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帮助
  • 30619阅读
  • 73回复

[原创]灵魂的争鸣,我思的省察--解读《Ergo Proxy》中的哲学杂烩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11-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5


【文责声明】
1. 文章作者暗の使徒,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时请勿强奸文意,十分感谢。
2. 若要强奸文意,请勿注明出处,同谢。

【前序】
一. 可能有不少同志没看过或者没看完这部片子,故下面解释尽量以便于理解的顺序罗列。
二. 看过并熟悉此片的朋友可以直接看正文。
三. 剧情解释部分参照维基百科、国内外动漫论坛等,对比内容有作者主观推断成分。感谢自由羽翼网友的剧析帖给予本文以极大帮助,在此对其致以由衷的敬意。
四. 正文里一些引证佐论内容尽量注明出处,方便大家查阅,有遗漏请指出;部分个人观点有注释。
五. 正文中未注释的观点可视为作者的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


【正文】
主父说,汝所触及皆为『真实』,但真实未必是真理。[1]

有人告诉我,《Ergo Proxy》是一部动作片,我问道:“Ergo Proxy”是什么?然后拿过海报一看,感觉这像一部视觉系SF动作片。然后将片子一集一集读下来,发现竟然是部文艺片。啊哦,看到结尾,恍惚已经有科教的感觉了。
然后被主角一句:“我仍是,Ergo Proxy!”打醒,FAINT,这还是部动画片。
悲喜而言,似乎在剧中不是那么明调,剧情开始的架构就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不确认感,到最后轰然崩塌。或说绝望,或说一切归为原始。商业动画漫盈的今天,敢给予观众这种精神刺激的确实不多。
监督村濑修功,曾经做过《魔女猎人罗宾》、《机动战士高达W》、《机动战士高达F91》等的监督/作画监督。他设计的角色给人一种新生代的锐进,然后也揉杂了新生代的不安。这种不安在人物的脸面上是难以看清,但你一看见这个形象,联系到现实,就会马上回想起来。比如罗宾,比如布西克,比如文森特。
【一. 理•春•的•青•墓•想•和•坟】
惊爆!警匪恋!
红衣高大蒙面男子夜袭司法人员公寓欲图不轨,未遂潜逃,
美丽强气职业女性受辱拾起法律武器奋起反抗,一追数月。
啧啧,就该这么宣传。
《EP》里借用了大量其它艺术作品里的经典形式,比如第二集中,劳尓妻子和孩子被Monad所杀的场景,来源于前苏联电影大师谢尓盖•M•爱森斯坦(Sergei Mikhailovich Eisenstein 1898-1948)1925年的名作《战舰波将金号》(The Battleship Potemkin,又译作波坦金),剧中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惨遭沙俄士兵杀害,婴儿车也随着阶梯滑落,最终母子双亡。导演运用了六十多个镜头,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沙俄镇压敖德萨群众起义的场景刻画得极其深刻,这段镜头被称为“敖德萨阶梯”(Odessa Steps)。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布赖恩德帕尔马(Brian De Palma)1987年的作品《铁面无私》(The Untouchables),不过帕尓马只借了形,而把自己的神融了进去,通过多方位角度的拍摄,将阶梯上激烈枪战的镜头时间故意延长,完美的契合了剧情交代和氛围的营造。可谓范本再创造。相比之下,《战舰波将金号》中透过嘈杂和凶暴反映的人性和历史,《铁面无私》里这个婴儿车只能算作商业陪衬,而《Ergo Proxy》里,劳尓脸部僵硬地看着妻子和婴儿车一起落下,广播里不断放着“请抛弃不需要的物品……请忍耐……”(暗示情感是不必要的),已然是种套式上的默契了……
《Ergo Proxy》

《战舰波将金号》

《铁面无私》

这就是所谓的“致敬”吧……类似的“致敬”还有很多,比如14话中,莉露沉入水中地镜头,逼真COS欧洲画家John Everett Millais刻画《哈姆雷特》中的人物Ophelia落水的情景。诸如此类,制作者透过艺术表现的既成视角,来传达剧本里所蕴涵的潜在信息。
莉露•梅亚的眼影被刻画的很显眼,很招摆,甚至海报上那股戾气,十分里有三分来自那两道眼影。蓝色的、未曾改变过、由随行者为他妆扮、即使食寝不安,也不忘妆容――完美地刻画了一个性格倔强、任性的小姐形象。由于眼影和皮肤的颜色产生明烈对比,皮肤、眼影,瞳孔三者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色系,视觉被人为的拉到眼神处,眼神的细微变化就“放大”了。
这种视觉暗示在影视上有大量运用,比如马特•格瑞宁(Matt Groening)的 《辛普森一家》。里面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大眼睛小瞳孔,这样人物在传达表情的时候,视线和神情的表达变得更加明显(或者说有朝某个方面暗示的倾向),作者将一种市民阶层“着意社会”、“力图改变又反被利用而不自知”的社会讽刺融合在里面,这种理念通过简洁的色块和乖张的肢体动作表现的特别明显。笔者认为制作人给莉露刻画眼影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眼神表达台词背后的另一部分:即莉露•梅亚一直寻求的“真实”,和“真实”的自己。
然则本片萌度有限,《EP》给人的感觉是“涩”,无论是配色还是布景。剧中用了大量低纯度[2]的色系,压抑,沉闷、不安定,而极少使用黄色[3]作强调。比如第9话中光辉代理人Kazkis Proxy给文森特看的哈隆斯过去繁荣时的投影,之后又关闭掉,眼前呈现一片充满腐败气息的废墟,这种瞬间的落差给人的心理冲击尤为强烈。
可以说,《EP》将一切具象的内容都蒙上灰色的色彩,而将抽象的暗示表征[4]都涂以鲜艳的明调。接着抽象与具象对比,抽象与抽象对比,具象与具象对比,如Autoreiv作为“灰色”(基调黑白)的存在,当中唯独Pino一人的眼是有“神”的;而Pino的瞳孔却不是莉露、文森他们的黑色;Ergo的眼是红的,Monad(莉亚露)的眼却是黑的,Monad的复制品――莉露却自己涂上浓重的眼影;文森特放弃了作为和Proxy一样的圣眼,拥有了和Monad般人类的眼神,然则Proxy的“圣眼”却是无神的。这些均是制作人力图让观众玩味的地方。
《EP》通过大量蒙太奇重构[5],用仿倒叙式的类比手法,将角色和角色以外的集合并联起来,抽象成两个意识主体[6],继而复合成一个认识主体[7],即从“我思”和“汝辩”演化成“我思”和“我辩”,如剧中第11集中,城市之光书店的老头和文森特的对话演变,剧中不断强调“我思故汝在”,暗示思维的统一性同时又放大认识客体(在思维里)之间的辩证关系:比如第1集中闯进莉露房间的明明是Ergo(即文森特,也可以认为是文森特思维的另一面,反过来站在Ergo的角度亦然),而后面文森所遭遇的事件里,却在被不断强调、暗示自己和Ergo(Proxy)的关系。
“之前呢?”
“之前你是什么?”
“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这种类似歌剧式的演出,不禁让人将它和同类的SF作品《攻壳》作比较:同是思考哲学本质问题[8],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唱的,后者是演的。
然而强跳跃的对白和冷冰冰的肢体语言给人带来的不是无尽的遐思,更没有“变幻莫测的梦”[9]反而会令不着头绪的观众再三回头翻看,翻看又翻看,陷入递归的循环里,对于喜欢轻格调的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逻辑灾难”[10]。如第15话和第19话,前者硬生生的通过KUSO一个娱乐节目来把庞大的世界观强塞给观众,而且观众在看完整部剧后又得回来从这里搜寻情节推论的起点;后者则是加重了观众对虚实的不确定性[11];不知道这里该赞监督手法个性、立意出新还是喷他功力不足、糊弄大众。
看来制作人不仅仅要把龙套们逼上绝路,将观众这个“认识主体”也顺带稍上了。
哦血特,佐藤大你难道也是票友?
“我仍是,Ergo,Proxy呀!”



【二.人机恋猛击是,搞基狂点否,爆菊请关机】
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真理?
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类似的,哲学的本质即思考。[12]
Proxy,移居太空的人类留在地球的代理,穹形人类的“造物主”,然则对Proxy来说,原人类是他们的造物主,爱或被爱,恨或被恨,复仇和被复仇,在看起来高度发达的文明背景下,一段“创造和毁灭”的短暂舞台剧,围绕“意义”展开。
《EP》中充满了许多这样2元论[13]向的课题:在或不在,生或死,黑或白,成或败,理性或感性等。而这种被剧中树立、标榜起来明晰的对立概念,却又在剧情里被无情的抨击,调戏,甚至殴打。比如劳尓,他登场即代表着现实里很多人所向往的那种模式:满意的工作,高贵的身份,还有“和谐”的家庭。当文森特这个名字跃进并打乱他的生活时,这个被命运捉弄的男人旋即开始了复仇。从他想逮捕文森,到后来启动天堂之门[14],企图射杀Proxy,复仇的计划是一步紧接一步。但越接近真实,劳尔越显得惶乱。劳尓恨文森特什么?恨他夺取了自己的所有?恨他身为创造主的身份?
劳尓恨自己的命运。被造物主既定的命运。他想获胜,但注定成不了胜利者。正如Proxy One说的:即使你们侥幸活下去,也不能证明你们是胜者。或者说,在造物主的词典里,根本没有胜者这个词语;可能,造物主也不是胜者。
是非成败转头空?
古语:一分为二,合二为一[15],矛盾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对立存在的斗争是历史性的,社会性的,斗争的同时又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EP》中渲染了一个强烈的斗争舞台:人类和其它,有情和无情。但是又刻意将斗争往一个极端上推进,比如第一集里广播中不断回响着“即使那是不需要的东西,也请忍耐,抛弃他们,你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16]暗示着:人类的感情是不必要的,人类为存在而存在。结局里也提到了,Proxy和穹形里的人不过是为了改造地球而存在的存在,最后罗姆多也和其它穹形一样步入了毁灭。
《EP》用这种结局指代命题旨向的无义性,即用归谬法[17]的方式阐述论题的域定义缺失,而意图将其归一[18] ,比如感性和理性的课题上,最后罗姆多崩坏的时候,莉露(人)担心文森特的安危,皮诺(中毒的AR)轻笑着说:我能听到他的声音……距离1107单位;以及克里斯蒂法:这(保护皮诺)是他下达给作为随行者的我的最后的使命……这种结局显然但旗帜模糊的表达,正是《EP》制作者想要传达给观众的:
人类所思索探究、争论的课题,可能本来就是无意义的[19]。
人首先是动物,然后是社会性的动物,接着人有思维,有感情(思维的高级形式)。从生物学上讲,人(个体)作为动物之于其族群的意义,在于繁衍和生存。显然,人类在地球上的繁荣已经证明了这个物种在进化竞争中的优秀性;而基于社会,人的意义被赋予了更多内容,比如成就、影响、荣誉等,然而这种价值取向的能动作用并不能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0]的关系,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1]。人的存在本质是社会存在,人处在社会关系的闭包中开展生产实践活动,其次再谈社会意识。比如,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22];伯夷叔齐固然高义,然则作为“人”,仍然逃不了“食”的需要,讽刺的是,粟为周朝之粟,薇亦周朝之薇,食粟食薇,如之何异?这亦证明了存在是社会关系下的存在,意识是社会关系下的意识。
有机界的发展是一个熵减[23]的过程,这点人类也不例外,道德决定论在历史发展面前是站不住脚跟的。过去西教廷坚持着信仰,死不承认人的祖先是畜生,更想方设法扼杀小球围大球转的“谬论”。然则历史是残酷的,时代的潮流不断冲刷着人的观念,思维壁垒被击溃,追溯本源~展望未来这一思维的跨度变得越来越长。而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在这点上,生产力对社会生产起决定作用。《EP》里同样用这种模式构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日常生活,均有AR代理,生活无忧。但剧中却把这种架构当成一次性抛手的筹码,作为最后翻盘的重要赌注:人和科技发展到最后究竟是什么?意义何在?
永恒!因为我爱你呀![24]
我们站在伟人的光辉里,仰视他们的光芒,顺着他们的指引前行,然而我们真的需要存在主义的人道关怀?天平的两极[25]究竟哪边才是应该追寻的?城市之光的老头跟文森特说:“箭”和“生命”两个看似对立的东西,而他们最终到达的地方都是死亡[26]。
灵魂不朽,自由意志,上帝存在,诸如此类,你无法证明其存在,但你又无法证明其不存在[27],辩证本是人类认识所有域内的相互映射,离开了人类的认识域,辩证关系就不存在了。好比一个人先说“地球有什么意义”然后另一人回答“可以住人”,然后那人又问“那颗星星有什么意义”。类似的情景,均可以归结为“对认识对象的绝对化抽象”。而意义作为人对于物质、精神的反思,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它必须从意识出发,建立在一个受体上,而这个受体通过表征反馈到人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活动。即抛开人不论,把一个东西独立出来,将它封闭到一个不被主体认识的空间中(假设它和那个空间也不关联),然后问它是否有意义,那么这种命题是自毁的[28]。比如P:A:我是个绝对独立存在的人, P:如果命题真,那么有A=>┐A(命题是真,那么“我”说的这句话就是有关系的了),即有┐A,我没有绝对独立存在,两者自相矛盾。反之则不矛盾。所以“如果我是个独立存在的人,那么我有(没)意义”这个命题的前提就是假的了,即无论有没意义,都无法决定命题的真假。
《EP》中,那个剧中在洞穴中的代理人被射杀后,其随行者朝莉露发起攻击,可以说那个随行者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其在客观世界里唯一的“关系”被“剥夺”了,于是便开始了一些“奇怪”的行为。又如22集中,面临着罗姆多的毁灭,莉露的上司无谓的摆动手臂,好像自己仍然在工作,履行义务。种种迹象暗示:“意义”是基于关系而存在的,脱离的关系,“意义”将不在有意义。
如果将“意义”定义为:“既在体客观独立的形式和内含”,那么可以说,人、人生的意义并不具有“意义”的内容。[29]
Monad:来吧,文森特,去我们来的地方。
文森:不,不去,这里还有需要我做的事情。
文森特知道,Monad要带他去的地方,没有LOLI,没有眼影,没有KUSO,没有爱,没有SM,所以,他只有舍弃一半。
为了得到另一半。(作者按:后宫与搞基果不能兼得)
尼采把答案留给了自己,却把疑问留给世人。
犹太法典的世界翻译板,其最后一面必定留白,象征着法典永远留有余地供人思考和辨析。
故,我仍是,“Ergo,Proxy”呀!

