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是日本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 既有优美的舞蹈表演, 又有悦耳的念、唱和音乐伴奏。歌舞伎本有“狂欢乱舞”之意, 因最早的歌舞伎表演并无舞台, 只是在广庭大众面前纵情乱舞。后屡经艺术改良, 才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舞台表演剧种。
歌舞伎最早出现于1603 年德川幕府建立前后。当时, 有一位名叫阿国的女性, 为募捐修建出云大庙的资金, 在京都街头舞蹈唱歌。阿国色艺双全, 舞姿优美。观众为之陶醉,也情不自禁地纷纷随之翩翩起舞。最初的歌舞伎, 皆由女性演员表演。一些女艺人, 模仿阿国的舞姿, 纵情载歌载舞, 被称为“女歌舞伎”。1629年幕府指责歌舞伎卖弄姿色, 禁止其演出。取而代之的是“若众歌舞伎”, 由一些俊美少年组成舞蹈团, 男扮女装表演。后仍被幕府以有伤风化的借口, 再加禁止。直到1652年, 演员们把头发饰成武士发型, 并将单纯的舞蹈表演, 丰富为有说有唱的形式, 歌舞伎才被允许公演。
在17 世纪末的元禄时代, 歌舞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出现了几位专门编写歌舞伎脚本的名作家, 如近松门左卫门、中村传七等。此时的歌舞伎, 按内容划分, 有“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多以爱情为主,“武戏”则多以为父报仇、为君雪恨为重。1700 年左右, 歌舞伎已形成了市川团十郎系、松本幸四郎系、中村歌右门系、尾上菊五郎系、片冈仁右卫门系、市川左团系六大派系。
歌舞伎的经典名作有《忠臣藏》、《镜狮子》等。《忠臣藏》由木偶剧移植而来, 根据一个为君复仇的真实故事改编写成, 表现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冲突和较量。《镜狮子》是一出舞剧, 由“能乐”移植而来。剧中, 演员在前半场扮演温柔可爱的姑娘, 舞姿优美妩媚; 后半场则以象征性装扮表现传说中的狮子, 舞蹈粗犷奔放, 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无论在古代日本, 还是在近现代日本, 歌舞伎都成为日本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