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1800阅读
  • 14回复

[原创]历史的真实-贵族政府的消亡与平民政府的产生

楼层直达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3-05-26
在线时间:
2小时
发帖:
6047
秦并六国,中国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此不专因于秦国地势之险要以及其兵力之强盛。秦国的富强,得东方游仕之力甚多,如商鞅,张仪,公孙衍,甘茂,范睢,蔡泽,吕不韦,皆东方人,他们都不抱有狭义的国家观念。若使东方贵族机制不推翻,当国者都像是平原,信陵,屈原,韩非之徒,平民学者不出头,游仕不发迹,一般民众皆受狭义的贵族政体之支配,则秦人力量便不足以吞并东方。即以始皇一朝相臣言之,相国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丞相王绾,李斯,去疾。诸君,似乎全非秦国之贵族。如吕不韦,昌平君,李斯则明显是东方人;且吕,李皆是平民阶级。秦政府实际上是一个平民与贵族相结合的东西混合政府。所谓布衣卿相之局。秦借助东方人力得天下,自不能专以秦贵族统治。故始皇虽为天子,子弟下属皆是匹夫,更不封建。虽是始皇的卓识,其实也是当时的情况使然。
秦政府实行的是废立封建的郡县制。此种趋势从春秋,战国就有,但是明明白白开始于秦朝。秦统一以后,时丞相王绾想要立诸子,封王荆,齐,燕诸地,李斯不谓然。时李斯为廷尉。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遂从李斯议。其后博士淳于越又主封建,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郡县政治在当时实是有史以来之创举。丞相李斯力斥之,至为请焚书。封建,郡县两政体之争论,乃当时最要一大事。李斯学术上承荀卿,始皇亦本于息战弥兵之见地,不复封建。郡县则天下永为一家,可望永久和平,封建则依然诸国林立,难免兵端。实为当时一种极纯洁伟大之理想,所谓“平天下”。秦君臣此番建树,于中国史上政体的进步大有功绩。后人空以专制讥秦,实欠公允。
秦代政治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役使民力过剧。秦人以耕战立国,全国民众皆充兵役,名曰“黔首”。惟在战国兵争时代,以军功代贵族,秦民力战于外,归得功赏。及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逐渐与文治远离。仍肆意役使民众,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阿房役戍七十万;都是苦役, 与以前军功得封赏不同。古代封建小国,四境农民行程相距最远不过三,四天,冬天农闲,为贵族封君服力役三日,往返不过旬日。秦得天下以后,尚沿旧制,如以会稽戍渔阳,民间遂为一大苦事。又有“七科谪”与“闾左戍”。陈胜,吴广即因此而起。
秦代本是上古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贵族政府,依然在其不脱贵族阶级的气味下失败,役使民力逾量,既是十足的贵族气味。依然失败在平民阶级的手中。秦之统治与失败,只是贵族封建转移到平民统一中间的过渡。
秦灭六国,二世而亡,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而秦亡为其最后一幕。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高祖父称太公,无名。母曰刘媪,并无其姓。高祖行三,故曰刘季,既有天下,因名为邦。一时群臣,如萧何为沛主吏掾,曹参为狱掾,任傲狱吏,周苛泗水卒吏,申屠嘉材官,陈平,王陵,陆贾,郦商等皆白徒,周勃织薄曲,吹箫给丧事,樊哙屠狗,灌婴贩缯,娄敬挽车,惟张良为韩相贵胄。汉初王后亦多微贱。项羽,田横之徒皆贵族,而皆不能成事。
平民政府必然创建,殆为当时历史趋势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有“封建”思想的复活。如始皇二十六年丞相王绾复议封建,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复议封建。至二世皇帝元年,东方革命军起,各为六国之后。汉高祖平项王,封韩信,彭越,黥布诸人为王;异姓王逐渐歼灭以后,又开始封同姓王。直至景帝削平吴,楚七国之乱,平民政府的统一才完成。
当时另外一个反动思想是“无为而治”。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素朴的思想,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的反映。因此恭俭无为,与民休息,遂为汉初政府的两大信念。因乱后社会经济破产,人心厌乱,战国晚年黄老一派消极思想,遂最先在农民政府里面得势。
“无为”之实为“因循”。因此汉初制度,法律一切全依秦旧。即如萧何定律,而夷三族,妖言令,挟书令等皆存在。至孝惠,高后,文帝时逐渐废除。惟精神上汉则恭俭,秦则骄奢。战国晚年申不害,韩非子一派的法家思想,遂逐渐取代黄老成为汉治的基准。此种趋势在文,景时逐渐开展。一面汉廷削平吴,楚七国之乱,一面又渐渐有所谓“酷吏”出现,用朝廷发令来裁抑社会上的“游侠”和“商人”。功臣,列侯,宰相,大臣,亦不断受朝廷法令制裁。中央统一政府之权力与尊严,逐渐巩固,而后孕育出汉武一朝的变法。
ps:仅代表一时的观点,并不表示以后一定赞同。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2-09-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641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2-23
妙啊,前半段果有新意,受教了。只是秦的平民政治没有那么伟大,商鞅被车裂,吕不韦被毒杀。而且许多人虽平民出身,可成名后都有封地的。

