价在巨额财政刺激方案及大量投机的推动下飙升,国务院呼吁采取措施“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今年初,随着这种警告失败而房价进一步高涨,中国总理&&&&&&的措辞提升到“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这种高度。提请注意,这里说的并非是全国。
然后是一系列的行政紧缩措施出台,以及近几周关于可能出台房产税的无休止的争论,多位中层官员及智囊研究人士对此曾断然否认,然后又表示支持,如此周而复始。
而所有这些措施及争论都无碍中国房价继续上扬,4月份房价年比上涨12.8%,尽管成交量大幅降低。
这个数据表明,购房者与房地产开发商目前处于僵持状态,不仅是因为双方都不愿让步,而且还因为双方都对未来趋势没有把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住房市场却在全球商业化程度最高之列,在提供廉价公共住房方面远远落后于新加坡等国家。但仔细观察中国貌似高度资本主义化的房地产市场,就会发现这也是伪装得最好的一个市场:在一个仅需求是由市场驱动而供应完全由政府控制的市场,供方总是占上风。
最新出台的系列紧缩措施都是关于需求面的,旨在增加房产投机者的成本,但普通购房者的成本也加大了。如果中国政府真想降低房价,最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法应是增加土地供应。近几周来,政府实际上已放开更多土地供应,但数量太小,几可忽略不计。
中国政府迄今的反应再次暴露出最终的政策困局,以及某种程度上政府立场的利益冲突:房地产既是经济增长动力又是通胀来源,对于这种矛盾性,中国政府难以取舍。而作为出售土地的唯一最大受益者,政府实际上也没有降价的动力。
这正是银行压力测试不可能导致政策有实质性改变的原因。这种测试最多显示政府与房产开发商及购房者一样,同样不知房价应该降多少。
但就在压力测试完成前,欧洲经济震荡出人意外地成为关注焦点,&&&&&&也发出官方思路可能有大转变的暗示。不到两周前,他说,中国必须注重政策的协调配合,以“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
所以就继续猜吧。
Shen Hong 《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