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區來點點心
我想很多人在壓製時常會忽略 filter 的排列方式(只想到哪些filter不錯用給他加上去)
因此這個試驗就是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要限定一下實驗要素
.使用 XviD: 500kbps/1-pass 其他不以深究,目的在使用低碼率得到強烈的對比
.使用動態字幕及激烈動態畫面(最後之Frame畫面是最高碼率),目的同上
.不加上音訊及使用去噪點filter
接著馬上進行實驗,壓製上使用的腳本如下
AVISource("1.avi",false)
textsub("logo.ass") #之前
Undot()
KenKunNR(threshold=20)
trim(0,278)
AVISource("1.avi",false)
Undot()
KenKunNR(threshold=20)
textsub("logo.ass") #之後
trim(0,278)
可看出差別在哪吧,因此這個實驗就是拿 textsub 字幕之添加來代表
"filter的排列順序" 之差別
實驗結果如圖 (採用jpeg 100%品質壓縮檔,四個截圖皆是放大 150%之後的裁切圖)
P.S.所謂的"原"是指播放.avs源
可以看到左上角有一些框框,與右圖比較可以看出差異
(不說誰好誰壞,可看出的差別字體缺角、字體圓角化、背景邊緣雜訊、筆畫末端浸濡...)
(還有一些沒被標示有興趣得朋友也可找找看)
字幕本是一個獨立於主畫面的醒目字體
所以在主畫面在修飾時避免加入是比較正確的思維
那其他filter呢?
就近取 Undot() KenKunNR() 這兩個 filter
如果KenKunNR 比 Undot先
可想而知 KenKunNR 已去噪點還會留下細微噪點嗎?Undot先去掉細微噪點可否協助KenKunNR呢?
(這沒去做實驗所以在這裡沒有答案,但相信大家不難得到答案...^^)
同樣的 Levels、Resize filter、Crop 這些常用filter又如何?
我想這就留給大家去思考吧 ^^
或許有人會說那使用高碼率不就可避免嗎?
問題是與其去預料碼率是否永遠夠用不如
一開始就給Encoder一個好的數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