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NPC 发布
资料收下,谢了~
选择新约的原因是中了丹·布朗的毒,对抹大拉的玛利亚欲罢不能...:D
ps:中译本参考的是古卷手抄而不是威克利夫版吗?
恩,我大概来整理一下圣经的译本顺序:
1,首先是摩西五经译本,约完成于主前二百七十年左右(公元前270年),应该是公元前三世纪,居住在埃及亚力山卓的犹太人的旧约译本。同时还有流传下来的一本亚里斯提书信(Letter of Aristeas)传言,此译本乃由七十二位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学者所译成,是以称之为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2,到了公元三百八十四年,教父耶柔米(Jerome)将拉丁文新约修订并重译,于公元三百八十八年完成;复据希伯来原文旧约圣经翻译为拉丁文,于公元四百零四年完成。此即后世统称之武加大(Vulgate)译本,“武加大”原文乃通俗意,所以又称为拉丁通俗译本,直至今日仍为天主教所采用。此时正值罗马帝国强盛,最初的统一本也出自这个时代吧。
3,到路德马丁改教之初,其首要的工作,即将圣经翻译为德文,这是圣经广译各国文字之始。
你说的威克里夫版是英文圣经初始,在英国首先有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将武加大译本的新约译成英文,之后有廷德勒(William Tyndale)等人从事接手。但因译本纷歧,英王詹姆士一世(James Ⅰ)在一六○四年,成立译经委员会,集合五十位学者从事翻译工作,于一六一一年出版钦订英文译本(King James Version)。该译本英文语意流畅,复忠于原文,逐渐成为基督徒接受的标准英文圣经译本。这算是英文版的标尺了吧,是最初来自威克里夫,但是拿到改动后的King James Version版呢。
4,后因在原文及古卷之研究上的进步,至一八七○年,又有近百位英美学者成立委员会,将其重新修订,于一八八一年完成新约,一八八五年完成旧约,这才是我们现在通行的版本:英文修订本(Revised Version)。之后在细节校定之后,一九○一年,在美国出版为英译美国标准本(American Standard Verison)。中文版是来自这两个中美版本的联合,相当忠实于原著,之后的各种版本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和其符合。
5,然后就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国内教会的整合的联合翻译了,1904年的《浅文理和合新约圣经》1906年的《深文理和合新约圣经》和《官话和合译本新约全书》,这算是国内的比较权威的标尺版本了吧。
中文的翻译历史吧,可以参考两本书:
赵维本(著)。1993年。《译经溯源──现代五大中文圣经翻译史》。香港:中神。
陈惠荣(著)。1986年。《中文圣经翻译小史》。香港:中文圣经新译会。
ps:别和教会的神职人员们谈翻译的缺失或者译差之类的哦,他们一般都是这样的观点:我们或会对各个圣经译本的强弱处很有兴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读哪个译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中读到一些信息。没有一个译本是完美的,但是神总会藉着我们所看的译本对我们说话。我们读经,神就清楚明白地对我们说话。然后,打开他手中的圣经,引用一句:“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腓一15,18)
orz
丹。布朗啊,整体他还是对整个基督教会有着一些讥讽的态度的,但是,但是,我要说的是我很喜欢《天使与魔鬼》里的教皇侍寝这个人物了,前期把他塑造成了耶和华再世的神迹降临,完美高洁;后期就给他扣个恶魔帽子就算了,硬要再加个弑父的血亲关系,俗,忒俗~这该因的典故留给由贵之类的用用就好了,何必再这里贴一个标签的画虎类犬。
美国人式的逻辑思路,抽丝剥茧的一定要给个说法,每一项都安排好理由,一点美感都没有了,一点都不浪漫:D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