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maliyingcherry 发布
当然,你如果听其中的配的鼓点,低音的用来点明节奏的大号之类的就很不相同了!这是具体的arrangement了。
引用
最初由 StandAlone 发布
虽然不知道你们在讨论什么话题,不过据我估计大体都是编曲配器方面的。举双手同意CHERRY。节奏的好坏不在于拍子是否新奇,要论拍子的古怪,没人比得上斯特拉文斯基,听听他的《春之祭》,不但节拍怪里怪气,还一个小节一个变化,诸如7/8后接9/8,在他的作品里都不算啥新奇的了。。。
SA已经说出我这个意思了,节奏不等于节拍是对的啊。= =b
所以你后面的辩驳真是劳驾了,其实也不用的...汗。。。不好意思。
接下来我看的简直要吐了!!!天,从没见过这样大段的对话!!
恕我懒惰,不仔细看了T.T 两天不见这帖子都这模样了@.@ 我的胃现在那个翻腾啊>_< ~~~~~
引用
最初由 wwmidia 发布
她的创新是另人称道,可有人喜欢创新,也有人不喜欢,而且不拘一格,无拘无束的风格只是一种风格,并不是一个优势。
艺术的魅力来自哪里呢?很大程度上是来自限制的。诗歌对格律和押韵的限制才造就了诗歌不同于散文的艺术表现力,姑且不论何种形式更为高妙(其实也根本无法比较),但两者之间很难横向比较的。菅野在我看来就仿佛是音乐散文家,因为她有散文的优点就说她强过当代的音乐诗人,太不公平了。
wwmidia, 闻一多说过,“诗歌是带着锁链的舞蹈”。问题是,还是要舞蹈啊,不是带着锁链走路啊。
但艺术要是不创新不就是他笔下的死水了?音乐散文家是什么意思?音乐诗人是什么?我不明白,不过他们若你说是一群循规蹈矩的老学究,像华兹花斯顶着个“桂冠诗人”的名号做点怡人的田园诗,那我的确更喜欢被称为魔鬼的济慈和浪漫主义的雪莱,甚至是狂飙突进派:“让我们大喊大叫,情绪激动”。——这的确是我们口味不同。
我从来都视规矩为粪土,这是肯定的,只要是指向生命本身的,反映人类生存的共同本质的问题的,都是值得获得赞誉的。莎士比亚在他那个时代被评论家鄙为无耻的“暴发户”,这是英国人优雅的骂人法的最刺耳之用词了。可那无损于美自身之优雅。Beauty has nothing to be ashamed of.
“有哪一种伟大的创举不是一种疯狂呢?只有当它实现了,一般的人才认为是可能的。”“天才的特征之一是不走上凡夫俗子的老路。”--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借德·拉莫尔小姐的口如是说。
艺术家若不能创新的话,那还不如死掉呢。不好意思,虽然我最近上YKDB比较多,语气比较夸张,但这句话我毫无夸张之意。对我来说也是一样。
--我崇尚YK显然也是与我的评价体系相符的。可以简单的说是我们taste不同,不过我也可以挑出你言论中与我真理观相违背之处。任何人的xx观都是相当主观的,本质都是非理性的,但是所谓“这句话在理”还是证明,人人心中皆有对真理不同程度的共同的认同。对于某些问题,我还是不想只是违心的说“Oh~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这仅仅是我们的taste不同,打个圆场,扯个淡收摊——那是我不想听到的。
引用
最初由 StandAlone 发布
你形容YK为“散文家”(我觉得用画家来形容她更合适呢),这个比喻十分贴切,但是我有不同的想法。我对YK的推崇,不单纯是因为她运用的音乐形式多,更是因为她对任何一种曲风都能熟练掌握,还能自由地把不同地音乐元素糅合在一起,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音乐,也就是超越了音乐体裁的限制——正如作家超越了文体的限制,随心所欲,写之前不知道自己要写诗还是散文,而是根据写的内容来自由发挥。我国古哲庄子所推崇的逍遥游大概比较接近这种境界吧。(还是夸张了,^_^)
我同样佩服当时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创作的作曲家,能用简陋的音源表达丰富的内容,但是他们仅仅只是在适应环境,从没想过去突破环境对他们的束缚。菅野在那个时期也写过配乐,同样受游戏机音源条件所限,也依然写出了大航海时代这样神奇的篇章。但YK像个追求自由的鸟儿,不愿受局限,才转往动画配乐界发展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她本身就具备打破规则、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特质。她的音乐反映了她的这一特质。
我听YK音乐的时候,经常幻想到YK作这曲子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幻想她坐在钢琴前用各种表情边哼唱边弹奏自己写的音乐。而相同的心情,只有在听古典大师时能够产生。
唉,我太同意了T.T...真的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以前在YKDB上也说过,YK的音乐是非常image-associating的,YKDB上也有好几个人很同意我的说法,我还举例子说我如何听了洋子的画脑中浮现出具体的油画画面和场景或故事之类的。她的许多音乐非常非常的具体。而且问题是她自己作曲的时候也是脑中有具体图像的。--见她的interview。我觉得这可能是为何我们觉得她是画家的原因之一。她对camera非常敏感,摄像的角度也很棒。她可能也是所谓的具有“联觉”功能的人之一(李斯特也是有联觉功能的。注:联觉是什么?--不好意思,请查字典。)可以将音乐与具体画面联系起来的能力,可能有助于她的配乐。
WB说的谭的一些事情我多少也都知道一些,我还是觉得他是比较新奇^^但是不能激起我的感同身受,的确,称他为音乐实践者更恰当。
