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到大吃的全部好吃的东西除了那几只鸭子…不都是各地传来的么…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某种料理的故乡有更好的。
有特色的还会集中于百姓生活:炸酱面是因为懒(过去穷,难吃一回面条更别说炸酱了,结果经济好点后好些北京家庭三伏天偷懒天天是面,省事儿啊…),糊塌子这类玩意同样是懒,豆汁、卤煮、炒肝、各种下水则诚然是因为穷,可以变废为“宝”。面茶、灌肠也是用料便宜做工单纯。至于好吃的点心要么是源自满族朱门的,喜好好甜,透着一股子富裕劲,要么就是南店北开,因做工精致,大受欢迎。
总的来说,北京人不怎么擅长研究吃,不会做菜,也没有菜系。喜欢坐享其成,吃它个八方特色,如此诚然不能算会吃矣。
所以待客之道特别重要。譬如江南朋友来,不必推荐点心,因为人家那边做得还要精致好吃,老字号稻香村那就是南店北开无疑…虽然是特产,但是并不特别了。也不用推荐卤煮炒肝这类其实比较粗糙的北方特色,和对方的饮食电波对不上。反之,北方人来,也不用推荐那些人家熟悉的东西,班门弄斧也。
至于我?我是个每回一下火车就去喝豆汁啃焦圈发呆的土鳖,没有误的(寒…
其实还有一个不错的,回民的涮羊肉,够正宗。别处也难吃这味,或者有这味没这讲究。除了东来顺记得有个老爷子自己开的店。
了解一点,会觉得这是个市井得古怪的地方…
虽然现在这种感觉渐渐没了吧。
不过那些各地菜的来头可就不市井了,大约都是来当官的各人带来的家乡厨子。做些私家菜,或者会馆菜。最后厨子自己开店,就在这里过下去了。会馆菜现在以驻京办饭店的形式继续着。
北京人的主体就是这样从山南海北过来的。只是早的可以吹牛b说祖上八辈之类。也没啥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