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745阅读
  • 44回复

[求助]小白贴,请大大们介绍下TW的话哪里有卖书和碟的?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4-08-22
在线时间:
33小时
发帖:
2554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6-01-22
引用
最初由 7712asd 发布

你现在跳入珠江游水过去~:p

偶老妈做过小木船到TW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3-05-14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6609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6-01-22
引用
最初由 7712asd 发布

你现在跳入珠江游水过去~:p


家阵得10来度啊

老中青三代人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4-07-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7570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6-01-22
引用
最初由 mirabo 发布

偶老妈做过小木船到TW

不给海豚吃了算好运的了……:p

珍惜生命,远离动漫周边!!!
———学生族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4-07-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7570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6-01-22
引用
最初由 helllee 发布


家阵得10来度啊

着件防寒保暖泳衣就OK拉~:p

珍惜生命,远离动漫周边!!!
———学生族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5-12-18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211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6-01-22
引用
最初由 7712asd 发布

不给海豚吃了算好运的了……:p


弱弱的问下:为什么是海豚??:confused:

暗夜弥撒
 黑暗中,紫色的火光跳跃着诡异。
 教堂高处,五彩玻璃折射的,并非想象中的圣洁。
 不断变化的色彩,不断纠缠的线条,残酷的刺穿那久远的记忆——这里没有阳光,有的只是,比黑夜更深的黑暗。
 钟声响起,圣歌飘渺,鼓膜受到的震动,传入心中,敲打着内心的孤寂。
 于是,无路可走的抬起头,罪人一般。
 眼前的圣像,渐渐的清晰,没有白色羽翼的庇护,有的只是无声的死亡暗示。
 持剑的少女,默然对视,眼中含着模糊的尖锐。
 血洗的祭台,昭示着,永恒的沉睡……
……NOIR………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4-07-26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7570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6-01-22
引用
最初由 真·仙太郎 发布


弱弱的问下:为什么是海豚??:confused:

因为不要说得那么恐怖嘛~:D

珍惜生命,远离动漫周边!!!
———学生族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5-02-23
在线时间:
35小时
发帖:
1403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6-01-22
引用
最初由 真·仙太郎 发布
估计都要经过的说,出差嘛。。。[/KH]
其他的估计没什么问题了,但2002年的星界系列难道现在还有书店有卖?
PS.弱弱的问下,这套是不是台版只出了3+3=6部?
日版的战旗4,台版出了么?

說實話…偶不知道啊…[/ku]
因為星界的沒去接觸…
你如果有去animate的話可以去問問~
(它跟紀伊國算是比較能禁得住客人問漫畫的,其他的就不一定了…)
animate住址:台北市萬華區武昌街2段7號(雑誌瘋)3F・4F,捷運板南線 西門站下車 歩行約5分鐘
電話:TEL(02)2389-3420
営業時間:AM11:00~PM10:30

同在西門町的萬年大樓跟台北車站附近重慶南路的書街也要過去看看!
來盜連一下某人的介紹帖…[/han]
Model Village 模 型 村

台灣大學公館附近的綠林寮聽說也不錯~
住址: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06號2樓,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

其他的偶就不太清楚了…[/KH]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5-12-18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211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6-01-22
引用
最初由 lucifers27 发布

說實話…偶不知道啊…[/ku]
因為星界的沒去接觸…
你如果有去animate的話可以去問問~
(它跟紀伊國算是比較能禁得住客人問漫畫的,其他的就不一定了…)
animate住址:台北市萬華區武昌街2段7號(雑誌瘋)3F・4F,捷運板南線 西門站下車 歩行約5分鐘
電話:TEL(02)2389-3420
営業時間:AM11:00~PM10:30

同在西門町的萬年大樓跟台北車站附近重慶南路的書街也要過去看看!
來盜連一下某人的介紹帖…[/han]
Model Village 模 型 村

台灣大學公館附近的綠林寮聽說也不錯~
住址: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06號2樓,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

其他的偶就不太清楚了…[/KH]


谢了,大大,看来台北是花钱的主力地段。。。[/KH]

