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诺瓦特 发布
说实在的,二战的轴心国英国还真就摆不平。北太平洋战线英国与独国或可形成类似拿破伦战争一般的海陆对峙之势,但在远东若无帮手则定然要被倭国轰杀——即使拉上老蒋若没米国助拳也是白费。既然亚洲的芝麻地被轰了那么其全球战略优势也就很有限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自顾不暇,南非与加拿大的支援未必能抗过整个西中欧)。当然,俺们这是没考虑苏联因素……
天朝历史上不能说没阔气过,不过也同样一直是当土皇帝,甚至在东亚这一亩三分地向印度支那与外蒙古的扩张断断续续的搞了2000年也还是失败。所谓领土人口之类的战争潜力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天竺人口比米国多5倍,面积不比米国小太多,不过俺们似乎都看不出天竺在可预期的未来能超过米国,就如俺们也很难认为尼日利亚会超过英国,孟加拉将超越法国一般……当然,世事难料,二十年前谁又能相信尼共会如普那沙阿大君一般夺取天下呢?
倭国这家比较特异,直到二战以前其外交可概括为“顺从侵略”,也就是傍着英米这样的国际主流去收拾欧洲列强中的支流,倭露战争如此,一战也是如此,于是里子入手面子也赚到了。到了二战,倭国开始犯中二,国策由联强战弱的顺从侵略转为联弱战强的自主侵略,或者说,把里子扔掉而追逐面子了,于是就被ABCD外加共产国际给哔~~~了。
即使毅然走自主侵略的道路,倭国也还是有多次机会可以倒车。以天朝视角来看,主要的剧情分歧点大致有如下几个:
A满洲事变:就当时而言似乎还真就看不出满洲事变于倭国是个败笔。除了英国之外,整个欧洲都承认了满洲国,甚至连花生米本人也打算在满洲问题上妥协。虽然长远来看满洲处于天朝与苏联两个陆地巨人的夹击下,但是石原他们的身份毕竟不是那种后世的历史票友。当然,满洲事变使得倭国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不过就算是日后打算退让也还大有回旋的余地,所以应该说倭国这个分歧点的选择大致是正确的。
B华北事变:倭国从此就开始了脑残。倭国无意且无力征服整个天朝,倭的在华政治目标有二,一是将天朝国策由亲米转为亲倭,二是为确保满洲而制造一个战略缓冲。当发现中国事变全面升级后失去控制后,连军部都打算罢手,近卫却开始中二发作,为了标榜自己的强硬压倒军部而宣布不屑与天朝和谈(“乃们军部不是中二吗,老子比乃们更中二!怎么样?怕了吧,服了吧。”)。又过了几年近卫也明白自己篓子捅大了,于是这个三无首相把百万大军扔在敌境,自己落荒而逃宣布辞职了。虽然说华北事变基本上是个错误选择,不过事情毕竟还没到彻底不可收拾的地步。
C珍珠港会战:这是倭国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野村-赫尔谈判上倭国的底线是恢复华北事变前的态势,而米国底线是恢复满洲事变前的态势。如果野村-赫尔妥协案能得到批准,倭国不仅可以确保朝鲜与台湾,也可以在满洲享有经济特权,与自由同盟也不会翻脸,战后的政治地位将比法国甚至是英国更为优越,安理会常任理事的位子定然跑不掉,在大东亚则可以如米国接收拉美一般和平的挤走英法荷,至于天朝则可以苏联与天竺加以平衡,可以说是最有利的结果。可倭国又中二了,觉得里子不如面子,决意不与英米鬼畜妥协,倭国的命运就此被决定了。
D中途岛会战:虽然YY论者们都喜欢把南云命运五分钟作为决定性的分歧点,但其实这个拐点意义不大,倭国必须在后面一连串战役里统统打开金手指与时间机器才能勉强避免历史上的完败局面。即便如此,倭国最理想的态势也不过是与米国实现一个比野村-赫尔协定略好一点的妥协案,倭国或可实现亚洲的门罗主义,但他将难以加入主流的自由同盟,而且还是将在日后面对天朝与苏联的挑战,这次却无人能助了。
要说的话,天朝也未必比倭国聪明太多:一开始是跟着共产国际反主流的一边倒,然后是更加中二的两手抓对抗全世界,几十年后才明白过来得跟着自由同盟的主流混。当然,比天朝更中二的还有很多,比如阿拉伯那票,二战倒向轴心国,冷战倒向共产国际,冷战后支持圣战……每次扔硬币都是反面也真是不易。
我根本不认为美国会袖手旁观。很多假设历史的都说如果美国不参战怎么怎么样,但从美国在战后拆英法的台,开战前两边都在做生意,搞对日的ABCD包围圈来看美国只是在等待最佳的时机加入战争谋求最大利益,就算没有珍珠港,美国迟早也会参战,日本的偷袭只是令其提前了。至于说美国民众一开始有孤立主义情绪,呵呵,必要时煽动民众可是美国政府的拿手好戏。
把胜利希望寄托在敌人自己出问题上,比如幻想美国不参战是无谋的,是投机主义者。
至于苏联,根据目前解密文件来看,其实德国就算不进攻苏联,苏联也会进攻德国。