种菊花,战3D妹子。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11-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2-19
【三. 在或不在,梦或醒,叫你丫文青】:

在那的任何事物
既不是城镇 教堂 河川,也没有色彩 光线 影子
我经常一动不动地惬意地感受到
这圆形大海潮 这天空的晴朗 这地狱的忧愁
渗透至我身体内
那只是空想
不能相信 就连自己
在我的心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那是因为感觉到内心深处有什么已经沉睡了,以及又有什么已经觉醒了
啊 那是一种不能用言语形容出来的一瞬间
在他所出生的那个世界里,人类可以成为一切……[30]

很遗憾的是,福德这个龙套不够敬业,人家文森特第一男猪,我思我行是个性,你丫装什么思想哲人还学美型反角搞偷梁换柱,好了吧,2集就挺了。
于是《EP》不断的暗示:你丫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形而上(下)的东西有没存在的必要?比如人生,比如感情。剧本是无情的,所登场的人物一个个倒下,而主题也一步步彰显出来。文森特,一个超脱“命运”的存在,却在不断反思自己命运的足迹,以及审察自己超脱的过程。
物本无极,何以知天命?[31]人有没有这种可能?
Autoreiv为了穹形的人类更加舒适而存在,Proxy为了改造失落的大地而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人类为什么而存在?伊吉为了守护莉露而存在,莉露为了唤醒Ergo而存在,Ergo呢?
我思者,我在。[32]
普特南(Hilary Putnam,1926~,美,当代哲学家)提出过一个思想实验,即“钵中之脑”(brains in a vat):假设有那么一个(群)科学家,他(们)将我们的脑子放置在一个营养供给容器中,任何感知在大脑里的回馈都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比如视觉触觉听觉等,任何思维的活动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并控制,然后普特南提出疑问:是不是我们现在所感知的,所想的一切,都在那些科学家控制之内(比如我们现在谈论钵中之脑这件事)?
类似的,中国古代也有“庄周梦蝶”[33]的故事,剧中一开始Ergo夜袭莉露闺房的时候,就触及了One留下的“Awaking”字样,直到后来在莫斯科秘室中再次看到他留下的“Awaking”字样,文森特Peoxy的一面正式醒来。它真的醒了吗,是否真如“丘也与汝,皆梦也。予谓汝梦,亦梦也?”[34]。
美国当代哲学家J•丹西(Jonathan Dancy)给出了这个命题的闭合论证[35]:
(1)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2)如果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那么我就不知道我有手;因此:(3)我不知道我有手。[36]那么我们究竟是不是钵中之脑?下面来将论证符号化:

D:全总个体域
一元谓词:
K(x,y):X知道Y
A(x):x是认识主体,
P(x):x在实践(比如人知道自己有手脚)
Q(x):x是“钵中之脑”
闭合论证的表达:
∀x{┐K(A(x),┐Q(x))∧[K(A(x),P(x))→K(A(x),┐Q(x))]}→┐∀x K(A(x),P(x)),
该公式化简如下:
1。∀x {┐K(A(x),┐Q(x))∧[K(A(x),P(x))→K(A(x),┐Q(x))]}→┐∀x K(A(x),P(x))原题引入
2。∀x K(A(x),┐Q(x))∨∀x┐K(A(x),P(x))∨∀x [K(A(x),P(x))∧┐∀x K(A(x),┐Q(x))]
3。┐∀x K(A(x),P(x))∨{∀x [K(A(x),P(x))∨∀x K(A(x),┐Q(x))]∧1}
4。∀x K(A(x),P(x))∨1
5。1
原式即重言式(永真式)
这个论证的前提是:F: ∀x K(A(x),P(x))→∀x K(A(x),┐Q(x)),若F为真,有如下命题:
条件:∀x K(A(x),P(x))→K(A(x),┐Q(x)) ,∀x K(A(x),P(x))
结论:∀x K(A(x),┐Q(x))(“我”知道“我”不是钵中之脑)
PC:
1。∀x K(A(x),P(x))→∀x K(A(x),┐Q(x)) 条件引入
2。∀x K(A(x),P(x))条件引入
3。∀x K(A(x),┐Q(x)) 1,2假言推理[37]

从数理逻辑看,在F为真的前提下,只要“我知道我在实践、(意识)活动”这个命题为真,那么可以得出“我”并非“钵中之脑”。但是,怀疑论者怀疑的不仅仅是“我”和“脑”,如果他们进一步怀疑逻辑行为本身,即F过程的真伪,或者进一步怀疑“→”的可靠性,这个时候论证好像就“轰然崩塌”了。德娄斯也曾把闭合论证表述为无知者论证(argument from ignorance)[38]。此无知非彼无知,这里的无知是指归因者(这里可以理解为命题、命题思想的阐述人)在特定语境下导致一般知识(比如常识,甚至基本逻辑等)可靠性的缺失,即辩证的失效性。因为在怀疑主义论证(语境)中,知识的标准异常的高,这种标准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大多数情况下,论证者处于“无知”的状态,即无法用一般性的知识去证述命题的真伪。[39] 康德云:这,这素耻辱啊……[40]
物体本没有颜色,而是光通过眼睛“给予了这个世界色彩”。可能你不相信,可能你无法证明,然而真理也许就是如此:如果它是相对的,那么你(主观地)无法相信;如果他是绝对的,你(客观地)又无法触摸。正如第9集的光辉代理人对文森特说:黑暗中的人们总是在寻求光明,而光明到来的时候,却因为太过耀眼,而不得不背过脸去,甚至眼睛都会感到疼痛。真相(理)就是这样的东西。
文森特身为红专分子,意识先锋,竟违反《AR妇女保护法》,“畏罪”并携幼女潜逃,继而袭(女)警拘捕,然后在国际中流窜作案,多次进行恐怖活动,四处学习、宣传反动言论,恶名昭彰,对于其反革命颠覆行为,我们要予以坚定的批斗,批翻,并踩上一脚让其永远不得翻身!
所以,所以什么,所以文森特同志在最后明白自己究竟只剩下“控御姐”携隐含控LOLI的潜力,故只有违心YY:我还是,Ergo,Proxy……[41]



【四.鸡生蛋,蛋生鸡,罗姆多恩仇录】
文森特在夕阳下。
“你来了。”
“我来了。”
很明显,《Ergo Proxy》不是一座感情雕塑,但这并不意味者里面没有令人回味的感情细节。什么?没有爱?谁说的,给我站出来!

