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向来很少转文章,不过这一篇我想大家都能有点兴趣,虽然简述的是香港漫画市场的发展,但是对国内应该还是有借鉴作用的。特别是文末介绍的现象,虫子也略微感觉到了,不知道是欣赏品位的蜕化,还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难道真的要一点点远离漫画了吗?
以下转贴,是一好友用邮件抄送的,不知道原文出处和年代。
近年間,日本漫畫熱潮席捲台灣.香港.大陸。日本漫畫書佔據了書報攤三分之一以上的地方;漫畫專門店在商場愈開愈多;與漫畫相關之商品,甚麼閃咭、拼圖、飾物、手辦模型等更是大行其道。
從翻版年代談起
其實要追索這股日本漫畫潮流,應始於六十年代初期。只不過,長期以來日本漫畫只屬於翻版商及漫畫迷的世界,從來沒有受到正視。當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的「小飛俠」在日本大紅大紫的時候,香港便有翻版商出版「小飛俠」的中文版。電視在七十年代,流行播放日本配音劇集,甚麼「柔道龍虎榜」、「青春火花」、「七星俠」、「超人」(現稱鹹蛋超人)等,翻版的漫畫版本也在坊間流行。隨著這熱潮,當時日本流行漫畫也紛紛湧入香港,令不少漫畫迷廢寢忘餐,追看「海商王」、「七金剛」、「男組」、「愛與誠」等現今視為經典漫畫。
八十年代消失市場
但踏入八十年代,無線電視劇,港產電影,廣東歌曲,本地漫畫成為了流行文化的主流,日本漫畫在這洪流下竟然被湮沒了,市場上只有零星出現在電視走紅的「IQ博士」及其後的「龍珠」翻版漫畫。
日本漫畫在市場銷聲匿跡的時候,正是本地漫畫黃金時代。黃玉郎一統江湖,建立了自己的「玉郎帝國」,盡收當時得令的漫畫家於旗下。漫畫迷醉心追看每周出版的「龍虎門」、「李小龍」、「如來神掌」、「醉拳」、「中華英雄」、「玉郎漫畫」;而當時每本的平均銷量接近十萬冊。日本漫畫不能吸引本地漫畫迷;出版翻版日本漫畫更是無行可圖。
九十年代敗部復活
但到了九十年代,漫畫界卻出現了戲劇性轉變。在九二年,「文化傳信」(前身為玉郎集團)在許多同行不看好的情況下,率先與日本出版商,購入日本漫畫的香港中文版權,正式有系統地發行出版。在宣傳推廣策略之配合下,結果令不少行家大跌眼鏡,當時推出的「龍珠」、「亂馬1/2」、「叮噹」,銷量便超越了不少本地漫畫。漫畫出版商此時,如夢初醒,開如爭相搶購日本漫畫版權,大規模將新舊日本漫畫單行本一口氣出版發行,務求以最快時間搶佔市場。
此舉令日本漫畫市場在短短三年間高速增長,速度令人吃驚!在九二年,市場上只有一家出版社出版日本漫畫,到了今天已增至接近十家;出版書目數量,從九二年全年只有五本,增至全年超過一百本;日本漫畫全年總銷量值從九二年的六百萬,激增至九五年接近五億之巨!
日本漫畫競爭已達白熱化;而市場發展亦漸次成熟。長期引為疚病的翻版現象,終於受到控制。翻版日本漫畫終於完成三十年來的「使命」,正式壽終。
題材多元盡領風騷
日本漫畫在本港已愈三十年,為何要到九十年代的今天才能「發揚光大」?
大眾流行文化的發展是向來都是外內競爭。正如前文所述,八十年代本地大眾流行文化的強勢及霸氣,令不少外來流行文化(包括外國流行歌曲,電影,電視節目及日本漫畫),根本找不到市場生存空間。但到了九十年代,本地大眾流行文化原創力的貧乏及真空,本地作品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九十年代港產電視劇的公式製作,已失去了昔日「上海灘」、「網中人」的光彩,徹底被台灣劇集打敗;港產電影大部份都在觀眾預期中陳述故事;廣東歌總離不開「四大天王」的談情說愛;本地漫畫只有形式堆砌的所謂「俠義」武打,每個主角總是打不死,每個故事都是有完未完的天馬行空,與時代脫節。
這令人窒息的大氣候,恰好讓日本漫畫有機會侵佔本地大眾流行文化市場。日本漫畫界多年的發展,培育不少漫畫主筆,建立良好的創作及編輯制度,令日本漫畫產品本身已有超越本地流行文化的元素,包括:題材多元多樣;故事經常推陳出新緊扣潮流;表達技巧及畫功熟練。
當然,潮流的締造總需要一些有利的激化因素。九二年,柴門文的「東京愛的故事」一系列清新愛情小說漫畫從台灣登陸。?#123;著柴門文感性的筆觸,女性細緻獨到的情感刻劃,打動不少青年男女的心。柴門文的漫畫更罕有地長期成為書店裡的最暢銷書。「柴門文旋風」不但令許多人對漫畫改觀,更重要是令到一些從不看漫畫的人,也主動接觸漫畫。
此外,再加上當時出版商推出「龍珠」、「亂馬1/2」、「叮噹」漫畫時,借助電視卡通的大受歡迎,及電視廣告的宣傳配合,改變了不少人對漫畫的傳統印象。漫畫不再是低下、粗俗、有害身心的「公仔書」。看漫畫,其實與聽CD、看影帶/影碟一樣,屬於個人的消閑娛樂而已。
而在九三年,市面的日本漫畫除了適合青少年口味外,出版商更引入題材較為成熟的漫畫,如弘兼憲史的「人間交叉點」、手塚治虫的「狗臉人」及「奇子」等等,探討人性、諷刺專權自封制度的作品,在本地文化界引起廣泛注意及討論;而更重要的令漫畫的文化空間拓闊,令更多從前抗拒漫畫的人,也開始嘗試體驗漫畫的箇中趣味。
前景不明
儘管如此,發展至今,日本漫畫市場最大之隱憂,就是青黃不接。目前受歡迎之新舊書目幾乎已出版得八八九九。大部份出版日期更已追貼日本之出版時間,每一期之出版時間往往要等三至四個月。青黃不接日益嚴重,出版商唯有趕快將六七十年代的經典作品,重新包裝出版。但當懷舊作品一旦出版完畢,而新作品又跟不上或不再受歡迎,到底目前市值五億之日本漫畫市場,會不會如八十年代初期一樣,馬上人間蒸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