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3032阅读
  • 4回复

[转贴]古代天皇的即位礼仪

楼层直达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3-09-1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616
日本天皇即位礼仪之意义 --
           与唐皇帝即位礼仪之比较
一 前言
日本平安时代初期的天皇即位礼仪主要分为四种:即位式、大尝祭、一世一度的仁
王祭、八十岛祭。即位式为天皇即位时,将每年一月一日所举行的朝贺仪加以扩大
举行的仪式,是中国式的即位礼仪。而大尝祭是将每年十一月举行的新尝祭(秋天
收获祭),于天皇即位时扩大举行之神道式即位礼仪。一世一度的仁王会,是将每
遇到灾害时所举行的临时仁王会于天皇即位时盛大举行,祈求于该天皇治世消灾保
安之法会(佛教仪式)。至于八十岛祭,原本是每年六月十二月晦日举行的称为「
御赎物」的阴阳道祓灾仪式;天皇即位时,此仪式盛大举行,为祈求天皇身体平安
,延年益寿的阴阳道祓除仪式。 新天皇在举行此四种仪式后,始成为具备完全资
格的天皇。四种仪式当中,日人最注重的是,天皇成为「现人神」的大尝祭。其次
是天皇成为中国式皇帝的即位式。而一世一度的仁王会,则使日本天皇成为日本佛
教教主的仪式;若不经此仪式,则天皇无具备赠予高僧大师号的权限。八十岛祭具
有天皇私祭浓厚的色彩,但无法使天皇具备任何资格。(注1) 本论文所要探讨
的,即是所谓的中国式的天皇即位仪,以及即位前后之各种相关仪式,并将之与唐
朝的即位礼仪做对照比较,深入探讨背后之意义。关于此中国式的天皇即位仪,虽
然已有井上光贞(注2)、泷川政次郎(注3)、沟口睦子(注4)、和田萃(注
5)、冈田精司(注6)、八木充(注7)等多位学著论及,但除泷川政次郎外,
其馀论文很少触及天皇即位仪的细部问题。本论文所欲探讨之问题与这些论文不同
,兹分述如下。
二 日本持统天皇之即位式
中国的即位礼仪,不仅史书叙述简略,连《大唐开元礼》这么完备的礼书都没记载
。可是日本的《仪式》(873~7)一书即有「天皇即位仪」的一篇。其礼仪之
内容与字句,几乎与「元正朝贺仪」完全一样。两者之差异仅有下列几点:
1 元正朝贺仪设有皇后之席位,而天皇即位仪则无(注8)。
2 天皇即位仪无新年之贺词。
3 朝贺仪有奏祥瑞之仪,而天皇即位仪则有叙亲王以下位之仪。
以上之差异,可谓理所当然之差异。然而天皇即位仪与朝贺仪,究竟为何如此相似
,此中究竟有何意义,即是本论文所欲探讨者。 平安时代的即位,是以让位.受
禅之践祚为原则,谅□践祚(椁前即位)为例外。而中国则是以椁前即位为原则。
岩波书店《律令》之补注(注9)中,对平安时代之践祚(=即位)仪有如下扼要
之叙述。
1 《仪式》中之「让国仪」记载:新帝于先帝让位之当天,接受传国之 玺柜.铃
印镒等物而践祚。
2于大极殿行天皇即位仪。
3 其后,于11月举行践祚大尝祭。
因此,《仪式》的「天皇朝贺仪」,只不过是一连串的践祚(即位)仪之一。笔者
认为,前述的「让国仪」才是真正的即位式,而所谓的「天皇即位仪」是即位式之
后的朝贺仪。至于「践祚大尝祭」,已于前言中述及,于此不再赘述。所以从让国
仪、天皇即位仪、践祚大尝祭、至前述的一世一度的仁王会、八十岛祭,以及即位
礼仪前后所举行的祭神及告陵,都可看成广义的即位礼仪。 为了印证笔者的看法
,笔者首先以最为可靠、而且较为详细的持统朝史料来检讨。《日本书纪》卷第三
十、持统天皇4(690)年条记载: 春正月戊寅朔(一日),物部麻吕朝臣树
大盾。神只伯中臣大岛朝臣读 大臣寿词。毕。忌部宿弥色夫知奉上神玺剑镜于皇
后。皇后即天皇位。公 卿百寮,罗列匝拜,而拍手焉。 己卯(二日),公卿百寮
。拜朝如元会仪。丹比岛真人与布势御主人朝臣,奏贺腾极。 庚辰(三日)。宴
公卿于内里。仍赐衣裳。 庚子(二十三日)。班币于畿内天神地只,及增神户田
地。 笔者认为上述全部史料即为广义之即位礼仪,而一日的「皇后即天皇位」是
真正的即位式。因为正月一日,神只伯读天神之寿词,忌部宿弥色夫知向皇后奉上