22集Monad的克隆体Re-l-2 Rialu夺取劳尔的手枪,并对德塔勒斯说:因为那个人说想杀他。这段可以看出,Monad一开始便爱Ergo,接着文森特“爱”莉露,这不就素《异度装甲》吗?这就素爱啊,伟大乌托邦旗帜下赤条条的爱!
有趣的是,文森特看莉露,不唱“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42],偏要“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43],整一痴迷2D世界,携有AR控的Otaku形象。文森特,没办法,要怪就怪监督吧。您老实在长的太素描了。
什么,畸形?好吧,人不畸形枉少年,让我们来说说罗姆多的畸形史:
宅叔VS孙女:多洛普并不爱莉露,他感兴趣的是造物主。莉露不过是用来接触(唤醒)造物主的工具。爷爷对孙女,没有爱。而莉露一直爱着多洛普,作为孙女对爷爷。即使到最后他明知多洛普使用手段要除掉她,她仍然没有放弃作为他孙女的身份。
“不管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我是一直这样喜爱着爷爷。”
宅叔VS人妻:劳尔,面对自己妻儿被杀,没有一滴眼泪;最后报憾死去,也没有一滴眼泪。劳尔内心确是有感情的,但他不懂如何去表达。一个不懂表达的人,是有情还是无情?男人,流血呼,流泪呼?
宅叔VS伪宅叔:Ergo Proxy正是Proxy One复仇的代理,那么复仇到底是什么?将罗姆多毁灭?第15话里,MCQ告诉文森特的答案:对于这个世界得以再生的人,最不需要的是什么?是代理人(文森特回答“难道是我?”)。最终话Proxy One自己也承认,代理人即神的代理,当他们引导人至约束之地后,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伊吉,德塔勒斯亦是如此。两者都恨文森特,前者被夺去了存在的意义,后者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创造主恨被创造者,“被创造者”恨“创造主”……
人类创造了代理人,One创造了Ergo,Ergo创造了人类和Autoreiv;到底是创造主造人还是人造创造主?
易者有太极,太极生两仪[44],同是她娘生,相煎何太急!关系者和被关系者在历史的同一维度上始终保持着趋衡的态势,但人总是这样:将自己标榜到更高的立场上俯视一切,然后归纳,证伪,接着张大嘴曲扭的嗤笑。尓不知,时间耗不留情,它让你丫抽前人,自有后人来抽你。Donov到莫斯科大干一票,想到Ergo有一天会回来,一把辛酸泪;One机关算尽,最后在阳光下湮灭,自咽愁滋味;文森特站在罗姆多的废墟上,看着最原始的“造物主”徐徐飞来,不知该笑谁。
笑,叫你笑。什么?你说你都是对的?你怎么知道你都是对的?我怎么知道你都不对?那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你怎么能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你怎么能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45]现代知识论里3个要素:真(True)、信念(Belive)、确证(Justification)。如果一个命题可以作为“知识”被人纳入信念中,那么在认识过程中,认识对象需要符合客观事实,而且满足真实的必然性[46];其次认识主体必须坚信这个命题,而后即是知识的确证问题。如果一个命题判断的信念不是可靠的,那么这个过程不能称为确证[47]。确证作为判断信念是否符合某个真理系统的因素,须满足:(1)确证的信念的理由必须充分;(2)若确证一个信念的所指,必须要使这个信念成为可能 ,即可满足;(3)确证者对于认识者来说必须是可以把握的;(4)被确证的信念必须在蕴含它的环境里被肯定,且执信(念)者必须在知识(或确证的信念)的范围中对信念加以肯定;(5)被确证的信念必须与一个同一的信念系统相适合;(6)执(该)信者,必须满足一些理智的义务[48]。
假设两个历史维度K1,K2,有事件映射f1,f2分别在K1,K2下,个体A,B,确证信念标准[49]P1(x),P2(x)分别在K1,K2下。如果A在K1下干了一件事m,那么B关于A干了这件事的信念如何确证?符号表示为:K1→f1(A,m),B在K1,P1下对于K1→f1(A,m)的确证行为n,确证表述为Γ1:P1(m)→(K1→f1(B,n)∧ (K1→f1(A,m))),可以看出,Γ是可满足的,即同一历史维度的某个信念标准下,可以获得对一信念的确证。如果B在K2中,那么有Γ2:P2(m)→(K2→f2(B,n)∧(K1→f1(A,m))),如果在P2信念标准下,K2对K1关于事件m的确证映射为0,即P2(m)→(K2→K1)=0,(比如在当前信念标准下,K2历史维度上对K1关于m无史据可考,或者时间轴上K2在K1的负方向等)则有Γ:P2(m)→(┐K2∨f2(B,n)) ∧┐(K1∨f2(A,m)))=>P2(m)→(K2→f2(B,n)),即P2标准下,你至多只能确证自己的“确证行为”,而无法对“A干了m”做“充分的相信”。
由于确证涉及到作为理由的信念(确证者)与被确证的信念(被确证者)之间的支持关系,因此某一信念的确证,似乎需要依赖于另一信念,而这后一信念同样又要依赖于其他信念。这使得从结构上看,确证似乎形成一个无限回溯的系列。基础主义者认为,要解决回溯论证的问题,确证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信念,由它构成确证的基础,其他的信念则由此出发,获得具有必然性的支持,以满足确证的条件,从而避免回溯的困境。同样,确证者须承认你的确证行为是蕴含在P2里的,即P2(n)→P1(m)=1否则,后人便无法确证你的确证行为。在这点上,《EP》中给人的阐述是:文森特作为一个信念的确证者,不断的尝试去明晰信念系统,而莉露,却在扮演着和文森特不同历史维度的认识主体,再透过文森特的行为,反思自己的信念系统。
历史何尝又不是如此?我们看古人,或者相互看,或者照镜子;肯定也好,否定也好,都是处在当前的信念标准里。“否定”自己的信念标准,那何来确证,何来知识呢?同样,你的肯定、否定以及肯定、否定的行为,仍然会被后人以他们的信念系统拿来确证。嘲讽一切,怀疑一切的人,无疑拿一把钥匙去撬所有的门,滑稽又可笑,因为它不知道,每个门里都有着不同的规则,而你就是从一个门里走出来的人。盲目追求终极的问题而否定相对的存在,不建立立足的基点,那么一切都是虚假的,如此而言,“说”与“不说”,岂不是一样?
这个世界,哲学也好,科学也好;人类也好,Proxy也好,不过是你践踏历史,然后当你死的时候,历史再践踏你。你能不死吗?什么?不死?内侍监!

在!
发•便•当!
嗯?
文森特,看毛看!你还是,Ergo Proxy![50]

种菊花,战3D妹子。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11-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2-19
【坚•决•完•稿】
文森特在阴霾下。
和皮诺一起。
《EP》给人的感觉,好像一块干硬的面包,你不啃它,觉得可惜;啃了,却觉不出香味,然而在咀嚼的过程中,脑袋里又形式化地回味起那种怡人的香味来。它将哲学名句堆砌起来,然后一齐砸给观众。文森特,开始扮演着理性的拾荒者,最后却将辛苦收集来的理性统统抛掉。制作人俨然一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态势,SATO大,你狠的!
《EP》里描绘的是一个舞台,构建的却是一个法庭,文森特同志一人饰3角,又当控诉者又当辩护者最后还客串法官,恩,辛苦了,文森同志,你COSPLAY得很成功!
One:你俩搞什么飞机,想萌Monad,不和谐!不批准!
Ergo:我明明不想的,可是他就要搞人机恋,害我受牵连,要求精神赔偿!
文森特:……我我不不想想的的啊啊
旁白:生就一副便当命,多情总也似无情。
我把东西收起来,然后找到那个推荐的人,对他说:同志,这根本不是一部商业片,这是“内涵”片!他说:同志,我有说它是商业片吗?
Ergo Proxy,我是自我的代理人,将流言蜚语轰杀至渣吧,听贫僧一句,回家看一遍,看两遍,看XX遍!
啊,少年仔,你肚子不舒服吗?
……
哦血特,你原是,Ergo,Proxy呀!

注释:
[1]:这里是站在唯物的观点阐述,真实指客观世界通过知觉在人脑中的清晰反应,其受制于人(相对独立的个体)认识域(有机的集合)的最小交集(比如共识等)和最大合集(比如科学发现,先定义等);真理指1。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变)的所有客观内容,2。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正确反映。1和2不是并列关系,是两个不同角度的阐述,2中包含真理的相对性,比如价值真理等,1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历史辨证唯物主义中指客观真理(注:唯心主义否定客观真理)
注:主父指马克思,笑,笑毛啊,科普呢,严肃点!
[2]:(色彩)纯度(value):又叫饱和度,指色彩的浓度,宏观上浓度高,颜色越明亮,反之越灰暗。
[3]:“黄色是一种辐射状的运动,纯黄色是一种具有辐射状效果的色彩。在各种色彩中,黄色最明亮或最能产生光亮效果;它弥漫在空间中,跳跃闪烁,并力图成为空间里一切运动之中心。”(保罗•C•韦茨,《艺术的心理世界》P12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表征(representation):信息学里的概念,指客观刺激有序的在人脑中的呈现方式。刺激通过感官到达大脑后被转换成信息,这个信息以表征的形式呈现,表征既是客观对象的有序反映,也是被转换的客体。
[5]:蒙太奇的定义:通过镜头的组合和连接,构成电影的一种独特的表现/语言形式
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P393,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6]:意识主体:这里意识指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主体指认识、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意识主体理解为:对(认识、实践)可循的有机集合。(可循指在存在的基础上,能(通过认识、实践)关联主观和客观(世界);有机指特定域中的满足一定条件的关系)
[7]:认识主体:此指可承担认识、实践活动的有机集合(基于存在)。
注:马哲里,认识主体的定义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马哲》第4章第1节,任意出版社)
[8]:哲学本质问题,又称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最高形式,主要讨论2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这里指物质)的第一性;2。思维是否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注:“正确”指物、义(人类的认识域的全部内容)完全重合,“可知”指人的认识域(全部内容)与客观存在可完全重合,即可等价。1中主张思一物二的即唯心,反之唯物,2一直是怀疑论者等所探讨的话题。
[9]:“纷杂的影像的凝聚性力量和只能从情绪上加以解释的可以引发联想的场景的奇特逻辑使观众想到变幻莫测的梦”(美,戴维•波德维尓等《电影艺术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这里指让•爱普斯坦等在20年代所作的电影信息实验)
[10]:语出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一书(Morris.Klein,Mathematics, The Loss of Certainty,USA,1982),其对于“真理”和数学基本逻辑,定理提出质疑,这里指在连续的逻辑倒退中不断出现逻辑的自我矛盾继而导致回归原点,无法进行逻辑推断。
[11]:这种情况也出现在75年得奥斯卡奖的美国歌舞剧《芝加哥》,该剧用了“量子”跳跃式的时空重现手法,使得观众很难理解剧中那些部分是现实,那些是梦幻。
“虚与实的区别,本质上说是个别偶然性与一般普通性的区别,虚与一般普遍性联系,实与个别偶然性联系,所谓区别虚与实,就是要在审美反应中用理解的因素把握个别偶然中的一般和普遍。”(藤守尧,《审美心理描述》P70,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也是物质的基本表现,从自然科学上看,运动是物质“能”和“在”的二象统一。
思考,严格上说应该是“明思”(explicit reflexivity,明确化的反思),哲学可看作实存(既在)与当为(或者说善)的一种系统并且概括的反映,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思性”,其课题在于解析“思而后行”以及指导“解析‘思而后行’”,但即使如此,由于哲学本身就是“概念”到“概念”的,有时其本质所定义的概念集合下仍然有无法给以概念化的并给予把握的对象(something which cannot be grasped conceptually),所以关于哲学的本质问题,只能尝试解释其起点的旨义性,对于其域、合分、表述等难以做一种“完整的概括”。
[13]:二元论:指认为世界上存在且仅存在两中本原(各自独立,且性质不同,这里指物质和精神)的哲学学说。
注:笛卡儿(我思和实体),柏拉图(理念和事物),康德(本体和现象)都属于2元论的学说。
[14]:天堂之门(Rapture):18集里劳尓启动的火箭,本字的希腊文为harpazo,译为被夺、被接、被取及被提。其涵义为,因某种的力量,以强迫的方式,将某人或某物夺走。或是说,在不觉中,突然来了一股外来的力量,将某人或某物从甲处取到乙处去。
[15]: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最早自清•方以智《东西均》:交也者,合二而一也。
[16]:原文是:Follow citizehs!Do you part and make waste。Life is easier when you lighten your lead.Follow citizehs!The time is new to censume!Why skimp. When you deserve more?
[17]:归谬法:间接反驳方法之一,为了反驳某论题(或某论据),首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成假的结论,最后根据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确定它是假的。其命题描述形式是:(A→B)∧(A→┓B)<=>┓A,
这里指《EP》中将角色(情节)的结局影射成“谬”继而导出原题内含的不完整,比如生死的问题,穹形中的人类对“文明”的触觉是很极度迟钝的,而“文明”是作为现实中人类“存在”意义上所指代的延续性里重要的部分,两者具有鲜明的反差,即制作人一开始就给出了“这种论设”是无义的的观点。
[18]:归一:信息论里的观点,指所取的所有变体在给定范围内的积分总和为1,这里指“试图给命题假定其映像集合存在的唯一性”。
[19]:意义:这里指(假设并承认存在)一个无关联集合的形式和内含。是一个非静态的概念。
[20]:社会存在:人类社会依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集合,包括生产数据和生产方式。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比如艺术,政治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而后者(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对前者起能动作用。
[21]:《马恩全集》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75
[22]:《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23]:熵(Boltzmann):热力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论中(Shannon熵)后概念量化衍生到其它领域上,旨在描述样本空间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玻耳兹曼从统计学原理出发,根据熵的统计学定义,导出一个结论: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一个孤立系统的倾向于增加混乱程度,而宇宙可以认为是一个孤立系统,宇宙的混乱程度在不断地增加,可以推测出宇宙最终将达到“热寂”状态,因为(所有恒星)都在以同样方式放散热能,能源将会枯竭,再没有任何可以作功的能源了。而有机生物恰好相反,他们通过消耗能量来使自己趋向平衡,即熵减。
[24]:(尼采Friedrieh Nietzsche (1844~190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on G.Colli und M. Montinari,Band 4,Walter de Gruyter,Berlin/New York 1988)
[25]:即两个极端,如宋•张载《正蒙•太和》:“天地变化,两端而已”指两个对立的矛盾,比如善恶,阴阳等。
[2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名言:弓(tokson)名为生(bios),它的作用却是死 ”――残篇48
[27]:Kant,Immanue,Critic of Pure Reason, London:Macmillan,P113 ,1958.(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28]:自毁:由A可以推导出┐A,但由┐A并不能推导出A。比如“我在睡觉”等。
[29]:这里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康德那种“你想得到轮廓却摸不清模样”的概念。
[30]:第4集福德在文森特昏迷的时候读的诗,原为乔•布苏克(Joë Bousquet,20世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所作。
[31]:无极:《老子•二十八》:“复归于无极”,指无具体形象的宇宙最初混沌状态
天命:一指上天的意志命令,春秋前统治者认为自己“受命于天”,借天的名义行自己的意志。二指自然规律。这里的天有二义,一指类似宗教中的形式最高主宰者,二指世界精神的本源(古代诸子所指)
[32]:笛卡儿第一哲学原则“Cogito , ergo sum sive cxiso。”《Discours de la méthode》(方法论),这句话的原意不是(立)论述“我”“何以在”,而是阐释“我之思”明“我”即“思之所在”,即“我”怀疑的这个思考行为证明了那个在怀疑的我(正在思考)的这一事实的存在。笛卡儿把这一逻辑推断作为他思辨哲学的基点。
[33]: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34]:同出《庄子•齐物论》。
[35]:闭合论证是大多数反怀疑主义挑战怀疑主义问题所使用的论证基本方式,闭合论证的定义是:如果(认识)主体a不知道q(客体),却确实知道p蕴涵q,那么a就不知道p,即后续证明。
[36]:Jonathan Dancy,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Epistemolog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1985,P11(当代认识导论)
[37]:描述原理为一阶逻辑《离散数学•数理逻辑》,(任意)出版社。
[38]:Keith DeRose. Solving the Skeptical Problem[A] . in DeRose , TA Warfield(eds. ) . Skepticism:A Contemporary Read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基思•德娄斯《怀疑问题的解答》P183:耶鲁大学哲学教授,当代(虚拟条件)语境主义主要代表)
[39]:在当代西方知识论中,语境主义作为反怀疑主义的主流理论,其主张:任何怀疑主义(命题)的引入,必将引发提高知识引用的标准的趋势,即随着知识标准的提高,(论证)语境中可参为论据的事实主张主观的缩小了,这种缩小带来的对知识在域内的否定,并不是错误的,这和非怀疑主义者对(一般)知识的肯定一样,都是正确的,因为归因者必依赖归因者的语境。
即:“我不知道自己不是钵中之脑”这个论设到最后“我不知道自己在实践(没意识到自己有手)”的推断过程是真实的,但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是超语境的(有手是常识命题,而钵中之脑是怀疑主义论者的命题,两者的知识标准不在同一维度上),所以这个闭合定理的论证是超语境的(无法究其对错)。
[40]:原义是 “这(怀疑主义问题的未解决)是哲学的耻辱”(Kant,Immanue,Critic of Pure Reason, London:Macmillan, 1958. P3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41]:23集里文森特最后的独白,无疑是对目的论的谴责或者嘲讽。
目的论: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以某种目的决定的学说,是唯心的。莱布尼茨在其“前定和谐”中也有目的论向的阐述。
“为什么而存在”也是一种目的论的循环式命题。
[42]:乔吉《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曲出《全元散曲》全曲白描,形象传神)
[43]:李煜《子夜歌•其一》: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44]:《易•系辞上》: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指天地,阴阳,四象有多指,四季,金木水火等)
[45]:《齐物论》: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46]:真实的必然性:即真实的客观持续性,比如“一面硬币落下,正面朝上”这个结果虽然是真实的,但不是必然的,是偶然的。
[47]:猜测的对象为历史所证明,主观的猜测也不能被认为是确证。确证本身的具体内容同样具有历史性。
[48]:William Alston, “Concepts of Epistemic Justification”,in Knowledge and Justification II,(威廉姆•阿尔斯顿《知识与确证》P581)
[49]:信念标准:又叫信念系统,这里指支持确证的充分必要条件集合,比如当前的已经被承认的科学定理等。但信念标准又包含主观依据,比如某种条件下,人的明晰知觉等。
[50]:嗯,看毛看?原装正版,匪谍必究!