另:
“郡县政治在当时实是有史以来之创举。丞相李斯力斥之,至为请焚书。”
这句写得不好,让人以为李斯反郡县制。可改为
“其后博士淳于越又主封建,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丞相李斯力斥之,至为请焚书。而郡县政治在当时实是有史以来之创举。”

“项羽,田横之徒皆贵族,而皆不能成事。”
这句话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削弱了整篇文章的气势。MyOnlyStar原意是举例,但与前后文呼应给人的感觉却是“凡贵族皆不能成事”,变为血统论。

真正的平民政治,可否说是由科举而始呢?请教。

.
同意

局长
级别: 光明使者
注册时间:
2004-02-08
在线时间:
421小时
发帖:
4536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2-23
平民考中之后就是秀才,举人,进士,哪里还是平民

级别: 骑士
注册时间:
2005-07-1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106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2-23
嘿嘿 来看看lz写的东西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3-12-04
在线时间:
9小时
发帖:
5138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2-23
中華帝國滿賽,滿賽,滿滿賽


级别: 版主
注册时间:
2002-10-25
在线时间:
250小时
发帖:
2518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2-23
若按照秦汉一体的观点来看,秦朝算是个试验性的帝国,虽然庙堂之上做的都是关东人,但必须了解秦国的主体始终是军功地主而不是贵族或者平民。在战时这批人是国家的栋梁而在平时则有可能成为国家的蛀虫。

生不用封万户侯常恨不识苍井优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5-07-31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1815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2-23
其实每个国家开国的分封几乎都是立了军功的人,虽然不能说全是地主但毕竟也不在少数,那些国家也都存在了那么长时间。而且秦始皇手下的人才还是挺多的,不然也不可能统一六国。关键是没转换过来治理的心态才是秦朝败亡的主因吧。

级别: 版主
注册时间:
2002-10-25
在线时间:
250小时
发帖:
25182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2-23
不,秦国是个特例,23级军功规定了从你分得多少田地到行军的时候你能不能吃到肉~几乎接近今天的军衔制。这些人在秦国有宗室也比不了的社会地位和土地财富,在战场上是亡命徒,可想而知用这些人做统一天下后的地方官吏会有什么后果。

生不用封万户侯常恨不识苍井优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3-05-26
在线时间:
2小时
发帖:
6047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2-23
引用
最初由 Gear5 发布
妙啊,前半段果有新意,受教了。只是秦的平民政治没有那么伟大,商鞅被车裂,吕不韦被毒杀。而且许多人虽平民出身,可成名后都有封地的。

另:
“郡县政治在当时实是有史以来之创举。丞相李斯力斥之,至为请焚书。”
这句写得不好,让人以为李斯反郡县制。可改为
“其后博士淳于越又主封建,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丞相李斯力斥之,至为请焚书。而郡县政治在当时实是有史以来之创举。”

“项羽,田横之徒皆贵族,而皆不能成事。”
这句话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削弱了整篇文章的气势。MyOnlyStar原意是举例,但与前后文呼应给人的感觉却是“凡贵族皆不能成事”,变为血统论。