PS: 喂,表给我发什么二百五漫元啊,我可是什么答题功劳都没有啊,惭愧死了。。。= =b
引用
最初由 wbcan 发布
另,印度传统音乐本就是种旋律性的音乐,也没和声的概念,音律不是的西方的十二音律,一个全音能分4个音,这节奏性不强的音乐改编起来也行,不过4/4写出来的印度音乐不是那么原汁原味了。
喜多郎人家看重的是他的技术应用性的工作和影响力,Grammy奖是要看音乐的市场效应的。
哈,YK估计自己都没意识到给音乐指出发展道路,乐呵呵在配乐的天地中玩呢,我幻想她暂且放下配乐工作,作一些结构上比较系统的音乐,不受拘束的展现其音乐理念。
印度和中东它们的曲子比较主调,旋律很鲜明。一个全音是能分四个音,不过大多数的我们听到的(非中东和印度人)认为悦耳的还是能接受的曲子只使用半音,不太用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音的。
不好意思。。。旋律性很强没错,但是说节奏性不强我是不同意的= =b
不知这个讲法是哪里来的?它们的节奏比较随意即兴,不符合西方所谓定义的规整的那种节奏并不是没有节奏。以西方观点来看各国民乐都有偏差我觉得,其实所谓的fine art,阳春白雪的,精致的放在大厅里演奏的古典音乐,它的老师和源泉还是民间音乐,只是被体系化了,被解构了,被提炼出了规律以图造出一个万世皆准的优美定律。这又怎样能使优美得以永葆青春了呢?我一向非常重视民乐和喜欢民乐,改编的成功的民乐也数不胜数,比如梁祝,狄尼库的春天舞曲(罗马尼亚风格),The Corrs的很多曲子(与流行乐结合)等等都是非常有水准的。我觉得日后音乐的发展,与民乐结合的道路还长着呢,这个领域的开发将为几近昏昏欲睡的,死气沉沉的某些流派的音乐带来新的生机,但那更需要真正有领悟的作曲家。
Grammy是看市场效应,我记得老John也获得好像5个了吧。= =b
不过我不太在意Grammy,所以喜多郎得的奖再多也不能增强在我心中的地位。另外他的技术在我眼里还是觉得嫩了点,虽然他作为治愈系的可以说是代表吧,使用的音乐元素还是有点意思的。
YK曾说过她的梦想是做一个音乐drama,看来现在为止还没有这个机会吧。不过做出一个所谓的大部头又怎样?什么第一交响,第二交响,交响组曲,交响诗,音乐史诗?爱怎么叫怎么叫吧~呵呵~Does it really matter?! 三宝最近也作了一个音乐剧来着,我没觉得他一下子伟大起来了啊。成不成体系我真的无所谓了。音乐成体系了往往也就水了,我往往会挑出一个片断,嗯这段不错,可是中间的bridge要是不优美的话,我可能就terribly没耐心了。不管画面怎样,动画怎样,洋子都是在尽力创出她自己的一个非常具体,极其emotional的世界。她自己也说,往往只是知道了动画设定,接下来的故事她就自己开始想象了,想到悲伤的情节,她自己就哭起来了。可以说她是参与了共同创作了而不光是配合别人创作了。我也并不在意她创作什么题材和动画是否配合,她自己的风格其实很张扬跋扈,极富体系感,我往往看了一些干巴巴的配的画面,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她的音乐让我看到了森林青山湖泊蓝天,而画面可能只是局限于漂亮人物脸庞的对话。。。听她的音乐联想到的画面可以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也很能激起别人的灵感和联想,画面有的时候却对这些联想无益。
做出一个大部头的确能在体积或体系上给人以冲击力,在简历上自然可以写的很漂亮,诸如我们的另一位像谭盾一样别出心裁的作曲家朱践耳(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十部及其他题材的交响乐作品十余部,或什么国际作曲大奖,还被编入剑桥《世界音乐名人录》),接连N场“天地人”交响音乐会,还为了弄点新奇的元素跑到边远的西南部乡村录取别人现成的宗教仪式的歌曲,但我显然没听出他对那里的文化有什么热爱,因为在他的音乐中,元素就成为了元素了,而没有融入他音乐的一部分,那么牵强的附在表面,流于形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神与形的把握是一个作曲家难把握的。对不起,我承认我听的音乐远不如两位高人那样多,你们说的很多名字我未曾听闻,不过,那可能并不妨碍我结论的推导。
我还是那个意思,形可以千变万化,但说到底,我还是听一个作曲家对于音乐和人生的热爱和创新程度,更重要的,他学会的音乐语言在运用自如之后,能否反映出他对人生和音乐的“悟”。悟是领会存在,而不是获得更多的编曲技巧,吸收运用更多的音乐元素,造个新的乐器或曲式之类的,这些技术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的一套一套的,这些分析可以用在YK身上,可以用在治愈系身上,用谁身上似乎都不为过,但那都不重要了。如罗素所说,“虽然一直在建造大厦,却一直无暇去住,我们将如此度过此生么?”--The sky is always there above! But how poor it is!'Cos No one ever looks at it!!
一个艺术家,应该最终可以做到问心无愧——瞧,上帝只给了我这些talent,我已经将它化作了对我人生的叙述了,且这种叙述使他者的人生也得以丰富。
这里最后引用一个YKDB上的朋友(我认为他拥有一颗伟大的心灵^^)的话为什么YK的音乐inspires:
“Cause it matches perfectly with my feelings about the music she does... it's music for dreamers...for people who is always full of hopes and dreams...”
我也只有对此深深同意,并对YK的努力深表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