种菊花,战3D妹子。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11-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2-19
【关于文中的怀疑主义问题•续1:虚拟条件语境主义的解答】
如果怀疑主义者基于问题原点而对问题以外的所有知识建筑都致以怀疑,那么问题看起来将无法进行。而语境主义者着意将问题的含义和形式做一个更明确化的界定。形如“我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那么我说的究竟是真是假?”这类语境,归因者已经对人类自身的逻辑提出质疑,那么再用逻辑本身去推证这个命题的真假,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就是语境主义者说的“知识标准提高后带来的部分辨证失效”,如上面这个命题,归因者质疑逻辑本身,那么必然是难定“真假”的,因为“真”和“假”同样属于逻辑范畴,是和逻辑总域关联的辩证统一,归因者在提出“我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的时候,已经将一般逻辑标准从命题知识标准中剔除了,所以命题原点和逻辑在这个语境中不在同一知识标准里,即我们可以说它是“真”的,也可以说它是“假”(注,这里的真假不是指命题本身的真假,具体下文有解释)的,即“拟真性”。
为什么可以说它是“真”的,也是说是“假”的,因为同一主体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同一认知结果的具有不同知识立场的强度[1],比如怀疑主义命题的提出者,一般情况下,他相信命题有真假;而他在这个命题中,仍然相信“命题→命题”的可靠性,即人对命题具有判断力。只是在前者的语境中,主体相信命题的(客观)真实性,而后者中,主体无法相信命题的真实性,但并不否定命题客观性上的真假,即认为命题的真假属于独立的范畴。用德娄斯的观点 ,即使怀疑主义者不相信命题的真假,但是他(坚持)“不知道命题的真假”这点是怀疑者必须承认的事实,因为这个是他们提出命题的原点。[2]在这种虚拟条件下,怀疑主义者将一般的知识建筑排除在外,比如命题“正常人都是有手的,那么从这张正常人(我)的照片开来,我现在有手吗?”,(1)“我没见过你,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手”和(2)“我见过你了,你现在是有手的”都是正确的,因为同一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表征发生改变的时候,认识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导致的论断结果改变所带来的真伪性,和知识标准是相关的,因为(1)中,“见面”被纳入先决条件里,“我见到你有手”被认为是一个敏感的信念[3],而(2)中“你有手”是不敏感的。同理,钵中之脑问题中,普特南所叙述的“知道”,究竟是“基于钵中之脑”所思考的“知道”还是“基于非钵中之脑”所思考的“知道”没有明确表述,即普通语境和怀疑主义语境下,出现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的正确性自然不得而知了。
德娄斯给出了一个关于钵中之脑问题的解答:
如果用“知道O”表示日常语境下的知道,用“知道S”表示怀疑主义语境下的知道,那么,怀疑主义难题的解决可分为二种情况:
在日常语境下:
A1 :我确实知道O我有手;
A2 :如果我知道O我有手,那么我就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因此,
A3 :我知道O我不是缸中之脑。
在怀疑主义语境下:
A4 :我不知道S 我不是缸中之脑;
A5 :如果我不知道S 我不是缸中之脑,那么我就不知道S 我有手;因此,
A6 :我不知道S 我有手。
由于A1 和A6 、A3 和A4 并不矛盾,因此表面的矛盾消除了。由于日常语境下的知识处于怀疑主义质询的范围之外,因此怀疑主义难题就解决了。[4]
这个证述也可以这样理解:“非钵中之脑”可以通过“我思”知“我在”,而在非钵中之脑看来,“不一定非钵中之脑”推出的“我思”知“我不在”亦不是荒谬的。[5]

[1]:认识的立场强度(strength of epistemic position):这里指:如果A相信B,那么在语境P1和P2下,B信念的真实依赖性是A分别在P1和P2 下“相信”的立场强度。(Keith DeRose. Solving the Skeptical Problem[A] . in K DeRose , T A Warfield(eds. ) . Skepticism:A Contemporary Reader[C] . Ox2 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P202)
[2]:德娄斯认为,归因者的语境影响知识的归因,语境因素(attributor factors))决定知识的归因(即怀疑主义语境所包含的最初的内容是怀疑本身。)(Keith DeRose. Solving the Skeptical Problem[A]。in K DeRose,T A Warfield(eds. ) . Skepticism:A Contemporary Reader[C],P185)
[3]:敏感(sensitive)的信念:日常语境下,B是一种信念,A相信B,而在怀疑主义的提出时,带来知识标准的提高,如果A关于B的信念是特定的,被当作知识介用到语境中,那么这种信念必定是敏感的,反之,P就不能被当成知识来介用。
Keith DeRose. Solving the Skeptical Problem[A] . in K DeRose , T A Warfield(eds. ) . Skepticism:A Contemporary Reader[C] . Ox2 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P205~206
备注:在日常语境中,P是敏感的,如P不是真的,A就不会相信它,这是一种既定的规则。
[4]:Keith DeRose. Solving the Skeptical Problem[A] . in K DeRose , T A Warfield(eds. ) . Skepticism:A Contemporary Reader[C] . Ox2 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P209
[5]:注,这段话以及这里的解释请站在“非钵中之脑”的日常语境的角度理解,否则就会出现概念交叉,这个问题续2中有说明。