神玺之剑镜,公卿百寮匝拜拍手,这些仪式本身就是完整的即位式。养老令中的神
只令所规定的「凡践祚之日,中臣奏天神之寿词,忌部上神玺之镜剑。」即与正月
一日的仪式相吻合。然而到了平安时代,「奏天神之寿词」与「奉神玺之镜剑」两
仪式移至践祚大尝祭,所以即位式的概念就变得复杂起来。 若说一日是真正的即
位式,则二日的「公卿百寮,拜朝如元会仪」即是即位式后的朝贺仪。从前的学说
认为,二日的礼仪就是《仪式》中的「天皇即位仪」的最早史料,并将「天皇即位
仪」看成是真正的即位式。 可是笔者对此论点不敢苟同。我们若不持成见来看持
统天皇纪的史料,即能发现新的事实。二日的「拜朝如元会仪」之「元会」,当然
不是指《大唐开元礼》朝贺仪之后的「元会」,而是指《仪式》中的「元正朝贺仪
」。在日本,「元会仪」与「朝贺仪」可以说是同义字。例如《仪式》卷五的「天
皇即位仪」曰: 前二日,所司宣摄内外,各司其职,一如元会仪。 前面已提及,
「天皇即位仪」可说是「元正朝贺仪」的翻版,所以此处的「元会仪」当然是指「
元正朝贺仪」。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大唐开元礼》卷十七、嘉礼、「皇帝元正
冬至受群臣朝贺」中曰: 符宝郎奉宝置御座如常。 日本的《仪式》中,不管是「
天皇即位仪」也好,还是「元正朝贺仪」也好,都没有这样的条文。「天皇即位仪
」中看不到「上神玺之镜剑」这样的字句,一般日本学者皆解释为随著时代的演变
,「上神玺之镜剑」仪被移到践祚大尝祭里。可是笔者发现,在后来的史书中竟有
此仪式。 《殿历》嘉承二(1107)年曰: 十二月一日。(中略)次天皇御高
座。(注略)其仪,御前命妇四人,左右并相前行。次内侍二人取御剑玺前行。(
御剑在左,玺在右)。次宸仪召御沓令不出马道给,余候御傍,但依路程不审,余
□笏奉抱主上。(中略)次内侍二人,当于高御座后阶左右男柱而立留。余乍奉抱
主上升高御座奉居之。(南面)次取御剑置左。(御胁息内,柄南刃东,当于御剑
柄天,内方置玺。) 此外《洞院家记》建武四(133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御
即位仪条,以及《光明院御记》延年二(1337)年十二月二十八月甲午条均有
「剑玺」之记述。在《仪式》「天皇即位仪」及「元正朝贺仪」中消失的「奉剑玺
」之仪,于此再度复活。为何如此,笔者虽不敢断言,但可以推测,或许是参考了
中国的史书,发现了中日仪式之差异,而加以修正。一般学者认为,律令制崩溃之
后,日本的典章制度,逐渐远离中国,可是这里却出现了例外。 八木充指出,在
持统朝以前的有关即位仪之玺印、镜剑玺符之记录,乃为后世即位礼仪完备之后所
润饰而成。镜剑奉上之仪,实起源于持统天皇即位之时(注10)。 若将镜剑奉
上之仪视为持统天皇之即位式,则翌日(正月二日)的公卿百寮拜朝,自然朝贺的
意味甚浓,换言之,就是即位后的天皇与臣子的会面典礼。由于缺少镜剑奉上的仪
式,所以二日的仪式,在某方面说来,可以说比《开元礼》中的朝贺礼更具纯粹。
前面说过,中国历代的礼书中,都没有即位礼仪的详细规范(至少在宋朝以前是
如此)。所以要将中日两国的即位仪做比较是很困难的。至于中国的礼书中为何没
有即位仪,笔者认为,大概是编纂礼书的礼官惟恐犯上「十恶」中的「大不敬」罪
。在唐律的大不敬条的注中,虽然没提到此事,但从其立法精神看来,将即位礼编
进礼书中,极可能构成大不敬罪。 律令国家的专制君主,为了巩固其地位,于名
例律中设立了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之法条。此外,又在职制律中制定了合
和御药条、造御膳条、御幸舟船条、乘舆服御物条、泄漏大事条、玄象器物条、上
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条。 权力核心人物,其权力与既得利益越大,就越对自己
的地位感到忧心。处于律令国家顶点之皇帝,经常处于不安之中,即使是对自己的
骨肉(皇太子),也抱持著猜忌与疑虑。所以在元正冬至朝贺仪中,就有「奏祥瑞
」与「呼万岁」的仪式,用以讨好天子的欢心,同时并表示出臣子的一片忠心。
