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milkcr 发布
总体是弊大于利
老说产业转型 谈何容易···
人家外国就只把制造放中国这里 毛利润最少
除非不做制造
或者是自己创新自己做自己的 不给外国做OEM
就算自己有那个技术,但是品牌效力也不如外国
我觉得李宁 ANTA 的质量都很不错 问题是 给你选,你要NIKE AD还是他们?
人民币升值利弊的大小我没有答案,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容易的,牙牙学语和蹒跚学步就很不容易嘛,像楼市做到现在这个地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换在其他国家恐怕早就崩溃了。
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不在制造业本身,制造业只是最容易看到会产生影响的地方,不可能因为有噎着的可能就不吃东西吧?——正常人不吃东西就会饿死、渴死,饮鸩止渴就更没必要。
当年邓小平说过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到底那些是符合这个标准的那些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
表演魔术时有一种惯用的手法,魔术师让观众看着他的手,似乎魔术师的手里有什么一样,其实是在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而魔术的真相根本不在手上。
在这个魔术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谁来回答我们?
1、中国人自己不会消费吗?
2、为什么美国沃尔玛中卖的MIC商品却比在中国便宜的多?
3、为什么一个apple就能让中国的代工企业忍气吞声?
4、为什么挺楼市却不挺更能创造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
5、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
为什么这些问题不会有人来回答我们?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维持一种不同于教科书上描述的,却合法的奴隶社会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人们在社会中的任何活动表面上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这个体系的游戏规则让大部分人只能解决最基本的生存,从而使得这个系统中的人在忙碌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问题——因为这个体系的设计者设计这样的规则就是为了创造顺从的消费者。于是就像蜗居结局时的那段经典台词:
“
每天一睁开眼就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千,吃穿用2千5,円円上幼儿园1500,人情往来600.........
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帐400,至少。。
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
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
那天,陪妈妈去逛街,其实我们都不用走,那个人流就推着我们向前走。
我想不走都不行,想停下都不行。
我当时就笑了,我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来不及细想,没有决断,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被人推着往前走。
而我青春年少时的理想上哪去了? ”
中国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战略纵深。每个人每年在一项服务上消费10块钱,这项服务的产业就有130亿的产值,去掉30亿的运营成本,以每名从业人员平均年薪36000元计,就能养活大约28W人,而这130亿元产值在乘以基尼系数之后还有大约65亿元可以流入其他服务业。——当然,这10块钱也可以代入制造业。
65年前依靠这样的战略纵深我们的先辈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今天这样的战略纵深就是我们经济结构调整成功的保障。
至于你关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其实也不是完全无解,为什么?
因为局面走到今天,只有中国有如此大的生产力可以在保证质量和成本的同时完成产量,这就是讨价还价的筹码。
特别像iphone、ipad这样要求十分苛刻的产品,代工定价权已经不完全在外企手中。——不过台湾人也够可以的,几个大代工厂的老板稍微通下气就可以吃定apple的却在那里抱怨自己有多委屈。。。。不会是演戏给外人看吧?珠三角最低工资一涨apple还不是服服帖帖的配合。。。。。演场戏就是了。
我们适当抬高人力成本就不会找我们做了吗?
显然不会。
我自己穿的鞋还真是李宁。。。。猫爪三代。。。。。。之前穿的最多的是老回力,不是联营厂的那种,联营厂生产的质量不好。
对于血汗工厂里那些月薪只有1000出头的农民工们,恐怕连我这双猫爪三代都不舍得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