真正的平民政治,可否说是由科举而始呢?请教。

文章一气写完没有细审,估计也是有些文意问题吧。
说项羽和田横只是为了说明当时的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已经由贵族变成了平民阶级,并没有血统论的意思。
古代的封建社会,到战国逐渐消失。军人,游仕,商人,不断由平民社会中崛起,他们登上政治舞台,而获得了古代贵族的特权。
汉初,社会上一般生活,都起了绝大变动,可谓是平民政治的开始,而不是从科举制开始。
汉初最为重要的两股平民力量是商贾和任侠。当时商贾经营事业,按照史记的记载,可分为采冶,制造,种植,畜牧,运输逐项。这些事业,第一有待于山泽禁地之解放,第二则有赖于大规模之奴隶的使用。以钱币买奴力以逐利长产,经营货殖者为商贾。以意气情谊收匿亡命共为奸利,甘触刑罚市权势者为任侠。
任侠与商贾,正是获得以前贵族阶级的两大势力,一曰财富,一曰权力。他们都是收编户之民,而上抗政府之尊严,其实为变相的贵族。故太史公称他们为“素封”。因此到了汉文,景之时商贾与任侠的势力已经相当的巨大,并为威胁到中央政府的权威。这里举七王之乱的一个例子,吴,楚七国反,周亚夫至洛阳,得剧孟,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剧孟,吾知其无能为已。”天下骚动,大将军得之,若一敌国,其权力可想而知。因此才用法家之说,任用酷吏杀戮商贾与任侠。等到了汉武朝时,复古更制,政府从逐渐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且即庶僚下位,亦多学者。士人在政府里逐渐占到地位,一半是凭借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诸人所创建的种种制度,一半是读书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表现的成绩,究竟比贵族军人和商人们来得强。
自此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明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已经转变为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智识的士人政府。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3-05-26
在线时间:
2小时
发帖:
6047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2-23
引用
最初由 hkg36 发布
平民考中之后就是秀才,举人,进士,哪里还是平民

平民当然是说他的出身。。。
不是指后天的身份地位。。。
级别: 版主
注册时间:
2002-10-25
在线时间:
250小时
发帖:
25182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2-23
说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平民帝国这话是不错地。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可说彻底强化了这种属性,皇帝-朝廷跟国家的基本盘发生了更广泛的联系,而在理论上帝国境内最大基数的农民阶层也直接的参与进了国家的政治事务。因此虽然日后中国几番沦丧异族之后中国依然永远是中国,科举制的效力不可谓不大。相比拜占庭帝国危亡之时军人和贵族血战至死而叙利亚和埃及的平民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生不用封万户侯常恨不识苍井优

级别: 版主
注册时间:
2002-04-27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559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2-23
个人想法
没有贵族封地,所谓的贵族也不会和欧洲的领主骑士那样有能力作大和国王分庭抗礼。一切都在皇帝一个人生杀予夺的乐趣中飘摇。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通过讨好皇帝,而不是用自己的力量。所以欧洲会出现商人和下层贵族联合来制定宪法,来平衡各种一触即发的矛盾,遵守法规,积累解决矛盾的经验……而采取了广泛的科举制度,可以从底层获得大量的交流,在恶劣的政策以及败坏的吏治下也能让人产生“明天我也翻身做高级奴才”的希望……于是,个人感觉是选择了慢性癌症,可以生存很长时间,不过无救

飴にも負けず、風邪にも負けず
----------------------
这几个魔法蛋,如果大家感兴趣,希望大家注册以后点点 m(__)m
--------
养西方龙,大家无聊的话帮忙点点小龙和蛋,成年龙随便\^0^/









------
龙窝http://dragcave.net/user/dummyplug
另一个龙窝http://dragcave.net/user/hawkt
第三个龙窝http://dragcave.net/user/hawkt2009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1-19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93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2-23
只能说,中国从来不曾出现平民政府

级别: 工作组
注册时间:
2005-07-31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18157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2-24
中国又不是君主立宪……

级别: 版主
注册时间:
2002-10-25
在线时间:
250小时
发帖:
25182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2-24
引用
最初由 hawkt 发布
个人想法
没有贵族封地,所谓的贵族也不会和欧洲的领主骑士那样有能力作大和国王分庭抗礼。一切都在皇帝一个人生杀予夺的乐趣中飘摇。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通过讨好皇帝,而不是用自己的力量。所以欧洲会出现商人和下层贵族联合来制定宪法,来平衡各种一触即发的矛盾,遵守法规,积累解决矛盾的经验……而采取了广泛的科举制度,可以从底层获得大量的交流,在恶劣的政策以及败坏的吏治下也能让人产生“明天我也翻身做高级奴才”的希望……于是,个人感觉是选择了慢性癌症,可以生存很长时间,不过无救

你这样理解有些简单化,实际上欧洲也是经过了王权很贵族激烈的斗争后来国王和富裕的城市居民联手做掉了封建领主,在中世纪,中下层阶级最大的敌人还不是国王~
引用
只能说,中国从来不曾出现平民政府

是平民帝国,而不是平民政府。

生不用封万户侯常恨不识苍井优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