《唐律疏议》第一卷名例律、十恶、大不敬条曰: 六曰大不敬。谓盗大祀神御之
物、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
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牢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对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
疏议曰:礼者,敬之本;敬者,礼之舆。故礼运云:「礼者君之柄,所以别贤明
微,考制度,别仁义。」责其所犯既大,皆无肃敬之心,故曰大不敬。 从大不敬
条即可看出,其立法精神,在于规范人臣之礼。本来,「即位仪」就不是谓当代的
皇帝而设,而是为了皇位继承者而设。所以礼官制定「即位仪」,即使不触犯大不
敬罪,也等于公然打破皇帝想要活到「万岁」之梦。所以在中国,没有一个礼官这
么不识大体,胆敢编纂即位仪。 而日本的《仪式》一书,之所以会将「让国仪」
、「天皇即位仪」、「践祚大尝祭」编入,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唐日两国
对处于律令制顶点的皇帝(天皇)的性质方面,各有不同的解释与看法。另一种可
能性是,平安时代的即位,是以让位、受禅之即位为主流,所以对天皇之易位交替
并不如此忌讳。不管如何,两者在中国的律令制下都是不可能发生之事。 如同前
述,日本的(天皇即位仪)原本不是即位仪,而是即位仪之后的朝贺仪。起码,在
持统天皇朝时是如此。在《大唐开元礼》中既然没有即位仪,那么就无法直接比较
唐日两国之即位仪。不过很幸运的,在中国的史料中,却可发现可以证明笔者之假
说的记录。 依据尾形勇的说法,在中国,周代以后,即位礼仪中即存在分为两次
的两种仪式(注11)。他主张,所谓两次的仪式,即是指在西宫殡所举行的凶礼□
□柩前即位,与在宫城太极殿东序□□的嘉礼以传「册宝」为主的即位(注12)。
尾形勇的论文,虽然仍存有若干问题,但其主要论点是正确的。
三 即位仪后之朝贺仪
《册府元龟》卷一一、帝王部、继续三、文宗条云:文宗。敬宗弟。初封江王。宝
历二(826)年十二月辛丑(八日)。敬宗夜猎还宫。遇中官刘克明之逆。 壬
寅(十日)。枢密使王守澄以兵卫迎江王入宫。癸卯。教曰:(中略)其刘克明、
田务澄、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并正刑书,罔有漏逸。(中略)当
同大行皇帝正柩于太极殿前,率依光陵故事。有司条上,务尽诚信。其冢宰司空平
章事当摄立功将士,节级各有优赏。布告遐迩,咸使知闻。宣讫。 敬宗于宝历二
(826)年十二月八日为宦官刘克明等人所杀。刘克明等人为了拥立宪宗之子绛
王悟,翌日发表了伪造的遗诎。然而十二月十日,枢密使王守澄等人杀了绛王,迎
江王(文宗)于宫中。但是因为没有先帝之遗诎,江王为了稳定政局,乃宣布「教
」文,以强调自己的正当性。 《册府元龟》同条(壬寅、十日)续云: 宰臣裴度
窦易直率百寮于紫宸外廊上谒江王。王以素服见度等。再拜。慰贺讫。退又率百寮
,上劝进表三。 十日之「王以素服见度等」之仪,即是「柩前即位」之仪。至此
,毫无任何问题。然而十二日的「第二次的即位仪」中,即出现了前面所未出现的
朝贺仪。《册府元龟》同条曰: 乙已(十二日)。帝御宣政殿即位,诸卫各勒兵
,屯诸门。黄麾大仗陈于殿庭。押册宝。自西阶下。文武群官入,就位。(中略)
册使宣云,伏奉太皇太后令江王即皇帝位。(中略)摄中书令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
侍裴度进读曰:(下略)。 读册称贺。帝受策,以授左右。侍中进宝,帝受宝,
以授左右。 又奏请改服衮冕。即御座。受万方朝贺。 此处出现了「朝贺」二字。
总之,十二日的仪式是,读太皇太后之册,进宝,然后皇帝改服衮冕,开始进入朝
贺之仪。笔者将《册府元龟》「受万方朝贺」之后的史料,与《开元礼》的朝贺仪
、日本《仪式》的天皇朝贺仪、元正朝贺仪做了比较,结果发现四种礼仪的内容几