暗夜弥撒
 黑暗中,紫色的火光跳跃着诡异。
 教堂高处,五彩玻璃折射的,并非想象中的圣洁。
 不断变化的色彩,不断纠缠的线条,残酷的刺穿那久远的记忆——这里没有阳光,有的只是,比黑夜更深的黑暗。
 钟声响起,圣歌飘渺,鼓膜受到的震动,传入心中,敲打着内心的孤寂。
 于是,无路可走的抬起头,罪人一般。
 眼前的圣像,渐渐的清晰,没有白色羽翼的庇护,有的只是无声的死亡暗示。
 持剑的少女,默然对视,眼中含着模糊的尖锐。
 血洗的祭台,昭示着,永恒的沉睡……
……NOIR………

级别: 圣骑士
注册时间:
2004-01-02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2285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6-01-23
要去台湾简单呀
来厦门,然后游泳三十分钟就到金门,好了!你到台湾了-_,-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4-01-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0850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6-01-23
引用
最初由 死也不告诉你 发布
要去台湾简单呀
来厦门,然后游泳三十分钟就到金门,好了!你到台湾了-_,-
[/han] [/han] 金门是隶属福建吧?:o :o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4-06-25
在线时间:
6小时
发帖:
1422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6-01-23
引用
最初由 天涯海阁 发布
[/han] [/han] 金门是隶属福建吧?:o :o

金门是台湾地界~当初解放沿海小岛时留了这么一块作为和大陆的联系~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4-01-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0850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6-01-23
引用
最初由 password 发布

金门是台湾地界~当初解放沿海小岛时留了这么一块作为和大陆的联系~


[/KH] [/KH] 政治意义上的台湾地区?

地理意义上的台湾地区貌似仅仅是台澎:o 不包括金马[/KH]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4-06-25
在线时间:
6小时
发帖:
1422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06-01-23
金门县政府的官网~
http://www.kinmen.gov.tw/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4-01-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0850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06-01-23
泉 州 沿 革

 


(史前、前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谿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 江。

南北朝

  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开皇九年(589年): 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 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

  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鲤城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在北隅依云榭筑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始。今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 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领有五县。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泉州城周二十里,开南北两门,北曰泉山,南曰镇南。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别驾赵颐贞开凿沟渠通舟楫于泉州城下。

开元间(713~741年),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五县,37054户,约24.95万人。

  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为仙游县)、晋江四县,时为中州。

  天宝间(742~755年),清源郡有23806户,160295人。

  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福州都督府升节度使,泉州等六州属之。

大历六年(771年),罢节度使,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泉州仍属之。

  贞元八年(792年),泉州刺史席相重修北楼。翌年欧阳詹作《北楼记》。

  贞元十九年(803年)、长庆二年(822年)、咸通五年(864年),先后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今同安县)、桃林场(今永春县)、小溪场(今安溪县)。

  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因福建观察使柳冕所奏,在泉州设万安监。浯洲岛(今金门)设牧马区属之。有陈渊率十二姓氏前往牧马,耕稼渔盐开始兴起,人口日益蕃衍。

  贞元间(785~804年),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

  元和年间(806~820年),泉州有35571户,238400人,由中州升为上州。

  大和年间(827~835年),泉州刺史赵棨增开泉州仁风门、素景东西两门,合四门,北城墙建有立候楼;又辟东街、西街通东西两门。

大中十一年(857年),设嘉禾里(今厦门),属泉州。

  光启二年,王潮为泉州刺史,任内兴筑泉州子城,周三里又百六十步,辟东行春门、西肃清门、南崇阳门、北泉山门。

五代

  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封为闽王。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继位,自称“大闽国”。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兄篡位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归之。升归德场为德化县,升桃林场为桃源县(今永春),大同场升为同安县,属泉州。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改称永春县。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

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富沙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开运元年(944年)年底,泉州改隶大殷。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留氏卒后,继由清源军统军使陈洪进割据。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

