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tkio.blogdriver.com/三、兵种之间的比较:
三一、步兵:
三一一、罗马步兵
罗马军团的基本组织单位是百人队(Century),人数为一百一十人,基本相当于今天的连级单位。一个罗马军团包括十个营(Cohort),共五十五个连。第一营是主力营,执掌军团的鹰符,由十个连组成,其他的营都只有五个连。这样一个罗马军团共有步兵六千一百人。罗马士兵身上的防护装则根据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设计,如在恺撒时代和公元一世纪的早期,士兵穿着盔甲。而在CLAUDIUS时代,一种由连接在横向的皮条上的六、七根金属条组成的盔甲穿戴在士兵身上,穿着这种盔甲便于活动。肩膀是用一些带弧度的金属条保护起来的,前后成对。这种盔甲被制成是可以分解的。不象上半身,对于双腿的保护由于要保证机动性,只有从简了。
头盔是被仔细设计过的,最外层是青铜制的,中间是一层铁皮,最里面是用皮革或是布料做的内衬。在后面,有一块专门设计的弧板保护着颈部。有两片小小的突起系在前面给脸部提供保护。在两颊是两片从头上连下来的护片。为与身上的护甲配合,头盔也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改变。;
武器包括一面长方形木制盾牌,表面蒙一层牛皮,高一米二,宽七十公分长,形盾是由熟铁条或是铜条制成的盾面加上一周的木制夹板围框。在盾的中心地方有一个突起专为使用人准备的握把。在盾牌的里面有两条皮带,一条是在作战是将盾牌固定在前面的手上的,另一条是为士兵在行进中携带准备的。向外的表面有时用皮革蒙上有时是雕花的。
重型标枪(Pilum),是2.1 米长带铁头的标枪。它的杀伤范围在27米左右,由于铁枪头经过巧妙地设计,一旦标枪刺穿敌人的盔甲就无法再拔出来,这样,这根长2.1 米的标枪就成了中标人的累赘,使他无法行动,因而他就必须放弃他的防护盔甲。罗马军队通常是一个连组成一个方阵,有八行纵深,行列之间保持一米的距离,行与行之间错开站位。实战的时候,罗马士兵组成方阵逼近敌阵,到二十米的距离上开始投掷标枪。罗马人的重型标枪虽然射程只有十几米,但威力巨大,能够穿透任何盾牌和盔甲。
罗马短匕:近距离接敌时用一人高的盾牌防护全身,又排着摩肩接踵的密集阵形,个人没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故而使用的剑很短,主要用于刺击而不是砍削,长度一般在300~400毫米,格斗时尽量刺入对手的要害部位———心脏或腹部。罗马士兵格斗动作简练有效,通常是左手挽盾抵住敌人,然后右手持短剑从盾牌下面猛刺敌人的腹部,这比挥剑砍杀致命得多。
三一二、汉朝步兵
汉代常使用的兵器,也就是大量正式装备部队的兵器,远射主要是弩和弓,格斗有戟、矛、刀、剑,防具是铠甲和盾牌。
步兵使用的武器中,商周时期作为主要格斗兵器的青铜戈和青铜戟,都从战场上消失了,取代它们的是钢铁制造的戟和矛。戟的形制是战国晚期开始出现的“卜”字形,其特点是戟刺锐利而前伸,旁枝与刺体垂直横出,也极尖锐。东汉以后,旁枝又向上弧曲,增强了叉刺的效能。
矛头的形体加长,还有体扁刃阔形似剑的,又称为铩。(剧照未找到、哪位看到告诉我,不胜感激)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逐渐让位于钢铁剑,剑体日益窄长而剑锋更加尖锐。开始使用环首的长铁刀,虽然直到东汉时期还是刀剑并用,但环首铁刀更为普遍。(剧照未找到)
汉初的防具主要仍是铠甲和盾牌。盾牌有木制、皮制和铁制,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大约相当士兵的三分之一身高(50~60CM) ,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攘,可攻可守。(剧照未找到)
汉代的甲胄主要是“玄甲”,也就是铁铠 ,它逐渐完善并排挤了传统的皮甲,由甲片镶嵌而成,而当时所使用的铠甲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型长条甲片(某出土的高23.4CM,宽4.4CM),也称甲札,其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短;第二类甲片比第一类小得多,形状也更接近正方形(高4.6~5CM,宽2.7~3.4CM,重10克),一般下缘较为平直,上缘两角成圆弧状;第三类,体型最小,更接近正方形,高不及4CM,宽不到2.5CM,这种甲片的另一种样子是作成槐叶或柳叶形状。用上面三种甲片可编成两类铠甲,就是由大型长条甲札编成的札甲和用中小型甲片编成的鱼鳞甲 ,另外札甲中又有无披膊和披膊之分,骑兵大多使用无披膊的。皮甲成为铁甲的配角,但仍作为重要的辅助性防具。(剧中看到官兵绝大多数皮甲,所谓武帝时盐铁官营制度也不过尔耳,连军官都没装配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