乎一致。若勉强挑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则是《开元礼》中的朝贺仪缺少「索扇开」
及「就炉烧香」的仪式。关于这两种仪式,笔者已另于拙文(元正朝贺仪之诸问题
)(注13)中详细说明。简言之,「索扇开」之仪式,是于《大唐开元礼》完成之
后,由萧嵩提出建议而纳入的。《唐会要》卷二十四、朔望朝参条云: 开元中,
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先列仗卫,及文武四品以下于庭。侍中进
外办,上乃步自序西门出。升御座,朝罢,又自御座起,步入东序门,然后放仗散
。臣以为,宸仪肃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乃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将
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座定,乃去扇,给侍中奏无事,将退,又索扇如初。
令以常式。 萧嵩的奏文,与日本《仪式》中的「奉翳」礼仪是一致的。同样的,
「烧香」仪式也出现于《开元礼》以后的文献。
四 结语
日本的天皇,在所谓的中国式即位仪中,穿著中国式的「衮冕」,衣裳织著十二章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此八章在衣。藻、粉米、黼、黻、此
四章在裳。)(注14),可谓唐朝皇帝的翻版。 笔者将《册府元龟》中的文宗即
位礼仪后的朝贺仪,与《大唐开元礼》「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仪、日本《仪
式》「天皇即位仪」「元正朝贺仪」比较之后,结果可知《仪式》中的「天皇即位
仪」原本不是即位礼仪,而是即位礼仪后的朝贺仪。 而从持统天皇(一月一日)
即位式翌日的「公卿百寮拜朝,如元会仪」看来,日本的持统朝与唐朝一样,于即
位礼仪之后,举行了朝贺仪。然而到了平安时代,即位仪中之两种核心礼仪□□「
奏天神之寿词」与「奉神玺之镜剑」,却被移至践祚大尝祭中举行。因此,即位仪
的概念变得复杂起来,原本是即位仪后之朝贺仪,居然成为即位仪。

love's a bitch, i'd rather just have a good time and move on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2-08-18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43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3-09-26
挺有趣啊
级别: 风云使者
注册时间:
2002-12-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6802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3-09-26
谢谢楼主,真是长见识了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3-08-1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61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3-09-26
劳民伤财

我爱祖国的蓝天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2-2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4-03
楼主好厉害哦~~
谢谢了!!

让一都沉寂于时空中的虚无 祈祷着破天之灭……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