北宋

  宋代的地方政权建置。基本上承袭唐朝与五代之州、县制。宋时的军、州、府实为同级行政机构,州、县以上的路,相当唐朝的道。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乾德二年(964年),清源军改名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复灭吴越,平海军改为泉州。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版图。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莆田县百丈镇(今莆田大洋、新县、庄边、白沙乡)和仙游县游洋镇(今仙游游洋、石苍、钟山、象溪乡)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福清边境的一部分地区,另置兴化县,县治设在古邑(今仙游游洋)。同年,建太平军,又改为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地。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划德化县九座山区(今仙游县凤山、西苑乡)归仙游县辖。长泰县析归漳州。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部16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隶福建路。

  熙宁初(1068~1070年):四县同巡检寨设置于永宁里石湖村,专管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陆路地方事务,额管125人。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泉州升为望郡。

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称安溪县。至此,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县。

据史书记载: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管辖。

南宋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七月,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五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晋江县安海东西两市商人因争夺码头发生械斗,榷税官难以控制。朝廷差官临监,始置石井镇。朱松(朱熹之父)为首任镇官。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毗舍耶人再犯晋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以为防御。嘉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定兵员325人。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

  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三月,宋廷命福建提点刑狱陈公亮、漳州知州朱熹一同措置漳、泉、汀三州经界。因遭权贵豪强反对,无法实行。

  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在晋江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清石诸屯,加强海防。

  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知州真德秀在崇武重建营房62间,驻兵310名,加强海防。

  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十一月,诏左翼军受泉州节制。

  嘉定末年,泉州置平户隘(后改称石门隘)于德化东西团,以左翼军百人更番屯戍。

  淳佑间(公元1241—1252年),泉州户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为望州。

  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年底,兴安州即为元军所陷。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 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 ,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

  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元朝统一中国后,施行行省制度。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地方政权机构,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晋江、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惠安七县及南、北二录事司(以领在城之民);翌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惠安在玉埕设置盐管勾司,管理全县盐务。

  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今南昌)。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十月前,又设立泉州行省,至元二十年三月并入福建行省。十月,在泉州置蒙古提举学校官2名。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元廷令各路府、州、县设儒学教授、学正、教谕。泉州路总管府儒学设教授、学正、学录各1员,训导6员;县学设教谕1员、训导2员。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二月,再设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复设福建行省。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泉州市舶司并入盐运司,在泉州设置福建盐课市舶都转运司。

  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十二月,复置泉州市舶提举司.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四月,在泉州设镇抚司、海船千户所。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泉州路始设阴阳学,依儒学、医学之例,路设教授、学正各1人,县设训术1人,教授天文、历算、周易、数学。

  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当时澎湖列岛有居民1600余人,贸易至者岁常数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称。

  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

  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改泉州路总管府为泉宁府。

  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复为泉州路,隶属江浙行省。

  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由游洋迁至汀溪(今莆田新县)。民间称前者为旧县(今仙游古邑),后者为新县。

  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泉州设都转运盐分司,直属户部,专掌场灶榷办盐货及批验盐商引目等事。

  至治年间(1321~1323年),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均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兴化路下领莆田、仙游、兴化三县。

  至正十六年(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立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隶之。

  至正十八年(1358年),设立泉州分省。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 十二月,吴王朱元璋命左御使大夫汤和、中书平章廖永忠率领舟师2万人从明州(今浙江宁波)航海攻克福州。汤和遣元降官原福建行省参政袁仁招谕兴化、漳、泉诸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二月,泉州路降于明。泉州置卫指挥使司,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隶福建都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罢录事司。泉州府仍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洪武三年(1370年) ,明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台湾)的贸易。

  洪武七年(1374年) 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贸易基本停止。

  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军政大权,并直属中央。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改福建行中书省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

  洪武十七年(1384年), 明廷实行防倭封海,废澎湖巡检司。

  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明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改永宁寨为永宁卫,于浯洲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另筑峰上、田浦、官澳、陈坑、烈屿、祥芝等处巡检司,屯兵驻守,以备倭寇。祥芝巡检司并造司城,周一百五十丈,高二丈,寓铺六,有南北二门。始筑厦门城。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加强海防。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九月,福建按察分司置三道:宁武道、延汀道、漳泉道。泉州府属漳泉道。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泉州卫指挥佥事童鼎奉命督造永宁卫城,城周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二,门五,各建楼其上。城外濠广一丈六尺,间砌大石,深浅不同,为东南海防重镇。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月,福建按察分司调整为二道:建宁道、福宁道。泉州府属福宁道。