→→→
【关于文中的怀疑主义问题•续2:普特南的概念交叉和怀疑主义的符号环境】
首先说下普特南在其理论中提到的人类语言的“指称性”。所谓指称性,指人类用自义的语言在描述行为上,具有语言→客体以及语言和对象之间存在因果关联的性质,比如你说“那里有只猪”,“猪”这个词语具有指称性,指称一般人认识映象中的那种动物;他认为,语言的指称又具有历史经验性,比如“恐龙灭绝了”,“恐龙”所指称的动物虽然在当前的世界中没有客观的存在,但是人对“恐龙”所指称的对象有经验性上的认识,所以人在提起“恐龙”的时候能引起经验共识,所以“恐龙”一样具有指称性,即指称的对象和语词对于指称者来说不必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他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建立因果联系,比如书本等。
如果语词与对象(语词似乎指称的对象)没有因果联系,或者与可以用来描绘它们的东西根本没有因果联系,那么,我们就不能说语词指称对象。[1]普特南又提到:关于图像,语言,以及声音等,与指称对象不具有必然联系。[2]比如教一个婴儿“魍魉”的发音,然后婴儿诵读这个词,那么婴儿诵读的“魍魉”不具有指称性。因为这种行为不伴有意识的有序构建,是基于一种原始反射性的表现。(注:这个比喻是普特南论点的解释)
他认为,“我”要么是“钵中之脑”,要么不是“钵中之脑”(作者按:注意这里的语词是有指称性的),而“钵中之脑”所映象的图像和思维,对指称对象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联系,因为题设中,“钵中之脑”所体验的“客观现实”都是通过“某个机器”“模拟”的,即“钵中之脑”与一般意义上的客观实在不具有因果联系,因为他们的语词对象必然经过机器的模拟,是“伪造”的。即“钵中之脑”说的语词不具有指称性。[3]普特南下结论:钵中之脑无法说“我是’钵中之脑’”(作者按:这句话的‘钵中之脑’也是指具有指称性的,意在表达这个命题含义上的自我反驳)。
然而普特南的这个论点把自己陷入了一个回朔的困局里。他首先肯定了客观实在不以人为意志变动而变动,比如他举例“猴子在几百万年间随机敲打打字机的键盘,可能碰巧写出一篇关于树的真实描述的文章,但它并不指称任何东西”[4],然后又站在非钵中之脑的立场证述“钵中之脑”命题是自我反驳的,即如果你(普特南)是“钵中之脑”,那么你说的“钵中之脑不能说‘我是【钵中之脑】’”是无指称的,即什么都没证明(你普特南是钵中之脑的话无法在非钵中之脑的常逻辑下有指称的证明你说的那个论点)。
然后回到“钵中之脑”原命题,在普特南的题设下,必然有一个“科学家”来制造“钵”(注:“科学家”也可以是“既成的定律”,“钵”也可以是“满足前者的载体”),因为如果那个科学家也是“钵中之脑”,就是一种无限的循环嵌套,而和普特南承认的客观实在性向悖,变成一种怀疑主义了。那么,那个科学家怎么证明他不是“钵中之脑”?从续1德娄斯给德解答可以看出,那个科学家只要知道他给我们输入了“我们”在“反思”“那个科学家怎么证明他不是‘钵中之脑’”这件事的时候,就可以证明他不是钵中之脑,因为这是基于客观的实在性。而“钵中之脑”,只能通过那个科学家输入的一切“电子脉冲”思考,那么可以看出,“钵中之脑”谈论“不确定是否是钵中之脑”的语词也是有指称性的,因为科学家不是钵中之脑,他的语词有指称性,然后他把他有具有指称性的东西“可能作假”地“电子脉冲”给“钵中之脑”,这个也本是因果联系(注意,如果因果联系是钵中之脑意识到的“因果联系”,也是以某种方式输入进来的,即使那和科学家心里所想的不一样)。
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概念上的交叉。为了明晰这种交叉,我们把含义符号化:
正常语境(非钵中之脑)下:
非钵中之脑:A0
非钵中之脑说的“钵中之脑”(即常理上普特南提出的“钵中之脑”概念):A1
钵中之脑说的“钵中之脑”(被“电子脉冲”后的“钵中之脑”):B1
钵中之脑说的“非钵中之脑”(类上):B0

普特南(A0)的论证是:A1不能说自己是B1,
普特南(A1)的论证是:B1不能说自己是B1

怀疑主义(钵中之脑)语境下:
普特南(B0)的论证是:B1不能说自己是B1
普特南(B1)的论证是:B1不能说自己是B1

所以在我们(A0)看来,按照普特南(A0)的观点,普特南(A1)无论肯定还是否定,或者“不确定”,都是无指称的,即普特南(A1)的论证在我们(A0)看来是无效的。布鲁克纳在评论普特南(A0)的论证时指出,“只有当我能设想我用‘我也许是缸中之脑’指我们正常人所指的意思,我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我是正常人而不是缸中之脑……[5]
普特南将普特南(A0)当作了论证的前提,所以存在着一个循环论证的问题。当然,你要问我:我们是钵中之脑,怎么办?我只能说:我如果回答你这个问题,那你能“正确“明白你自己是A0还是B0?还是A1或者B1?因为A0,B0,A1,B1,以及“对”,“错”,“是”,“不是”在怀疑主义(钵中之脑)语境下都是扯谈,都是“电子脉冲”,洗洗睡吧。

(请注意以上几段话的引号与非引号含义,非引号具有一般性,广旨意性,引号具有特殊性,强指向性。)
[1]Putnam, Hilary, Brains in a Vat, in K. DeRose & T. A. Warfield(eds.), Skepticism: A Contemporary Read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普特南《钵中之脑》P38)
[2]同上P28
[3]同上P38
[4]同上P29
[5]Brueckner,Anthony, Brains in a Vat, Journal of Philosophy,1986(83). Do Brains-in-a-vat Know “I Am Not a Brain-in-a-vat”? ----On Putnamian Answering Skepticism CAO Jian-bo (Postdoctoral Mobile Statio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种菊花,战3D妹子。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11-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2-19
以上内容均系原创,文责所有,下面是剧析

种菊花,战3D妹子。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11-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2-19
『关键词解释』
【计划】
•Double P(Proxy Prject):人类再生计划。又称代理人计划。21世纪末,由于地球上高密度天然瓦斯层(Methane Hydrate Layer)的连锁崩溃,导致地球上85%的生命灭亡,移民太空的地球原住人,制造了300名代理人(Proxy),并将他们送到世界的角落,完成造物的使命。

•回旋标计划(Boomerang Project简称BP):当代理人完成自然的重建,也就是初始的悸动来临,代理人会灭绝穹形里的人类,并自己步入湮灭,以迎接太空中漫游的原住人类。

•ADW计划(Aus Der Wickel):20集里那个官员提到的,由警备局递交的人类自身改造计划。劳尓企图通过人类的技术,人工制造代理人,获得他们的力量以改变人类自身。而结果也是显然的,大多数试验体都死亡了。最后唯一成功诞生的Monad克隆体,也按照自己的意志飞向湮灭。

•创造主的复仇(Proxy One's Revenge):见下文Proxy One的介绍。

【典故名词】

•Cogito Virus:即第一集中Autoreiv被感染的病毒代号,译名“我思者”。被感染后的Autoreiv脱离人类的控制,拥有了思维和情感(中毒症状为双膝跪地,仰头作祷告状)。  
“Cogito”一词源于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勒奈•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另译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第一原则——“Cogito , ergo sum sive cxiso . ”《Discours de la méthode》(方法论)
“Cogito , ergo sum sive cxiso. ”(原译作“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的法文原文是Mol,que je pense, je suis。由于当时哲学著作多用拉丁文,而笛卡儿的《Discours de la méthode》用的是法文,译文和原文存在歧义,因此在逻辑上造成了重大的误区。很多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学者认为:“存在必先于意识”、“没有肉体便不能有思想”等,认为笛卡儿的理论是荒唐可笑的。
实际上,笛卡尔的问题不是:我有什么样的存在,而是:我有什么样的本质。“sum”(am, 是的意思)的意义指的是实体的本质,即“我思”,“我”怀疑的这个思考行为证明了那个在怀疑的我(正在思考)的这一事实的存在。“我思”不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本质。
笛卡儿以第一原则为基础,推理证明上帝的存在。在笛卡尔看来,无中不能生有,而且比较完满的东西不可能源自比较不完满的东西。就上帝这一表征着最完满的存在的观念而论,显然我不可能是它的原因,它只能源于一个更加完满的本性。所以,我们只能说有一个比我更加完满的存在将这个观念放进我的心灵之中,这个完满的存在就是上帝。笛卡尔还说,既然我并不是完满的,那么我就不是唯一存在的实体,必然有一个更加完满的实体作为我的依靠,而我的一切都来源于它。因此,“上帝是存在的,而我的存在在我的生命的每一时刻都完全依存于他。(《Discours de la méthode》)
实体(substance)在笛卡儿理论里的定义是:自己存在而其存在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真正符合实体定义的就只有上帝,只有上帝可以独立于其它事物而存在。人的思维和身体都是依赖自身而存在的,或者说他们是相互关联而存在的,因而笛卡儿的理论中,灵魂和物质又称有限的实体。
―――《笛卡儿思辨哲学》九州岛出版社
――――数据参考于中国学术论坛http://www.frchina.net

•潜像者号(Centzon Totochtin):金制造的,即后来文森特用来旅行的风动浮游帆船。名字来源于阿兹苔克神话里一族神CentzonTotochtin(four-hundred rabbits四百只兔子),其母神是玛雅胡尓(Mayahuel,见下文),主要成员有领袖奥门托奇提里(Ometotchtli,饮酒,醉神),玛特兹提里(Metztli,暴食之神),特斯卡族那提鲁(Tezcatzonatl,啤酒之神),玛库尓托提里(Macuil-Tochtli,暴食之神),是一群掌管饮醉的神。他们寻求自我的精神解放,并引导人们在饮宴中得到灵魂的释然。

•Amrita Cell:代理人身上的不死细胞,在代理人身体受创的时候能实现肢体重造。
Amrita这个词语取自印度神话里有名的“搅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Sea of Milk):
混沌开始的时候,Indra(因陀罗,天空战记里的大反角用的就是他的名字)得罪了Siva(湿婆)的分身Durvasas(多尔梵萨斯)而被他诅咒,从此Indra以下诸神的力量日渐萎缩。当然,诸非天(即为阿修罗Asura)又开始趁机作怪,诸天兵败如山倒,只好向Visnu(妙毗天)求助。Visnu知道只有炼制不死甘露(The Dew of Life)能解Siva的诅咒,但衰弱的众神,无力完成这浩大工程,只能以炼成不死甘露后可以分享为诱饵,找死对头阿修罗帮忙。
于是诸天便与Asura连手进行搅海炼药的工作,Visnu命他们把一些药草投入大乳海,自己则一方面化身为一只巨龟,趴在山底托起曼荼罗山(Mount of Mandara)作为搅动乳海的杵,一方面以其&&&&身坐镇在高山之巅, 并以神力灌注于诸天与蛇王之身. 让蛇王Vasuki缠住曼荼罗山作为绞绳,让众神和众阿修罗分持搅绳的两端,一拉一扯间转动曼荼罗山,开始了搅动乳海炼制不死甘露。
在吴哥窟主庙第一层,著名石雕壁画长廊(Galleries of Bas Reliefs)东廊壁画的头5米,先看到一队的魔鬼、骏马和大象,之后是神与魔的拔河,巨大的多头魔鬼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他拿着七头蛇(Vasuki),正在指挥92位魔鬼(Asuras),合力揽着七头蛇(Vasuki)身躯与对面88 位天神拔河。龙王的身躯缠绕着Mandara山,中央山底下支撑的龟与山上坐着的是毗湿奴的化身。因为这样的拉扯力量,搅动了乳海。经过一千年搅拌宇宙之海(Sea of Milk),便搅发出 Amrita(长生不朽之精华),生命自此开始。
―――――资料来源:《印度神话》 维罗尼卡•艾恩斯(经济日报出版社)