搞清楚,古代和近现代对超级大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不可能要求有国家能有全球影响力吧?所以这时候只要在某一地区有压倒性优势就算超级大国了,比如建立了东亚朝贡体系的中国。而到了近代,超级大国的标准就变了,必须有全球影响力才算,否则只能算土皇帝,比如日本。古代中国是没有太多扩张的动力。因为在东亚,中国所占有的就是最好的地盘。在农业时代,蒙古高原和印度支那对中国人来说有什么吸引力?没价值嘛。所以主要是外面的人想打进中国来,穷人想到富的地方来。当然中国也搞扩张,但主要是防御性的扩张,比如,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是威胁大吗,那我直接把他们置于我的控制下不就可以防止他们乱来吗?比如清朝打下新疆是为了解决准噶尔的威胁,所以成功后没有继续跟沙俄抢哈萨克。有外国人分析说,从地缘上讲中国人的根据地主要还是十八省,占有满蒙回藏是为保护核心的十八省,道理就是如此,所以更远的地区没必要非得占。另外,冷兵器时代农业文明很难根除游牧民族的威胁也是世界公认,因此只要求你强盛时能压得住游牧民族就行了,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谁都不行,中国不行,罗马也不行,等等。
对后进国家来说国土和人口对工业化能否成功有重要影响,而工业化才能成为强国。工业化需要资本,原始积累怎么搞?英法靠殖民、美国靠黑奴、德国打法国、日本打中国。而后进国家没法以上那样做,就只有内部压榨了,例如苏联和中国开始工业化时就是靠压榨本国的农民,当然国家大更有利。当然并不是国家大就一定成功,比如印度。印度的问题网上已经有不少人总结过了吧,例如没有搞土地革命,种姓制度严重,发展初期需要集权但印度却搞西式民主等等。总之,以工业化标准来看印度差了很多,还没发展起来,而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即使暂时还有很多落后的地方,也迟早会追上来。当大英帝国正如日中天的时候,美国还差不少,但他们毕竟初步工业化已经完成,那么超过英国是迟早的。或许我之前忘了加一条“同样是工业国”?大国,但却是农业国当然玩不过工业国的小国,但都是工业国的话即使小国先行一步也终究会被大国超越。十月革命后苏联经过努力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于是超越了欧洲很多老牌工业国家,未来超级大国的雏形已经有了,这也是例子。另外人口多还能提供市场,市场的重要就不用多说吧。比如要是全球贸易保护肆虐,日本就惨了,而中国虽然也受损很大但万不得已还可以用内需来暂时渡过难关。
我却觉得中国见风使舵很成功。
最开始倒向苏联,取得了苏联对中国工业化的支持,人家可是把全套装备和专家都送来了。这些真东西换了别的时候,你出钱都未必能得到。即使苏联不是无偿,而是中国拿农产品换,但也绝对是过这村没这店的大好事。
而且这时候中国还有一些地方在苏联控制下,要是翻脸拿得回来吗?
靠苏联帮助打赢抗美援朝,立了威风,打出了大国地位,相当于日本打赢日俄战争而被承认为列强。
不久之后就和苏联翻脸,避免了中国过分依赖于苏联。朝鲜就是最好反面例子,当年把经济绑在苏联身上过得比中国还好,苏联一倒就惨了。
70年代则和美国开始接近,融入西方的全球经济圈。不要说刚建国就开放就好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开了百年,还是积弱。70年代和刚建国是一样的吗?刚建国是一穷二白的农业国,70年代却已经初步完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手握核弹,国民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结果也就是天壤之别了。刚建国就开放,大概就是今天拉美那样,说不定还不如呢。曾看见有人比喻毛泽东时代,如果中国是一个人,那么在鸦片战争百年来受伤很重,毛泽东先关起门来养伤、闭关,养好身体才重新出门跟人较量。
当然,中国开放晚了也不行。比如印度开放比中国晚了十年二十年,结果中国已经把低端占住了,印度再想跟中国抢就很困难了。有时候,下手早晚就是完全不同的。
至于说日本的选择嘛,如果目的是要将天朝国策由亲美变为亲日,那显然失败了,经过这么一来中国领导人只要不是傻瓜都可以更加明白美国比日本更强,更靠得住。为确保东北而制造一个战略缓冲?别说37年后占的了,连31年占了的东北说不定都要吐出来。另外日本占了东北后经过建设其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本土,日本搞百万大移民也是想巩固东北的统治,要他们放弃,他们舍得吗?如果放弃了,不免会让人发问:我们跟中国打了这么久是为干嘛的,得到啥啦?
另外,看到有说法是,日本搞的军国主义就是国家整个都是围绕着军事转,钱投入到军队上,通过战争获胜取得别国割地或赔款来收回投资,所以不是日本不想收手,是一旦中途收手的话,跟战败了没多少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