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机甲,最终话钢铁之华,到底还是很老套,到底还是很没逻辑,幸好热血&温馨仍在,总之,就是那种“傻快乐傻快乐”的氛围。
整个片子都透着一股“傻气”,而且是越来越傻。主角登场时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很偏执很疯狂,受了二十多集教育之后,除了战斗时仍旧热血无脑之外,反倒显得“憨厚老实”起来,特别是面对众多擦边球场面……武装机甲中的人物性格,大抵都很偏执,同时又单纯得符号化,加之剧情转折突兀,因此就特别显得荒诞不经。
作为“中二成长剧”来说,武装机甲可谓一出有点莫名其妙的“正义使者养成计划”。片中装模作样地讨论什么“正义使者”,调侃味很浓,人物自称正义的行为,时常表现出滑稽来——我想监督的意思是,人们自称正义并非追求什么真理的意志,而是自我意识极端膨胀的表现,这一点算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因此主角的成长经历,也就是意识到“唯我独尊”的害处,转而学会从集体利益出发实现自己,反面的例子就是桐山了,他一直执迷于自我的正义中,终至玩火自焚。
相比之下,剧中更加有意义,甚至可以说唯一靠谱的“内涵”,还是在早瀬与矢岛的纠葛上,其中揭示的心态具有现实性。的确,当一个人老被他人保护时,总免不了被矮化成弱者;反过来强行要求他人接受自己的保护,也不过是“正义使者”游戏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定位摆脱不了看实力说话的影子,当好友之间的实力发生逆转时,相互的关系也将变得微妙,最后总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
至于能让观众天马行空(不靠谱,囧)的思想深度,那就是加藤久嵩那神奇的“想象力理论”,还有剧情大逆转之后的真正敌人了。故事中原敌方加藤,作为入侵者是很“普通”的,就如现实中利益不同的集团,而作为“machina-人”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它们只有集体,没有个体!
回过头再来考察一下通常的成长类型动漫,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主题都是“集体主义”式的,主人公改掉个人主义心浮气躁的毛病,最终融入集体为集体做出贡献,被众人接受并推举为英雄——武装机甲大体上仍不出其右,但其所对抗的最大敌人,却是“集体主义过剩”的产物。
“人类?那能称之为人类吗?失去想象力,为活着而活着的人,他们不过是服从程序的机械,与MACHINA(机甲)无异,我们要做的是成为‘人类’这台MACHINA的因子(操控者),成为所有这一切的‘杀人因子’,没有想象力的MACHINA们,会被我们这些因子淘汰,只有挣扎地想活下去的人,才能察觉到作为人活下去的未来。这就是加藤机关的征服世界。”——这是加藤久嵩全剧中最重要的宣言,表面上是对早瀬说的,实际上却表达了对“machina-人”及其世界的极端厌恶。
剧中对“machina-人”的设想,说到底也就是对工业化标准化社会中,人类失去个性被机器化变成“工业标准件”的极端隐喻,此种反乌托邦构想早已有之了,如今借助机器人动漫复活,又说明了什么?
第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极大加强了资源整合,使得后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密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比以往更高了,因此刺激了更加极端的“整合构想”(其实还有一种相反的感受,就是个人越来越觉得孤独,越是网络沉迷就越是感觉孤立,不过武装机甲这类没有涉及到);
第二,日本作为岛国,社会构成较为单一,文化上又特别强调集体主义,相比种族构成多样矛盾复杂的世界其他地区,对于人和人趋同的感受可能也就特别突出一些。
——大概就是以上两点,使得“machina-人”这种取消个体存在的设定在日漫中变得较为普遍,远的如EVA中著名的“LCL之海”,近的如macross f中格蕾丝。
第三,剧中加藤为了引证自己的观点,举了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做例子,这就从侧面暗示出“庸众”与“艺术家”之间的对立,想象力正是艺术之源,事实上他那段宣言不正有着“为了艺术不惜牺牲一切”的意味么?
如果说加藤是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那么他不管表面上所企图的征服,还是背后为抵御“machina化”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与社会整体不合拍的举动,他期待彰显个人价值,表现个人风范,与集体主义格格不入……假如我们将此当做制作人本身的艺术宣言来看,特别考虑到这是动漫制作人,那么就能很自然地联想到“宅”,而“宅”正是不被日本的主流社会所接受。
由此还可以想到情人节那集,挟持卫星的那个惊世骇俗的胖子,不正是自恃想象力高而大开杀戒么?可以说本片的逻辑正是“想象力至上”,以致不需要客观逻辑,怎么爽怎么行,管他伏笔不伏笔,随心所欲的展开情节,直上高潮……
但是最后问题又出来了,这片子到底有多少新意,也就是想象力呢?
对于机器人动漫的模式来说,其实还是“外孙点灯笼——照旧”,纵观整整二十四集的内容,最突出最匪夷所思的情节反倒是“卖肉”。鲁迅曾说国人“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看来日漫人在“杀必死”“搅基”“卖萌”亦能如此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