•FP(Fundamental Particle) 弹:Daedalus研制出的抗Proxy光弹,能够消灭Proxy的Amrta(不死细胞)。有一箱约24枚,其中2枚给了莉露,其它的被劳尓挥霍光了(另一部分貌似遗失了)。莉露的子弹,一发在第12集的时候用来射杀山洞里那个神秘的代理人,另一发在20集的梦境里射向了那个幻觉的代理人(笔者认为这一发没射出去)。
“Fundamental Particle”是物理学上的名词,即“基本粒子”。所谓基本粒子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单元。根据作用力的不同,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
基本粒子要比原子、分子小得多,现有最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也不能观察到。质子、中子的大小,只有原子的十万分之一。而轻子和夸克的尺寸更小,还不到质子、中子的万分之一。
粒子的质量是粒子的另外一个主要特征量。按照粒子物理的 规范理论,所有规范粒子的质量为零,而规范不变性以某种方式 被破坏了,使夸克、带电轻子、中间玻色子获得质量。现有的粒子质量范围很大,从0到90吉电子伏。光子、胶子是无质量的,电子质量很小,只有0.5兆电子伏,π介子质量为电子质量的280倍;质子、中子都很重,接近电子质量的2000倍,约为1吉电子伏,已知最重的粒子是Z0,其质量为90吉电子伏。己发现的五种夸克,从下夸克到底夸克,质量从轻到重。下夸克质量只有0.3吉电子伏,而底夸克重达5吉电子伏,顶夸克还没有发现,理论预言它的质量可能超过100吉电子伏。中微子的质量非常小,目前己测得的电子中微子的质量小于7电子伏,即为电子质量的七万分之一,已非常接近零。
粒子的寿命是粒子的第三个主要特征量。电子、质子、中微子是稳定的,称为 "长寿命"粒子;而其他绝大多数的粒子是不稳定的,即可以衰变。一个自由的中子会衰变成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 一个π介子衰变成一个μ子和一个中微子。粒子的寿命以强度衰减到一半的时间来定义。质子是最稳定的粒子,实验已测得的质子寿命大于10的33次方年。
粒子具有对称性,有一个粒子,必存在一个反粒子。1932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电子质量相同但带一个正电荷的粒子,称为正电子;后来又发现了一个带负电、质量与质子完全相同的粒子,称为反质子;随后各种反夸克和反轻子也相继被发现。一对正、反粒子相碰可以湮灭,变成携带能量的光子,即粒子质量转变为能量;反之,两个高能粒子碰撞时有可能产生一对新的正、反粒子,即能量也可以转变成具有质量的粒子。
资料来源:http://www.bast.net.cn/bjkpzc/kxbl/wzjg/66764.shtml

剧情中,代理人互相摧毁对方的手段(用眼神杀死……)又意味着什么呢?而代理人互相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或者说,文森特,死亡的代理人,和其它代理人的区别在哪里?



•天堂之门(Rapture):18集里劳尓启动的火箭,升入空中后阳光开始拨开云层照耀大地,即意味着罗姆多毁灭之日的来临。
本字的希腊文为harpazo,译为被夺、被接、被取及被提。其涵义为,因某种的力量,以强迫的方式,将某人或某物夺走。或是说,在不觉中,突然来了一股外来的力量,将某人或某物从甲处取到乙处去。
在新约中提到有关被提的事例:
一,圣灵将腓利从近迦萨之处,提到该撒利亚之地。「于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太监也不再见他了,就欢欢喜喜的走路。后来有人在亚锁都遇见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传福音,直到该撒利亚。」(徒八38~40)
二,保罗提到有关一位在基督里,被提到乐园里的经历。「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我认得这人,或在身内,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林后十二2~4)
三,当耶稣再来时,在基督里死者必先复活,并与尚活之基督徒一同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上帝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四16、17)
四,当主耶稣再来时,就在被提的一刹那,信徒的身体要从那卑贱与朽坏的,变为不朽坏与荣耀的身体(参林前十五51~53;腓三20~21)。
PS:劳尓一时冲动,罗姆多上下都被提了,领了便当……





•骑士(Knights):存在于Asura的机械兵器,与Autoreiv不同的是,Knights只用来杀戮和摧毁。这些兵器应该是光辉代理人Cazkis创造的。
•代理人坠饰(Proxy Pendant):代理人拥有的特殊坠饰,上面镌刻着对应代理人的编号,文森特是1号,单子是13号。从坠饰能打开莫斯科的大门这点来看,其含义不仅仅是标识物这么简单,也许它是引发初始悸动的原因之一。
•初始的悸动(Pulse of Awakening):当每一个代理人完成自己创造的使命的时候,他们的体内就会发生变异,即被自身的命运所引导,步入湮灭。

种菊花,战3D妹子。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11-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2-19
『地名解释』
【穹形Dome】:由Proxy创造的供人类生存的隔离式都市,每一个穹形都对应着一个Proxy,不过穹形的形态各异。几乎每个穹形都有机器人(笔者认为这里的机器人是暗示人类思维的另一面,或者思维的另一种模式)
•罗姆多(Romdo):新人类最后的乐园,由死亡代理人Ergo Proxy创造,一切悲欢的起点,也是终点。
•莫斯科(Moscow):单子代理人Monad Proxy创造的穹形,最终被Romud的军队所毁灭。在那里,Monad闭上了圣眼,同时埋葬了Ergo的代理人记忆。
PS:莫斯科不用介绍了吧?

•哈隆斯(Horus):月光代理人Senekis所创造的穹形,和阿修罗遥遥相望,两者一同被创造,一同被毁灭。



Horus原作Horo,源为古埃及神话里的何露斯神(Horus),是法老王权的守护神,亦是天空之神,双眼分别是太阳和月亮。何露斯神是奥西里斯神(Osiride)和伊西斯女神(Isis)的的儿子。何露斯和赛特在这个神谱中是叔侄,但有时又被称为兄弟,何露斯代表光明和白天,赛特代表黑暗和夜晚,死亡。何露斯和赛特的争斗被看成光明对黑暗的斗争,在“奥西里斯神话”中与塞特神战斗并获胜。何露斯神被认为是现世法老的化身,何露斯神崇拜从古朝时期起贯穿古埃及王朝始终。以头戴上、下埃及双冠猎鹰、或猎鹰首男人身形象出现。


•阿修罗(Asura):动画中“光辉代理人”Kazkis所处的城市名。文森特来到的时候,已经变成一座废墟。
阿修罗(Asura)是印度神话中“恶魔”的代称,亦是诸非天,非道的统称。原型为波斯教的最高善神亚夫拉•马自达(Ahura Mazzdah;又作Ormazd),Ahura字意即为贤明,崇高的意思,象征物为“火”,所以当时波斯教又称拜火教(作者按:明教?!)。由于当时印度和波斯之间的战争,亚夫拉被印度教吸收成为魔神,在印度神话中是和雷神因陀罗争战的恶神,转入佛教之后即为现在所称呼的阿修罗(八部众),不过和原来的亚夫拉已经不一样了。阿修罗在古印度神话里隐射“暗”的一面。
剧中Cazkis说,阿修罗象征太阳,而哈隆斯象征月亮,对因光辉和月光,但从典故上看并非如此。不过剧情中提到了,两者交换了契约,一直在等待某一天,即真相揭开的来临。可能Cazkis向往着哈隆斯,而Senekis向往着阿修罗,预示着他们永远得不到与自身不称的东西。
难道是爱吗?可能是存在的境地吧。


•奥菲里亚(Ophelia):由镜中代理人Ophelia Proxy创造的都市,文森特到来的时候,虽然穹形内秩序井然,只是――这里已经没有人了。典故见下方Ophelia Proxy的注解。


•城市之光书店(City Lights Bookstore):11话中在迷雾中出现的书店(穹形的一个形态?),文森特代理人的人格在这里被进一步唤醒。
现实里与之同名的书店也是存在的。
City Lights Bookstore位于美国旧金山北海滩哥伦布大道261号,由劳论斯•费尓林海蒂(Lawrence Ferlinghetti)和彼特•D•马丁(Peter D. Martin)于1953年开设的,是一家综合性的平装书销售店。“City Lights”一词来自查理•卓别麟(Charlie Chaplin)的名作《城市之光》(同名)
劳伦斯的理念是:不一定卖世界上最畅销的书,但一定要卖我们认为“本应在世界上最畅销”的书。
代表着自由,平等,先锋的城市之光书店,曾经为“跨掉的一代”中心人物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等出版大量作品,一度遭政府起诉。
这家书店销售书籍繁多,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古典到现代,其中也包括无政府主义等,曾是“反叛文化”的路标。这家店几经风雨,至今仍伫立在城市里。
比较一下,发现剧中的老头和劳伦斯真的有点像……另外,劳伦斯本是诗人出身……

城市之光书店主页:http://www.citylights.com
“跨掉的一代”文化运动介绍:
http://www.rooknet.com/beatpage/writers/ferlinghetti.html
上面的地址是介绍劳伦斯的,大家可以进到它主页里查看更多信息。
卓别林《城市之光》简介:http://www.filmsite.org/city.html



•欢笑乐园(Smlie Land):由代理人Will.B.Good创造的穹形,里面被塑造成迪斯尼式的乐园,充满了卡通人物。作为创造欢笑和协和的地方,那里同样―――没有『人』。
迪斯尼不用多废话了吧?放张靓照对比下:


•乌木西斯:罗姆多的人造子宫室
•Yoslis:罗姆多的中央公园
•The Commune:罗姆多外被驱逐的移民建造的人民公社。随着食物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劣变化,公社的人已经所剩无几。



『人物解释』
【人类】:地球的原住民已经乘坐宇宙飞船离开,剩下一个苍凉的星球和代理人。还有代理人创造的子民:新世界的人类。这些人类很难生存在穹形以外的地方,连生殖权利也被剥夺了,他们思考的能力,情感的权利,也在穹形的管理下被不断的侵蚀。笔者认为这些新人类暗示着思维里懈怠的部分,人类逻辑的对立面。



•莉露•梅亚(Re-l Mayer):女主角。执国者多洛普•梅亚的孙女,19岁,罗姆多市民情报局(Citizen Intelligence Bureau)的美丽女检查官。为了唤回“造物主”而生产的存在,Monad Proxy的细胞克隆体。性格任性,不过有这么PP的美女当GF,很多人应该非常乐意吧……第7集里德搭利斯将莉露档案里“名”的一栏看成“real”。暗示莉露本身就代表着罗姆多的未来,即“真相”。
(莉露的市民编号是“124C41+”。“124C41+”来自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描述技术型乌托邦的SF作品《Ralph 124C41+》。)

雨果•根斯巴克,1884年出生于卢森堡,1904年移居美国,时年20岁。
根斯巴克酷好电器、无线电,曾卖过电池,推销过家用广播电器。1908年他办起第一本个人杂志《现代电子学》(Modern Electrics),1911到1912年在这本杂志上连载发表了自己的科幻小说《拉尔夫124C•41+》(Ralph 124C•41+)。
根斯巴克对科学幻想有着特殊的爱好,屡屡在自己的刊物上自编或发表他人的科幻文章。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准备,他终于在1926年开创出一本新的杂志,名叫《惊奇的故事》(Amazing Stories),副标题首次使用了Scientifiction一词。显然该词是由scientific (科学的) 一词和fiction (幻想故事)一词拼缀而成,所表达的意思就在词面上。这即是科幻小说的原始称谓模型。《惊奇的故事》是第一本专门刊载科幻小说的刊物,出版后销路很好,很快给根斯巴克带来收益。什么样的文章才叫Scientification呢?根斯巴克解释说,象凡尔纳、韦尔斯和埃德加•爱伦•坡这些人写的作品就是Scienti-fication,既新奇浪漫,又有科学根据,还有预见性的展望。继《惊奇的故事》之后,根斯巴克又办起了几本类似的刊物,有《惊奇故事季刊》(Amazing Stories Quarterly)、《科学奇妙故事》(Science Wonder Stories)、《空中奇妙故事》(Air Wonder Stories)、《科学侦探月刊》(Scientific Detective Monthly)。
根斯巴克本人在科幻创作方面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修为,但他所创造的科幻杂志把遍布四方的科幻作家群集于科学幻想小说的大旗之下,为他们提供了展露才华的用武之地,结束了他们漂泊不定、无所栖止的感觉。从此科幻小说作为一个正式的文学流派得以形成。
―――资料来源: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网站http://hps.phil.pku.edu.cn/