  永乐元年(1403年),复设福建(泉州)市舶司。

  宣德三年(1428年),明廷在泉州设染局,遗址在今泉州市区东街门楼巷内。

  正统间(1436~1449年), 明廷在泉州设织造局。址在今泉州市区西街古榕巷内。

成化八年(1472年)福建市舶司由泉州迁置福州。近400年的泉州市舶史到此结束。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在澎湖设巡检司,派兵长期驻防。

  万历三十年(1602年):徙浯屿水寨于石湖,把总沈有容重建寨城,周五十二丈,基广一丈四寸,高一丈四尺,门一。



  顺治元年(1644年),建立统一的清帝国,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内蒙古等盟旗。省下分道、府、县三级。与府并行的有直隶厅、州;与县并行的有厅、州。至清末,福建省共有9府2州,58县2厅。清代之兴化府皆隶于福建闽海道,下辖莆田、仙游二县,直至清朝灭亡。

  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台厦厅。

  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

  雍正六年(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

  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并划德化、大田属之,与泉州府同属兴泉永道。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设置石狮分县,以晋江县县丞孙象治移驻石狮,带管安海。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石狮县丞移驻安海。

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同安县部分地设马巷厅。至此,泉州府即领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五县及马巷厅。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正式开辟蚶江港与台湾鹿港对渡,设海防通判于蚶江,“挂验巡防,督催台运暨近辖词讼”,欲渡台者由通判给照,禁止偷渡。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民国2年3月废州立县)、德化归属南路道(址设厦门)。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

民国2年11月,析同安县地置思明县。民国3年7月,金门自思明县析出置县,隶属厦门道。

民国8年10月12日,晋江民军(靖国军许卓然部)以安海为政治中心,设立福建省县。其辖区东至海,西至南安溪尾双溪,南至水头返头乡,北至泉州顺济桥。民国11年民军改编后取消。

民国16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泉属七县直隶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发生,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月11日,分福建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四省并设立两个特别市。12月13日,四省分别更名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兴泉省辖莆田、仙游、晋江、南安、安溪、惠安、同安、金门、永春、德化、大田、思明12县,治设晋江(今泉州市区)。民国23年1月3日,兴泉省政府正式成立。同月,“福建事变”失败,所划4省取消,泉属7县重隶福建省。

民国23年7月,全省设立十个行政督察区,永春、德化、惠安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仙游),晋江、南安、安溪、金门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

民国24年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1市,惠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属第四区(专署驻同安)。

民国26年4月,南安县治徙溪美。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金门岛等,金门县政府迁到大嶝乡。12月,行政督察专员改制,但行政督察区未变,泉属七县仍归第四区。

民国27年5月21日,第四区专署由同安移驻永春。同年8月,金门县政务由南安县兼摄。

民国29年2月16日,第四区专署由永春迁驻德化,6月28日仍迁回永春。同年2月,于永春、德化、永泰、仙游四县边境设立凤顶特种区,归属第四区;10月裁撤。

民国32年9月,全省调整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第四区专署仍驻永春,下辖永春、安溪、金门、南安、晋江、惠安等九县。德化改属第六区(专署驻龙岩)。

民国35年1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2市。第四区仍旧,德化改属第九区(专驻永安)。同年9月,第四区专署迁驻晋江。

民国36年4月,全省调整为七个行政督察区。第四区专署仍驻晋江,辖有晋江、莆田、仙游、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金门等九县。德化改属第六区(专署驻永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省会福州)成立。8、9月间,南安、永春、惠安、晋江、安溪相继解放。9月,全省划为八个行政督察区。9月9日,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仙游、莆田、金门(待统一)等九县。公署设晋江县城(今泉州市区)。10月9日,金门县大嶝岛、小嶝岛及角屿解放。11月24日,德化解放,归入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永安县)。

