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ewina 发布
抱歉,就暴力美学这个东西还想请教你一下。
抱歉我实在没太多时间去翻捣藏书找出你要的所为证明。所以,我只能就你所找到的资料,以逻辑去找出你所需要的答案。
"就我所能接触到的资料都表明暴力美学这个概念源自于电影,其美学思想和技巧最早可追溯到爱森斯坦(并不是说爱森斯坦就是暴力美学的祖宗);他的强制性灌输,正如你所说的,其实是美学的暴力。"
这个你自己答了,也明白到暴力美学与美学暴力的根本分别。
当然,每位影评对个别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都很个人,如果他觉得在枪炮间滚下的婴儿车极尽暴力美学之能事,那用上暴力美学这词去形容波特金战舰也并无不可。
影评人撰文时确实时有错用流行用语,所以我推断,你看的那篇爱森斯坦评论很有可能是90年代写成的。
"三岛的文学评论,有用到暴力美学这个词的我所能找到的最早的年份是2001年"
我提议你先找寻一下你所看到的这篇三岛文评是否翻译,如果是的话,它的实际出版年份就一定不是2001年了。
我印象中最早看到用上暴力美学这词和观点去解构三岛文学的书,应该是台湾新潮文库的出版,年份大概是1980-82年左右。(相信那时的吴宇森还在拍帝女花、北野武仍在当搞笑节目主持...)
如果我看的那些文评也是翻译的话,原文的发表期就更可能会推前几个十年。
"“暴力美学是个新词,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流行起来,最初似乎是香港的影评人用起来的。这个词有它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郝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这种资料对我没意义,因为我一向都不会被名衔所折服。(实际上,我碰过不少所谓的专家教授都是笨蛋)
不过这位郝教授也没说错,以我所知,暴力美学的确是在90年代才"流行"起来,亦的确是(不是似乎),最初由香港的影评用来描述吴宇森和林岭东的"暴力浪漫化" 电影风格。
所以我在很早之前就说到,这词被用到电影上只是一种挪用。(我很记得,当年看到有人用这词去评英雄本色,心里还暗骂了几句...)
"我也没有找到足够证据,起码那篇评论文我就没有找到,年份也不知晓。
因此希望你能提供文学评论中出现“暴力美学”这个词最早的年份,或者
评论文标题也可以"
这种寻根有意义吗? (你以为有谁真的能找到这个所谓的"第一篇"?)
只要你熟识文化的流程和相互关系,源头在那你自当心里有数。
打这么多其实只想说明,同学们对暴力美学的定义有偏差,所以才会以为将暴力"场面" 美化过就是暴力美学,将暴力"意图" 风格化就能成就一种美学... 这只是受流行冲击和字面解读的一种盲从。
要说的就这么多,有机会有时间再多谈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