•文森特•洛(Vincent Law):算是男主角吧,左撇子,性格老实懦弱,一心想做个良好市民。登陆编号0724-FGARK(FG为罗姆多的临时移民区编号,Ark的一个意思为“方舟”),从Moscow移民到Romud,在FG移民区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莉露,并萌发了感情。离开罗姆多前,文森特一直在Autoreiv处理社(AR Control Division)工作。难道ARK的另一个意思素AR-Killer,影射其代理人的本质?
真实的身份是死亡代理人。LAW即法则。
Ark的故事参看《圣经》(创世纪6,9)――Noah`s Ark



•德塔利斯(Daedalus Yumeno):被IGGY称作“莉露的王子”,罗姆多卫生健康局(Division of Health and Welfare)的主任,少年医学天才,一直恋慕着莉露。这个自负的人,生存在真实与荒谬的夹缝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他背叛了四石,背叛了劳尓,最后也背叛了自己。当他明白自己“这个舞台已经没有我们的戏”的时候,审判也已经到了。笔者认为他是剧中最可怜的人,他存在在其它人的记忆里,却要被任何人所遗弃。
也许那个世界中,根本没有他存在的“理由”。

Daedal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巧匠,又译做代达洛斯,曾经为米诺斯修建过迷宫,用来囚禁(米诺斯的)妻子帕西菲(Pasiphaë)和本应献祭给波赛冬的公牛所生的孩子――米诺陶诺斯。传说有一天德塔勒斯用羽毛做了两对翅膀,并用腊把翅膀分别粘在了自己和伊卡洛斯(Icarus,德塔勒斯的儿子)的身上,于是父子俩开始尝试飞翔。他们果然飞起来了,远离了地面,很快升上了天空。德塔勒斯担心会有危险,告诫伊卡洛斯不要飞得太高。天空一碧如洗,太阳明媚动人,年轻气盛的伊卡洛斯无法抗拒太阳的诱惑。他越飞越高,逐渐接近了太阳。他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安全的,但他没有料到太阳的高温使腊融化,使他的翅膀脱离了身体,他刹时坠落在地,摔得粉身碎骨。
―――详见《代达洛斯和伊卡罗斯》:(希)墨奈劳斯•斯蒂芬尼德斯
PS:这个在EP里也能典故啊,我汗死。




•劳尔•克里德(Raul Creed):罗姆多市民警备局(Citizen Security Bureau)局长,市民编号039666,有一个妻子,申请并“拥有”了一个孩子。他是良好市民的代表,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却最终没能逃脱命运的枷锁。劳尔一心想改变,从追踪文森特到ADW,到启动天堂之门,最终在罗姆多崩坏前,看到Pino的画,才明白内心真正所珍重的是什么。这个一心想要获胜的男人,已注定了他悲哀的结局。
劳尓一开始便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要职,能才,绅士。最后以“失败者”的结局告终:流离无所,失足而死。但至少,在皮诺心里,劳尓的分量是最重的(参看23集劳尔看到皮诺留言和涂鸦的场景)。人追逐了一生,究竟是否明白,什么对于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Creed的意思是教义,信念,信条。



•多洛普•梅亚(Donov Mayer):莉露•梅亚的爷爷(实际上跟莉露没血缘关系),执国者长老,罗姆多的统治者。被死亡代理人委托,接管了罗姆多。
一个悲情的男人,他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痛苦地经历着漫长的统治生涯。他一直希望造物主,也就是死亡代理人,回来告诉他生命和生存的意义(从最后他被文森特杀死的时候流下泪水可以看出)
20集里四石不断在重复:我们因存在而存在,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理由。然后Ergo Proxy将多洛普举起,露出满意的笑容。




•四石:执国者(Regent)的4位长老(实际上是多洛普的随行者Autoreiv,他意志的代言),分别名叫:Huesserl、Berkeley、Lacan、Derrida。原型为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名作,文艺复兴室内建筑的杰作,现陈列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蒂奇礼拜堂”(Medici Chapel)。
  在动画中,“晨(Dawn)、昼(Day)、昏(Eveing)、夜(Night)”分别对应四位著名哲学家:
  
晨:George Berkeley(乔治•贝克莱,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
  昼:Edmund Husserl(埃德蒙特•胡塞尔,德国哲学家,数学家)——现象学
  昏:Jacques Derrida(德里达•雅克,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
  夜:Jacques Lacan(拉康•雅克,法国精神病理学家、哲学家)——批判“我思”;“他者”理论





•金(Queen):又译作Quinn,Quinne。金发厚唇御姐,被罗姆多驱逐的移民,生活在罗姆德外面,有一个儿子叫提莫西。在罗姆多对公社剿灭行动中与巡游机激战,最后身亡。
怀疑人物原型是古墓丽影(Tomb Raider)里的劳拉……




•提莫西(Timothy):金的儿子,居住在公社。在一次罗姆多对公社清剿的活动中不幸被射杀。他一直在描绘着美好的情景,或尽其所想,可惜他的命运注定无法看到大地重生的那天。




•福德(Hoody):罗姆多的移民,曾经在移民局(Immigration Bureau)工作过,手里拿着本Joë Bousquet的诗集,好吹嘘装B。后被罗姆多当局驱逐,一直居住在公社,剧中虽然偷天换日成功,但最终无法逃脱自己的命运。也许重回罗姆多,哪怕是见上一眼,便是了却心愿了吧。
恩,良民。
Joë Bousquet的照片





•帕特勒(Petro Seller):AR处理社的干部,文森特的上司。这个家伙的范本明显是阿道夫•希特勒,对于信念有着执着的狂热。在罗姆多将要坍塌的关头,还指挥着手下点杀觉醒的Autoreiv,不禁令笔者想起《黑社会》里的杀手南哥,直死不忘:加钱。
恩,本色。




•凯杰(Cage Seal):莉露的上司,这个汉奸头的“个性”男,硬学着碇元度撑着双手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到最后22集时,面对空空的办公桌机械的摆弄着肢体,连茫然都没有了。如果说德塔勒斯是不知道该入梦还是梦醒的男人,那么凯杰连梦是什么都不知道。
Cage的意思是笼子。



•蕯玛西亚(Samantha Ros):劳尓的妻子,第2集出场了一下,然后不幸(幸运?)领到了便当。从剧中她和劳尔的对话看来,她对新“生”的婴儿有着涌动的喜悦,急于和人分享,比起丈夫,劳尔不过是她一的一个情感容器而已,或者说情感的垃圾场。



•帕特卡提鲁(Patecatl)、奥玛卡提鲁(Omacatl)、玛雅胡尓(Mayahuel):出现在第8集里,哈隆斯里的人类军队指挥官和女囚犯,对应的是阿兹苔克(Aaztec)神话里的几个神:


Patecatl (医药和生育之神,Ergo里那个人类司令的名字):In Aztec mythology, Patecatl was a god of healing and fertility, and the discoverer of peyote. With Mayahuel, he was the father of the Centzon Totochtin.



Omacatl(宴会之神,代表着假日和幸福,剧中人类司令副官的名字):god of Huitznahuac, was the patron of hosts:
"To him were attributed --they said that his inventions were-- banqueting, invitations to feasts, acceptance of invitations, the feasting of people. His domain became the gathering, the assembling of relatives. "
He wore the warrior's crown of feathers, a red-bordered warrior's cape, of netting with shells, and shell ornaments.
He owned the seat made of reeds.

In Aztec mythology, Omacatl ("two reeds", "Ome"-"Acatl") was a god of feasting, holidays and happiness, and an aspect of Tezcatlipoca. He is represented as a black-and-white figure, squatting and eating. As a god worshipped primarily by the wealthy, he wore a crown and a flower-decorated cloak, and carried a sceptre. At his festivals, maize effigies of Omacatl were eaten and (allegedly) the participants held orgies to honor him. He was also known as Tezcalipoca, and Titlacauan. Omacatl and Quetzalcoatl were brothers.
―――摘自http://www.crystalinks.com

―――――――――――――――――――――――――――――


Mayahuel(又作Mayahual, Mayouel酒和龙蛇草女神,剧情中即那个被关在地下坚牢的女囚犯。比较讽刺的是,阿兹苔克神话里玛雅胡尓是帕特卡提鲁的妻子,联想到剧情……):
Goddess of Alcohol. She got the idea of distilling agave seeds after watching the exploits of a drunken mouse.
As protector of the cactusy maguey plant, she greatly assisted her husband Patecatl in his medicinal researches.
At one point teetotallers tried to stamp her out. No chance — she is far mightier than Minnie Mouse. See PULQUE(龙舌兰酒)for the whole intoxicating tale.

――摘自http://www.godchecker.com



―――――――――――――――――――――――――――――
【Autoreiv】:罗姆多里用于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生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由于单子的苏醒,罗姆多里的Autoreiv逐渐感染了我思者病毒,开始拥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并萌生了感情。




•皮诺(Pino):女2号,观赏型机器人,设定为劳尔的女儿。名字的来源是“钢琴”(piano)。又一说来自《木偶奇遇记》中的“Pinocchio”。作为机器人的她,一直渴望被爱,却没有得到响应。中了Cogito病毒后,和文森特一起离开罗姆多,开始漫长的旅程。身上一直背着玩具琴,暗示在理想和现实徘徊的人。



•伊吉(Iggy):莉露的随行者,有点娘娘腔,遵从并一直守护着莉露,给人一种逆来顺受的感觉。当他被感染了我思者病毒的时候,开始攻击文森特。最后为了保护莉露而死,临死前,拥有了感情的伊吉,向莉露吐露了心声。


•克莉斯蒂法(Kristeva):劳尔的随行者,Entourage型的她,是片里十足的理性代表。黑白的基调,暗示了它以及它所代表的理性思维的二元性。一开始以完美的秘书形象出现,到后来执行四石的命令批捕劳尓,直至最后,又去履行劳尓临终前的愿望:照顾好Pino。笔者认为克莉斯蒂法是中了Cogito的病毒。或者说,随着劳尓的死和Monad的重生,它得到了觉醒。
“这是他下达给作为随行者的我的最后的使命”,面对新生的大地,克莉斯蒂法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了吗?