1950年3月14日,省政府命令更改各专署名称,第五专署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4月1日起实行。9月,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晋江区专员公署。10月17日,政务院批准德化县划归晋江区专员公署管辖,1951年1月正式接管。至此,晋江区辖有晋江、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待统一)十县。

1950年11月1日,政务院批准,以晋江县城区和城郊八个乡设立泉州市(县级),隶属晋江区。1951年1月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4月17日,晋江县人民政府直属机关迁往青阳。

1955年3月12日,奉省人民委员会令,晋江区专员公署改称晋江专员公署,4月1日正式实行。同年5月,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金门县政府。

1956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闽侯专区和永安专区。同年5月,原属闽侯专区的福清、平潭、永泰和永安专区的大田划归晋江专区。晋江专区计领1市、14县。

1958年8月,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同安县改由厦门市管辖。

1959年8月,国务院批准恢复闽侯专区建制,福清、平潭、永泰三县仍归之。

1963年5月27日,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大田县划归三明专区管辖。晋江专区领1市、9县。

1967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示,晋江专区实行军事管制。6月30日,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领导全区。

1968年9月23日,经福州军区党委、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取代军管会,作为全区1市、9县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

1970年2月,国务院批准莆田、仙游县划归闽侯专区,闽侯专区机关迁驻莆田;厦门市管辖的同安县仍归晋江专区。6月18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实行。于是,全区辖有泉州市及晋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八县。12月25日,晋江专区革委会决定,划金门县大嶝公社归同安县管辖。

1971年6月17日,省革委会通知,晋江专区更称晋江地区,7月1日实行。

1973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同安县划归厦门市管辖。7月23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通知实行。

1978年3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晋江地区革委会更称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1月1日正式实行。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鲤城区。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1986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石狮市(县级),以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行政区域。1988年9月30日,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归泉州市代管。

1992年5月1日,晋江撤县建市。

1993年10月16日,南安撤县设市。

1997年8月,鲤城区区划调整为鲤城、丰泽、洛江三个行政区。鲤城区辖江南、浮桥两个镇和开元、鲤中、海滨、临江四个街道办事处;丰泽区辖东海、北峰、城东、东湖、丰泽、泉秀、华大、清源8个街道办事处;洛江区辖罗溪、马甲、河市、双阳四个镇和虹山乡、万安街道办事处。

2000年4月,惠安县析置泉港区。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4-01-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30850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06-01-23


:o :o

金門簡介

金門,是臺灣與大陸之間文化、貿易、移民的中繼站;自民國三十八年臺海對峙之後,金門頓為臺澎的屏障,並以秀緻的風光美景獲得『海上公園』的美譽。如今,金門已經退去昔日煙硝烽火的戰地戎裝,成為觀光勝地,同時也是臺灣第一座人文及戰役紀念公園的所在地。

行政區域變遷
金門舊名浯洲,又名仙洲,自古隸屬於福建同安管轄。民國4年獨立為金門縣,民國24年規劃出六個行政區。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後,停止縣制改設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民國42年結束軍管制度,恢復縣治。民國45年金門地區成立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金門縣政府隸屬政委會指揮監督。直至民國81年宣告終止動員戡亂,金門縣回歸民主憲政。目前金門縣轄有5個鄉鎮、35個行政村里,並代管福建甫田縣烏坵鄉兩個村。

地理環境

金門縣總面積為153.056平方公里,島形中狹,東西端較寬,誠如金錠狀。金門除大金門本島之外,尚包括小金門、大膽、二膽、東碇、北碇等十二個島嶼,星羅棋布,如眾星拱月,現住



人口65,843人。金門島主峰為太武山,氣勢雄偉,獨冠嶼上。島上無巨川長流,浯江溪、金沙溪均為涓涓細流,源短量小。金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雨量多在四至九月,年降雨量不到1,000公釐,每年四至九月為雨期,颱風則發生在7至8月,年均溫約攝氏21度。金門島內最古老的地層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之紅壤土為代表,自然條件不佳,農業發展受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