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の人生の川が流れている——等身大の自分を見つめなおす
文/阿杲
[*《我的人生之河正在流淌》草稿]
(7-特别篇)
旧时代的挽歌
10月17日晚19点07分,巴金于上海去世,享年101岁。其实,对于他的去世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以前也没有仔细看过他的作品,然而,在一个文学时代彻底结束的时刻,请允许我在这里以小品文的形式简单地写一些话。
他的去世,意味着那个在我印象中犹如老照片般的文学时代的终结,然而,属于我们的时代却尚未正式来临。有点过意不去的是,巴金的去世让我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因为接下来即将轮到属于我们的时代了,“80后”距离中国文学的主要力量这个角色已然又跨进了一大步。但是,冷静地想一想,我们(或者你们,无所谓谁们)真的做好准备了么?毫无疑问,我们拥有许多前辈欠缺的东西,同样,我们也缺少很多他们拥有的光辉。这种光辉并不是依靠知名度、作品的境界来决定的,而是我们做为“一个写作的人”应有的人格以及感情。如今,80后所写的究竟都是一些什么东西呢?我并没仔细地看过,所以我没有资格在这里大呼小叫,我只是对一点表示怀疑,我们所写的所描绘的就是当今这个时代的全部了吗?抛开人格,我们真的已经把时代的美与丑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吗?在拿起笔之前,我认为首先应该去了解去体会自己所身处的这个时代,需要的不仅是愤世嫉俗,而是同情、鼓励与怜悯,我们欠缺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情亦未可知,大概因为我们还是太年轻了吧。
从巴金的身上,可以学到东西有很多,对友情,对爱情,对社会,对人民,对写作,对做人等等等等。时代不同了,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的道德观也会变得不同,但最可贵的是我们还懂得去珍惜去坚持那些值得珍惜值得坚持的东西,难道不是吗?属于巴金的那个时代在很多人的放弃写作、坚持写作、贯彻梦想、享受人生、厌倦人生的过程中结束了,不知道在属于我们的时代结束时是否也会像他们那样散发着如此耀眼的余辉。我所恐惧的是,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什么所谓“时代”的时代,而只是一群从天划过、没有留下任何轨迹的流星罢了。归根结底,文学并不是为了让你写作而写作的一个空间或者一个平台,也不是完全发泄个人情感的一个工具,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相信,文学是美丽的,这就足够了,这也是我心中的写作的最高境界。
最后,用我很早以前的一个短篇小说的结尾来结束这篇潦草的小品文。
“我们告别的只是一个过去的时代,绝非彼此的心。”
2005年10月19日
附:推荐几部巴金的作品。
1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3《随想录》
附2:巴金语录
1 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
2 我最不高兴的是被人当作‘名人’,仿佛很了不起,其实空无所有。好像很多人尊敬,其实谁也不了解你。……”
3 我写小说从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问题。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
4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5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6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7关于萧珊--(巴金的妻子,是他一生唯一爱的一个女人,1972年逝世)
三年以后,巴金把萧珊的骨灰捧回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沉痛地说:“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附3:与巴金同时代的作家们
鲁迅
茅盾
老舍
张爱玲
钱钟书
沈从文
朱自清
叶圣陶
冰心
萧乾
曹禺
郭沫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