•德勒兹、伽塔利(Deleuze&Guattari):德塔罗斯的2名随行者,到最后不知去向(应该被埋葬了吧)。
人物原型是后现代主义微观政治理论的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 ,1925-1995)与精神分析学家伽塔利(Félix Guattari 1930 – 1992)。
两人合着了《反俄狄浦斯》一书,提出“欲望-机器”(Machines désirantes, Desiring machines),这一概念,共同创造发明了一系列的哲学概念,建立了德勒兹-伽塔利哲学体系。
――――资料来源《中华读书报》
片中这2个随行者戏份实在是……算了,人家跑趟龙套也辛苦,我就不多废话了……




•多萝茜(Dorothy):文森特的随行者,被武装Autoreiv破坏,但罗姆多当局却将罪名定在文森特身上。这个Autoreiv应该是多洛普指派来监视文森特的。
Dorothy一词在希腊语中读为“Δωροθεα”(上帝的礼物,gift of the god),又作Dorothea(多伦西亚),女性名,4世纪有不少基督圣徒使用这个名字。
PS:当时基督徒受罗马当局迫害,不少是冤死的。



•阿姆尼西亚(Amnesia):管理莫斯科秘室的Autoreiv,Ergo放弃代理人记忆前,阿姆尼西亚见证了他的经历。到文森特再一次回到莫斯科想要找回那份记忆时,阿姆尼西亚已经被损坏了。

Amnesia的英文意思是“健忘(症),记忆缺失”。作为他人记忆的代理者,这个名字是莫大的讽刺。


-----------------------------------
【Proxy】:人类为实现自己的计划而创造了Proxy,赋予了他们使命,却没有给他们完成使命后持续存在的意义。比较讽刺的是,纵使Proxy有着媲美神的力量,却被注定了一个可悲的命运:惧怕阳光。即光辉再次撒向大地的时候,就是代理人命运的终结。于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知晓自己命运的代理人,将这种怨恨和失望转回到人类身上。他们开始不断地创造人类,又不停地毁灭他们。创世和毁灭不断轮回着。




•第一代理人(Proxy One):DOUBLE P计划的第一个代理人。片中Proxy One身为“造物主”,暗中操纵着罗姆多的一切。当初始的悸动来临,Proxy One发觉阳光终要穿透云层普照大地,而自己,也将随着命运湮灭。为了嘲讽这个悲凉的结局,他将自己创造的影子――Ergo Proxy,不惧怕任何光芒的代理人迎回罗姆多,开始他对命运和造物主的复仇。最终话里Proxy One对文森特说:活下去,你活着即是对造物主最大的惩罚。那个造物主,就是人类自己。




•死亡代理人(Ergo Proxy):第一位代理人Proxy One所制造的影子,罗姆多的创造者,即文森特。他抛弃了罗姆多,来到莫斯科,在那里埋葬了自己代理人的记忆。在片中的世界里,代理人纵然有强大的力量,内心却充满悲哀。或者说,越有力量的人,离真理越近,他越感到悲哀和孤独。



•单子代理人(Monad Proxy):第十三位代理人,圆顶都市莫斯科的创造者,Ergo Proxy的爱人。唯一一个没有憎恨Proxy自身命运,敢于直面真相的Proxy。和Proxy One一样,她也有一个影子。全名应该叫Monad Lialu。和Ergo Proxy交换契约,吸收了Ergo的记忆后死去。
Monad,即哲学中的“单子”,来自于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提出的“单子论”《Monadologie》(原为法文,无标题,后1840年J.E.爱尔特曼在莱布尼兹手稿中发现原文,收入所编《莱布尼兹哲学全集》)
莱氏认为单子是万物的本源。有以下基本性质:
1.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是不可分的,因此,它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个部分的结合而产生,或通过分解而消灭。他认为,单子的开始和终结只能一下子发生,它只能通过被创造而获得开始,只能通过被消灭而告之终结。他说,单子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这就是说,它们只能凭借创造而产生,凭借毁灭而消灭”。
2.单子是非物质的精神性的东西。他认为,精神实体不具有形体,因而是单纯的、不可分的。
3.单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单子有质的区别。

按照知觉能力,单子可以分成4个等级:
1. 构成上帝的单子,能洞察一切,知觉能力最强。在单子系统中属于最高等级。
2. 精神单子,亦称“理性单子”,是构成人的灵魂的单子,具有意识和理性,属于第二等级。
3. 普通单子,亦称“灵魂单子”,是构成人以外其它生物灵魂的单子,具有较清晰的知觉与记忆力,不具有意识,属于第三等级。
4. 构成植物特别是构成无机物的单子,只对他物具有模糊的知觉(微知觉),属于最低等级。没一个单子都是一个封闭而又鼓励的系统,不能相互作用也不能相互影响,但是没一个单子都是整个宇宙的一个“活镜子”,单子之间外表上的联系以及整个世界的和谐一直是上帝在创世时预先安排好的。
关于莱氏的论设,可以参看他的『前定和谐』。

――――资料来源:《莱布尼兹哲学全集》

十三,可能意味着不和谐,不祥吧。



•月光代理人(Senekis Proxy):哈隆斯的创造者,在和文森特的遭遇中被文森特所杀(萌杀?!),有一对长在头上的翅膀。


•光辉代理人(Kazkis Proxy):全名叫Kazkis•Hauer,穹形阿修罗的创造者,月光代理人Senekis的恋人,和文森特遭遇并被文森特杀死。


•莉露•莉亚露(Re-l-II Rialu):由德塔利斯人工制造的代理人,外形和莉露一样,拥有Monad的记忆。莉露•莉亚露到最后才出场,然后随即奔向了湮灭。她的出现,即代表了人,这个意图主宰世界、主宰定律、主宰真理的存在,想要创造并定义真理的行为。然后答案是明显的:真理自己选择了远离,和妄图主宰真理的人一起,一个升向天空,一个被埋葬。
Re-l被暗示成Real,莉亚露可能是Re-Ally。




•镜中代理人(Ophelia Proxy):穹形Ophelia的创造者,曾经可能有固定的形态,但它想要被人类接受,它想自己也成为一个人,于是就变化出各个死者的模样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中去。却不知道人类自始至终都没有接受它。然后他想要将别人心中的自己抹去,于是开始消灭城市里的生命(将他们的尸体保存在水中),最终到城市里所有生命体都消亡,它开始感到无限的迷茫和空虚。
奥菲里亚(Ophelia)取自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父亲手下的弄臣珀隆琉斯(Polonius)的女儿,深爱着哈姆雷特。但由于政治地位的原因,他们最终无法走到一起。在珀隆琉斯死后,奥菲里亚变得痴癫最后失足落水(文艺界对此有所争议,有的认为奥菲里亚是对命运的绝望而自杀等)。奥菲里亚的本质就注定了她成为男人的牺牲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哈姆雷特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她对哈姆雷特毫无希望的爱最终让她淹死。


奥菲里亚一直是18世纪特别是维多利亚时代西方画家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画家通过描写奥菲里亚死亡前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当时绘画界以描绘女体为崇)。比如第一幅John Everett Millais的作品,奥菲里亚双手轻摊,仰望天空,想要抱紧什么,但观者随即可以联想到奥菲里亚马上会沉入水底。整个画面貌似恬静实际凄鸣;第2幅Alexander Cabanel的画重点在奥菲里亚身下被压着的那截断开的树枝,到底是奥菲里亚死前想要抓住树枝,有所留恋,还是坠下时被树枝挽到,而不知觉?莎士比亚在剧本里也是假人之辞,隐去了奥菲里亚死亡的见证人。所谓的距离美吧。



•苏皖(Swan):20集出现的代理人,构迭了记忆的曲链,以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德塔勒斯的助手的身份代入了文森特的记忆里,编织了一系列的谎言(预言),最终因为文森特的坚定和觉醒而失败。
苏皖的出场虽然很突然,也没有后续,但却对剧旨所指很深:你所后悔、迷茫的过去无法改变;而你所向往、沉重的未来仍然无法改变。因为你现在在思考,活在现在。



•MCQ:在第15集里对文森特一行人进行恶搞,代理人之一。他对文森特说:和我们一样拥有圣眼的埃及神RAY是什么神,这里有个典故
太阳神的圣眼:埃及神话中,拉神(Ray)创造世界的时候,凭着自己的力量成为众神之王,受人们的尊敬。但是随着岁月的增长,拉神逐渐年老,人们改变了对拉神的看法,开始反对他,嘲笑他。面对这种情形,拉神召集众神开会,商量对策。讨论的结果是派太阳神的眼睛,也就是他的女儿哈托尔拉派到人间消灭人类。于是哈托尔开始行动,哈托尔是众神中最残暴的,她在人间不断消灭人类,一个也不留。拉神看着人类即将被灭亡,发了善心,决定放过人类,召唤女儿回来。但是哈托尔正杀得兴起,不听召唤。拉神派人取来了催眠果,让人们用大麦酿成酒。
哈托尔闻到酒香后,忍不住喝起来,最后喝醉了,被拉神派人带回天上。终于把人类解救了,人类从此不再反对拉神。每年尼罗河开始泛滥的时候,人们都要用酒拜祭哈托尔。
――《中华读书报》,
――《古代埃及神话》魏庆征,太原文艺出版社1999
由此可见,代理人被誉为神,但却是“不完全”的,创造出来的人类,也是不完全的。他们背弃阳光,渴望得到人们的爱,而人类却不爱他们。



•Will.B.Good:19集中出现的代理人,“Smlie Land”的创造者,原型即迪斯尼乐园的创始人:Walter Disney

种菊花,战3D妹子。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11-0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1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12-19
【彩蛋】:注意!以下内容可能含有X星,XX星成分,各位看官自行取舍吧……
•女主角的脸造型和Evanescence乐队的转辑封面《Fallen》有惊异之处(封面人即乐队歌手Amy):

专辑名:《Fallen》
演唱者:Evanescence
发行时间:2003年3月4日
发行公司:Wind-Up Records
音乐风格:Goth Metal, (哥特金属) Post-Grunge(后车库), Alternative Metal(另类金属)
乐队成员:Amy Lee (主唱/钢琴)Ben Moody(吉他手)John Lecompt(贝斯手/键盘手)Rocky Gray(鼓手)
乐队主页:http://evanescence.com/


•武器无责任猜想
一.莉露在第1集里使用的那把便携霰弹枪,和Remington Model 870 Modular Combat Shotgun (MCS)其中的轻量组装版Ballistic Breaching Weapon也和此枪有着惊人的相似:

剧中莉露用的那把明显缩水很多,也许那个那个托把的存在,才显出:这是把霰弹枪。
另外
二.莉露在获得FP弹后用的那把小手枪,跟《Blame!》里雾亥的“重力子放射线射出装置”(Gravitational Beam Emitter)有着相似的感觉:
[img]http://www.51aj.com/pic/20061219/171546soulblade.jpg
[/img]



三。第8集中哈隆斯士兵用的突击步枪 ,跟FN2000无托版的也有一定程度的类似:



·剧中的几处偷懒地方:
16集中,莉露走到船前的一个镜头,是没画眼影的,几秒后的另一个镜头却被画上了。。。ORZ

16集17:23(没画眼影)

16集17:55(画了眼影)

同样16集,皮诺小MM对着面包的同一个地方切了2次,切2次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包会复原……

种菊花,战3D妹子。
级别: 侠客
注册时间:
2006-07-21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56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12-19
[/KH] [/KH] [/KH]
强文!
我是进来拜LZ的
收藏之,有时间看看
级别: 小荷初露
注册时间:
2006-04-03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56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12-20
有时间再详细拜读```支持1下先`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6-12-10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8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12-20
膜拜~~
该片还在观看中~~
先收藏楼主好文额~~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01-22
在线时间:
0小时
发帖:
278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12-20
请给这帖子评分吧

lz运筹帷幄,奋力写来,掉了一地的书袋(完全可以视为书多得不小心掉下来XD),尽管觉得扯得很泛,但还是很严重地拜~~

级别: 新手上路
注册时间:
2005-12-14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1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12-20
本來打算認真看完的,畢竟這也是我上半年裏看完的少數片子之一,看到那一長串的推理就徹底orz了
拜一拜好了 囧
级别: 精灵王
注册时间:
2003-08-17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3306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12-20
因为Robin而喜欢上这个监督

人生走走停停,时而驻足回首往事……

时而哭泣、时而微笑……

同时,混杂了不安与混沌在其中,

一点一滴……

渐渐可看到值得珍惜的事物。

这样的青涩时代——

“SALDA DAYS”——…


北条司,窪之内英策,八木教广————这就是神啊~~~~
级别: 精灵王
注册时间:
2004-11-24
在线时间:
1小时
发帖:
2939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12-20
我看到LZ大人对EP的爱了T_T
自己很喜欢这部动画。但是思想境界不够高,有些剧情至今还是云里来雾里去的。
其实之前一直以为我大概看懂了EP的1/3,不过认真地从头到尾拜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发现:我根本就没看懂过。。。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