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宇,指的是大宇资讯;双剑,指的是《仙剑奇侠传》和《轩辕剑》。大宇资讯与双剑游戏,不仅资格老,而且影响力大,迄今在两岸游戏圈中占有特殊地位。 回想当年,《轩辕剑》作为最早的武侠游戏之一,为大宇资讯抢占了先机;《仙剑奇侠传》的横空出世,使大宇资讯步入辉煌;世纪之交,《轩辕剑三》和《天之痕》再次抢先,人气终于暴涨;狂徒创作群解散之后,上海软星的《仙剑奇侠传三》和《仙剑奇侠传四》,重塑了仙剑的风格,掀起了新的热潮;从四代开始,轩辕剑人气下降,渐渐偏离主流市场;上海软星解散之后,仙剑的制作任务转到北京软星,原上海软星的核心人员则组建了烛龙公司,并着手制作《古剑奇谭》系列,于是有了北软与烛龙,仙剑与古剑之争。 我玩大宇游戏,始于《仙剑奇侠传》,记得是在1998年暑假,后来又和同学一起玩过《大富翁4》。那时候我热衷于暴雪西木头等欧美游戏,总的说来并不是特别关注,尽管在游戏杂志上大宇和仙剑的出镜率很高。一直等到2003年左右,补玩了轩三和天之痕,加之那时候仙剑三也大热,我才对大宇双剑产生浓厚兴趣,渐渐地动了研究的念头,并于两年之后开始撰写相关的游戏评论。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思考,我对于大宇双剑的看法在不断改变。对比一下不同时期写的评论,读者便能发现:有的观点我是彻底改变了,有的观点却保持到了现在,还有的是结论不变,论证过程变了,或者是论证材料相同,结论却变了,总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演变过程。例如说,以前我也随大流地认为轩辕剑比仙剑更有内涵,然而对轩辕剑系列的分析越是深入,越是发现其夹带私货,名不副实。 相反的情况是,2007年我重玩仙剑DOS版,却发现这游戏远比印象中有深度。同时也正是因为重温老仙剑感受到了震撼,我一时冲动去北京软星应聘过。我与大宇的直接接触,也就只有这次北软面试,过程中并没有不愉快发生。我因喜欢仙剑DOS版递上简历,而北软当时是为开发网游而招募人才,对于像我这样缺乏行业经验的人来说,落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几年北京软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也是不容易。 在此之后,真正使我改变看法的,首先是轩辕剑五。这款挑战底线的游戏,不仅令我失望,更让我看清了制作者的嘴脸,并对大宇的宣传产生质疑。出乎我意料的是,不久之后,上海软星与大宇总部的矛盾爆发,并导致其最终解散。由此引发激烈的口水战,相关文章纷纷出炉,一些内幕被披露,增加了我的见识,再联想到当年狂徒的解散,联想到面试时北软的落寞(当时北软已放弃单机游戏,为赚钱只计划搞一些休闲网游,不再有制作《汉朝与罗马》时的进取心),联想到当时轩网二飞天历险的惨败,……,促使我重新审视大宇及台湾游戏产业。 那一年晚些时候,经过整理资料,做出认真思考之后,我写下了《从上软事件看台湾游戏业的倒掉》一文。这则长篇评论探讨了大宇公司及台湾游戏产业的弊病,并在分析之后下了不少断言。此后游戏业界的变迁,例如上海烛龙的成立,大宇等台商的网游持续溃败,等等,证明了这篇评论的预见性。不过现在看来,当时还是写得偏激,观点也不够全面。 近些年来,我反复写作全面分析大宇双剑以及相关话题的系列文章,其中包括有《轩辕剑全解析》(分析到枫之舞),《仙剑奇侠传全解析》(写到“仙剑的故事”),以及《大宇双剑沉浮录》(完成第一章),基本上都只写了开头的章节。现在感觉以上评论的框架都不太好,勉强写下去难以保证质量,不如干脆将其作废,于是我考虑再三,决定另起炉灶,再次从头开始写,即此次《大宇双剑的历史及真相》。 原本出于兴趣而撰写游戏评论,又因为发现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我才坚持写了下去,不惜时间和精力也要完成。本文将围绕着大宇双剑做出一系列分析和探讨,内容将涵盖以下三大方面: 一、历代仙剑奇侠传和轩辕剑的风格演变,以及大宇资讯在游戏制作和公司运营上的举措,在游戏市场上造成的影响及得失; 二、大宇资讯和双剑游戏的兴衰史,不仅是两岸游戏产业发展的缩影之一,而且反映出业界趋势的变化,业界格局的改变,体现了近二三十年来全球游戏产业的风云变幻; 三、大宇双剑的文化内涵,代表了游戏制作者和公司运营者的文化选择,大宇双剑引发的各种话题,折射出两岸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大宇双剑的风格演变,亦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一种娱乐产品的发展,只是小历史,但是与之相关的科技,经济和文化,则是大历史的关键。管中可以窥豹,分析游戏也能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例如流行风向的转移,社会心态的变化,等等。 总而言之,大宇资讯及双剑游戏所带来的东西,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对于两岸游戏产业的发展,大宇有过重大贡献,也造成不少负面影响。人在做,天在看。做游戏如此,写评论也是如此。吹捧改变不了大宇的本质,诋毁也掩盖不了双剑的成就。我想要做的,只是理清其发展脉络,寻找其事实真相,力求弄清因果,明辨是非,以供镜鉴。这个评论将长期连载,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理解,能够喜欢。 [ 此帖被拂晓之歌在2015-12-23 10:46重新编辑 ]